不久前,《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出台,表明了国家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提高立德树人成效的决心,是教育改革的重大举措。这一政策给教培行业带来冲击,曾经的“金饭碗”大幅缩水,部分从业人员面临失业风险,一些员工可能难以在短时间内找到合适工作。在8月17日北京市教育“双减”政策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人社局介绍了促进教培行业人才再就业的六方面举措,为做好“双减”配套服务提供了借鉴。
近年来,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日渐提高,校外教育培训行业规模迅速膨胀,吸纳了大量从业人员。如今,“双减”政策的出台限制了学科类教培机构的融资,并将其收费纳入政府指导价。不少教培机构为了降低成本,纷纷裁员。值得关注的是,很多从业人员比较年轻,其中不乏高校毕业生。北京市有关部门的调查数据显示,该市教培机构员工90%以上年龄在35岁及以下,80%以上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这部分群体是宝贵的人力资源。只有进行及时、有效的就业帮扶,让他们实现再就业,才能避免造成人力资源浪费。
“双减”政策的落地,也会影响部分在校大学生和年轻人的就业选择。之前,教培行业的高薪和好前景,让不少专业的学生将进入教培机构视为不错的就业选择。随着“互联网+教育”的兴起,在线培训行业也吸引了不少互联网专业的学生。推行“双减”政策,难免让一些学生重新考虑自己的求职选择和职业发展。对这部分群体加强引导,帮助他们转变思想观念,提前做好职业规划,有利于促进他们就业。
北京市作为首批“双减”政策先行试点城市之一,已经出台文件细则。该市人社部门敏锐关注到政策落地给就业带来的影响,在充分调研摸底的基础上,与社会各方共同发力,提出针对性的保障措施,可以为“双减”政策更好实施保驾护航。
这是立足职责职能、提升服务质量的用心之举。北京市采用高科技手段进行动态监测,开展用工情况摸底工作。在此基础上,该市实施有针对性的就业服务保障,为需要转岗转行的教培从业人员储备了充足的岗位资源。这展现了就业服务的精准性,有助于缓解从业人员的焦虑,让他们顺利求职就业。
这是发挥各方优势、凝聚多方力量的贴心之举。北京市调动各方力量,形成就业服务矩阵。政府部门发挥统筹协调优势,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发挥信息和专业优势,配合政府部门有效衔接岗位供需。多方迅速行动,为“双减”落地保障吹响了集结号。
这是贯彻以人为本、提振转岗信心的暖心之举。北京市开展转岗转行专题培训,从转变观念、心理调试、技能拓展、就业咨询等方面,为相关人员提供专项培训。帮他们提升技能、调整心态、增强信心,做好下一步职业规划,他们就能提高就业竞争力,尽快找到新岗位。
“双减”政策带来的社会效益是全面而长远的。短期看,也难免影响就业。各地应主动作为,积极行动,提高就业服务的前瞻性和精准度,促进教培行业人才再就业,保障“双减”政策更好落地。(知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