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建涛
(河北省邯郸市肥乡区交通运输局,河北 邯郸 057550)
现阶段,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对于国有资产的管理存在诸多漏洞和偏颇,造成国有资产浪费现象严重。为此,保障国有资产完整与安全,是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主要任务。2019年1月1日实施的新政府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内容进行了补充和完善,引入公共基础设施资产、政府储备物资、文物文化资产、保障性住房等科目,将国家公共资源纳入资产管理进行分类核算,在“累计折旧”基础上,新增“公共基础设施累计折旧(摊销)”和“保障性住房累计折旧”等,对资产的会计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做出了明确规定。但是会计核算的规范不等于实物管理的规范。许多单位在资产财务核算方面较为完备,实物管理在制度上较为缺失,在管理上薄弱,有账无实、账实不符现象严重。所以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规范固定资产购置、使用、处置是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内容。
国有资产按资产性质分为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在国有资产管理上往往比较注重固定资产管理,而忽视流动资产、无形资产管理。为此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应作为单位日常工作中一项重要任务,并形成工作机制,建立可控可执行的管理系统,根据资产类别分项实施管控,达到合理购置、满足使用、节能节约的良好效果。下面就各项资产存在的问题分别加以分析。
流动资产在财务指标中主要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账款等,其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运行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单位性质决定了部门在流动资产管理上的片面性。
首先,现金、银行存款具有较强的流动性,是最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在管理上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内容。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行政事业单位资金往来实行国库集中支付,资金用途和存量一般经由财政集中支付中心把关审核;另一方面很多单位管理者只注重资金存量,而对于资金用途缺乏应有重视,造成在资金管理上完全依托财政监管,资金用到哪里、用多少,一切听从财政安排,部门责任心降低或缺失,缺少应有关注和重视。
其次,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等往来款项管理也在存在不足,在应收账款管理上,普遍存在财务部门只管记账不管要账,负责人只管审批不管催收,信息反馈不及时,负责人没有回应,在往来业务管理上出现真空地带,长期以往形成往来挂账,甚至于死账、呆账,造成国家资金浪费和流失。
最后,事业单位日常使用、未达到固定资产登记管理标准的各种办公用具等低值易耗品,在采购、使用、报废上没有严格的管理措施,没有实行统一采购、没有入库统一分配、使用上随意领用、报废没有审验审批,以致形成国有资产的浪费。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来源主要有同级政府无偿划拨、自行建造、自行购置、接受捐赠、上级划转等渠道。存在的主要形式主要为房屋建筑物、办公家具设备、交通运输设备、专用仪器设备等。相较于流动资产,虽然各级行政事业单位比较注重固定资产管理,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着严重的“重购轻管”现象。
1.在资产管理上,没有设置专业、固定的资产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负责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与维护,更没有制定资产盘点制度,在管理分工上由其他部门兼任,或仅设置一项资产管理职能,并未进行有效管理,最终导致实物资产与财务记录形成有账无实、有实无账,账实不符。
2.资产采购上,受国库集中支付的监控,资金安全管理有所保障,但在资产管理上没有形成有效的管理制度,随意采购、重复采购时有发生,在资产保管、使用、管理上制度约束不明显,资产利用率低,效能得不到充分发挥,违规领用、非正常损失现象时有发生。
3.在财务核算上,对日常零星采购单项价值较低的办公家具等疏于记账,对已达到报废条件而困于审批程序的烦琐而置之不理,对已经报废资产不按规定程序报批减少账面资产。上述现象都是缘于财务核算的不规范造成的有实无账、有账无实,形成资产账面价值不实。
无形资产在行政事业单位主要表现为土地使用权,行政事业单位土地主要是通过政府划拨形式划归单位作为办公用地,由于其没有经过挂牌出让程序,财务上无法对其做出合理估值记入无形资产管理,即使在划转后支付的相关补偿费也都是作为当期费用直接费用化处理,没有记入资产价值,土地更没有登记增加无形资产予以入账,形成账外资产。
加强行政事业国有资产管理,首先要从制度入手,制度是旗帜是方向;其次,是执行;最后,是工具。人是制度的执行者,只有改变观念,管理才能提升提效,变革传统管理模式,运用互联技术,实现资产管理纵深化。
行政事业单位要结合自身实际,充分考虑资产分布,按照资产分类标准,分别制定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管理制度,尤其在固定资产的购置、使用、管理、处置等环节更要做出明确的规定和约束。首先,要建立购置申请审批制度,按购置资产金额设置分级审批权限。其次,要建立使用保管维护制度,按照“谁使用、谁保管、谁维护”原则,明确责任主体,确保资产安全。最后,建立维修报废处置制度,根据资产的现状,本着“满足使用、合理配置、谨慎处置”的原则,优先安排资产的调剂使用和维修再利用,对于确需报废退出的资产,设置报废鉴定、审批、处置流程,避免随意处置。
单位负责人及相关职能部门要及时更新学习相关制度规定,规范自己的业务管理能力,尤其在资产管理上更要安排专人负责,不能任由其他业务部门兼任;同时对于不同类型的资产划分不同的管理人和负责人,将资产管理的责任落实到每名职工和负责人身上,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在提升管理能力方面,要加大对于相关人员的技能培训,本着“请进来走出去”的原则,聘请专家开办讲座实施专业化培训,聘请社会中介专业机构,建立健全管理机制,通过横向联合、纵向交流,在不同单位之间实施互通有无,经验共享,多渠道多途径来提升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
在资产管理上,要从上层设计开始,建立新的管理模式,通过制度执行,更新管理理念,变管账为管物,坚持“实物管理”。新政府会计制度实施至今接近两年时间,对固定资产计提坏账准备、折旧与摊销,更好地体现了资产的实际价值。通过对现有资产的清查与分析,尤其是经常忽略的银行存款、往来款项等进行现状分析,做好排查清理摸清“家底”,列出清单,改变过去传统的“管账”思维,通过以账核物、以物对账,在管理中从“有账记录”转为“实物管理”,适时对账,做到账实相符。
建立健全一体化管理系统,整合资金支付模块、往来事项管理模块、固定资产管理模块、无形资产管理模块等,通过分别设置权限对相应业务进行登记管理,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应用平台,全面实行网络化监管和监督,实现信息共享。
1.流动资产管理。加强网络系统审批与支付流程管理,尤其涉及现金收支业务,以程序化管理为基础,减少人为因素影响,充分融合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增加电子支付,减少现金交易,提升财政资金安全。
2.往来事项管理。对各种往来款分别核算,建立业务事项备案表,登记记录基本信息包括事由、金额、到期日、债务人、联系方式等,设置到期自动提醒功能,运用互联网技术,适时向当事人推送催收信息,减少往来挂账,确保国家资产完整。
3.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管理。通过平台运用,加强资产管理,推行资产台账化、信息化,实现资产整合、信息共享,形成一个协调统一的国有资产管理网络,建立资产使用动态库链接,将单位内各部门资产使用情况、使用数量实时更新,动态管理。同时将各部门的资产需求也纳入系统管理,通过系统筛选,将闲置资产合理分配到所需部门,将资产需求传递至资产管理部门,按规定履行采购程序,确保配置到位且不会出现闲置浪费,对已报废待处置资产纳入问题资产库,设置警示框,提醒资产管理人及相关负责人及时予以处理。
4.各模块间协同管理。在流动资产业务事项中,如果涉及固定资产增加减少等变动信息,自动跳转或强制提示同步实行资产登记。如在资产处置中涉及现金收支,则同样关联流动资产管理模块,通过互联互通,做到实物管理与账务记录同步运行。
长期以来,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着诸如利用效率低下、重复无效购置、核算标准不规范、内部控制不充分等问题,这些问题无不暴露出管理上的弊端。为充分解决上述问题的存在,财政部印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指导意见(财资[2015]90号),对国有资产的管理措施及管理体系做出了明确的要求,提出了清晰的思路。为此,各级单位事业单位要认真落实党的各项会议精神,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理顺和巩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现,健全法律制度和内控机制,实现资产从进到出的全过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