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 越
郑板桥是清代杰出的书画家、文学家,以诗、书、画三绝著称于世。他一生画竹、咏竹,爱竹成癖,平日无竹不居。为官十二载,亦如他笔下的竹一般,清正有节,勤政爱民,颇有政声。新时代的党员干部不妨从板桥先生的“竹”中品味为官从政智慧,修身律己、担当尽责、忠诚履职,真正成为群众心中的好干部。
常品板桥“为民竹”,一枝一叶总关情。为官一任,只有心系百姓、勤政为民,才能造福一方、永垂青史。郑板桥爱民如子,写下了“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的千古名句。一个“小”字摆正官员位置,一个“情”字彰显浓浓爱民之心。作为党员干部,要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牢记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把人民群众的满意程度作为干事创业的根本标准。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帮助群众排忧解难,切实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求、我有所为,当好社情民意的“活百科”、群众满意的“老黄牛”。
常品板桥“务实竹”,衙斋卧听萧萧竹。为政之道在于安民,安民首先在于察其疾苦。“县门一尺情犹隔,况是君门隔紫宸。”郑板桥十分明白深入基层的重要性,只有深入基层,才能倾听到群众的声音。他任范县县令时,经常“芒鞋问俗”,不用“喝道”,不用“排衙”,轻装便行,到农村、到集市、到百姓中、到田间地头查看百姓生活疾苦。做好新时代的群众工作,就要用好调查研究这一传家宝,“身入”实地、“心至”群众,深入基层察实情、访民意,掌握“带着露水”的真情况,打开门窗迎进群众的真意见。坚持问题导向,对照问题深挖根源,减少“预设”调研,多开展随机调研、蹲点调研、解剖麻雀式调研,开展深度调研,在耳闻、目见、足践之中见微知著,分析透彻问题的症结,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常品板桥“清正竹”,囊橐萧萧两袖寒。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权才能赢得人心。郑板桥为政十二年,始终奉公守法、谨小慎微、不贪不沾,卸任潍县县令时更是“官罢囊空两袖寒,聊凭卖画佐朝餐”,在当时那种“不贪不腐不长久”的官场环境中始终保持本心,着实难能可贵。党员干部在工作生活中,当以板桥先生为镜,对标寻找差距,学习他的清廉品质,慎初、慎微、慎欲,做清正廉洁的好干部。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拧紧思想“螺丝”,筑牢廉洁“堤坝”,在诱惑面前稳住心神,守住关键的“第一次”。要谨记勿以恶小而为之,严把小事、守好小节,见微知著、防微杜渐,拒毫末之错于千里之外。要学会破“心中贼”,常思贪欲之害,常戒非分之想,算清人生大账,“不食饵食,不落圈套”,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做政治上的明白人、经济上的清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