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江
按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近几年来,以“微信、微博、抖音、B站”等为代表的新媒体广受人民群众喜爱,其传播优势明显。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以下简称“高职思政教育”)需从思路和方法上吸收借鉴新媒体传播的经验,扫除教育路径上的一些困惑并进行优化,以“满足学生成长成才发展需求和期待”。
一、新媒体视域下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路径的困惑
(一)“思政教育信息发放者”的困惑
我们把高职院校当作“思政教育信息发放者”,分别从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来看。
1.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信息“发放形式”相对单一
目前,以讲授为主的思政课堂上,要求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信息元素用在课件里;教育主管部门主办的一些信息化比赛也要求将信息元素用于教学。但是,普通高职院校的思政教师,因精力和能力所限,很难在每一节课上都做到传播形式出彩,多是对信息元素的简单使用。而为了追求参赛作品的形式丰富,一些教学单位将作品外包给社会信息服务机构制作,动辄花销数万、数十万元。靠挥霍教学经费以丰富思政教育信息元素非长久之计,考验着教学单位的政治素养及财务状况。
2.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信息“发放内容”相对薄弱
高职院校不属于研究型大学,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处于“理论内容链条”研究创新的薄弱环节。这就规定了高职院校作为“思政教育信息发放者”的相对滞后性和跟随性。高职院校能在思政教育信息的“发放”上宣传教育什么内容,怎么宣传教育,大多会有一段观望期,然后才跟进。
(二)“思政教育受众”的困惑
从新媒体信息的触达、互动、再传播路径来看,思政教育形式与内容的“触达、互动、再传播”离不开“受众”也就是学生们的认可。
1.触达之惑
一是存在“考查失灵”现象:学生平时学与不学对考查分数影响不大。二是思政课积极性普遍不高的现象:出勤率、“抬头率”都让教师忧心。一个难题则是:思政课和学生未来职业之间的关联度如何体现?
2.互动之惑
新媒体的有效互动包括“点赞、订阅、收藏、弹幕、提问、打赏、留言”等,形式多样、标准明确,主动权把握在用户手里。而思政教育互动方式常常是教师单方面提问,举手回答问题的总是少数几个学生。这种“教师主动、学生从动”的互动模式显然需要改善。
3.再传播之惑
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内容普遍不支持“一键转发”。学生们进行再传播的行为,只能是通过录下好课内容再到相关互联网信息平台上转发(复旦大学青年思政课教师陈果的成名即源于此)。思政课能不能由一间教室走向全校乃至走到校园围墙之外向社会大众传播,有时甚至面临政治与法律風险。
二、新媒体视域下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以终为始,拓留锁升” 的目的、根本路径和基本路径优化
路径的困惑摆放于前,解决问题可以从“以终为始,拓留锁升”开始。
(一)“以终为始”
目的精纯,才有动力。
大多数新媒体的“终”或者说“目的”是经济效益,同时会兼顾一些社会效益。这是新媒体企业创造无数新形式和新内容的动力之源,是新媒体信息的“发放、触达、互动、再传播”路径的底层逻辑。
什么是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开展思政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拓留锁升”的根本路径
“拓留锁升”是新媒体行业“拓客、留客锁客、升客”的术语,体现了完整的营销流程。而新媒体行业进行 “拓留锁升”的手段主要是信息元素,在其形式和内容上不断优化信息的“发放、触达、互动、再传播”。
要把“拓留锁升”借鉴到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中,具体来说:一要拓展受众基数。这就需要打造吸引人的内容,最大程度地赢取学生关注。也需要打破校际利益藩篱,甚至思政教育不应局限于高职校园围墙之内,以“四个自信”的姿态向其他院校乃至全体大众提供广泛的思政教育社会服务。二要留住受众乃至“锁”紧受众,这需要以理服人和以情动人。马克思主义不是肤浅吆喝,须用信息元素把复杂深奥的理论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解释清楚。马克思主义不是大帽子压人,承载理论的信息元素绝不能异化为命令式的“点播率”、“完播率”,而是尊重学习个体,真正优化形式与内容。三要有思政教育的“升级”项目。比如,在信息化教学中以积分换取不同等级的德育荣誉证书、假期实践名额等。
(三)基本路径优化
在“拓留锁升”的根本路径上,根据需要可设置无数道“发放、触达、互动、再传播”的信息传递路径,可视之为思政教育信息传递的基本路径。
1.结合“三全育人”进行发放内容优化
“三全育人”强调的是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应建立一套思政教育信息审核发放机制,对创作平台、创作主体、创作内容提出相应的要求。高职院校或者自办网站,或者与第三方网站平台共同制定频道内容发放规则,便能发掘提取师生多姿多彩的工作、生活、学习场景中的思政元素,进行内容创作和发放,为思政教育服务。例如,哔哩哔哩网站截至2021年8月,已有75家经认证的高职院校、3家专科学校入驻该网络平台。
2.触达、互动、再传播优化
做好内容发放优化,“触达、互动、再传播”就有了依托。
在信息化平台上,信息内容本身的话题性,加上发布常态化和随机性、趣味性的活动,能有效促进思政类教育项目的 “触达、互动、再传播”。
3.建立基于数据统计基础上的思政教育评价机制
一要针对内容创作的质量,特别是“点击率、点赞数、订阅数、收藏量、提问数、留言数、转发量”等统计指标进行客观评价并给予创作者奖励,二要及时给参与互动和再传播的学生(用户)发放奖励,促成良性循环。
结语
高职思政教育的理论源泉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要运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语言来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在路径的选择上可取新媒体的所长甚至大胆融入,为创造出千千万万优秀的时代新人添柴抱薪。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2] 吴晶,胡浩.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 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9-03-18].
[3]秦宣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