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类对于灾害、战争、疫情等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已经出现了无数次,每一次又不得不面对,每一次都不得不思考。面对重大的疫情、战争等灾难从大背景来说,人有没有敬畏自然、生命的主观意识进行预测,而人类对于社会的价值观发生改变,没有深入了解自然环境,作为人类社会统治阶级及统治阶层意志发生的改变,自然个体欲望(权欲、食欲、肉欲)的膨胀追求使得物质世界失去平衡状态,而大自然本是一个平衡状态,如果打破自然法则的平衡,白昼被黑夜笼罩邪恶势力抬头,必然打破平衡,看似偶然的过程中又有必然的结果,那么按照“道”之规律就会是物极必反,而为了防止人类生存的危机,人类要在主观意识层面进行改变,以达到改变自我适应环境并预防未然的目的。
关键词:人类;自然;意识
0引言
人与人,人与自然是一个整体。人类的出现是地球生物演化的结果,大自然造就了一切生物,当然西方文化为神造论,不管是神造还是自然造,人的生存离不开大自然,离不开水、空气、食物,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法则密不可分,人类只有与自然和谐共处,才能有机会获得更多安全的食物,而破坏自然环境,必然会导致环境改变,影响自己的生存空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平衡不容打破,自然世界蕴含着人类无法抗衡的力量,不能背道而驰与倒行逆施。
1宇宙法则的十一条定律
因果定律是世界上没有一件事是偶然发生的,每一件事的发生必有其原因。
这是宇宙的最根本定律,人的命运当然也遵循这个定律。人的思想、语言和行为是“因”,都会产生相应的“果”。认同因果定律的不仅是佛教,还有基督教和印度教、灵修的几大派系等等,黑格尔把“绝对精神”[1]看做世界的本原,认为自然、人类社会和人的精神现象都是它在不同发展阶段中的表现形式,意识层面的决定因素发挥重要作用。
人只要有思想,就必然会不断“种因”。种“善因”还是“恶因”由人自己决定不论是善果还是恶果,其实也是相互作用与相互转化,当用不适当的善而种了“恶”,当用明明晓得的“恶”确实得到了“善”而最终却是“恶”,而最终的发愿与行为,行为与环境,环境与人之间,循环不止之中,人类意识必须提前明白每一个想法(起心动念)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
2宇宙世界是一体
宇宙万物之间相互作用与相互影响,有其必然的因果规律。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界之间也是一体,宇宙平衡被打破,将成为另外一个世界。我们自己本身就是一个小宇宙,一样存在着正、负力量的对抗。只有我们充分认识自己,把握自己的自然特征,人性的特征与自然法则密不可分,人与自然与人类环境关系密切,不断的博弈与挑战,最后如何才能找到和谐之处,达到相对的平衡状态。如果平衡打破可能会导致疾病、灾害、战争、自然灾害等重大事件,而这关乎人类自己的生命安全与健康问题。宇宙能量也存在着正与负,科学家研究的“黑洞”与“暗物质”的存在也就证明“宇宙能量”的“两极”对抗。
关于正义与邪恶这个力量确实也悄悄的蕴藏在“人体”之中,我们一方面是积极进取、阳光善良、自信聪明等,而另一面消极抵抗,阴暗邪恶,自卑愚钝等。所以我们自己本身就是一个小宇宙,一样存在着正、负力量的对抗。只有我们充分认识自己,把握自己的自然特征,人性的特征与自然法则密不可分,人与自然与人类环境关系密切,不断的博弈与挑战,最后如何才能找到和谐之处,达到相对的平衡状态。
如果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平衡打破可能会发生疾病、灾害、战争、自然灾害等重大事件。也就从一个方面转化为另外一方面,而宇宙能量也是存在着正与负的转化。如何认识世界,东方的哲学思想更为深邃,而西方形成“客观唯心主义”[2]与“唯物主义”等意识思想。
3宇宙万物由对立达到统一,同时存在并转化
黑暗与光明的对立,其实又会同时存在,最后在万物的轮回中体现。比如动物生与死其实好像不能同时存在着,而在生与死之间相互转化,并会同时存在于一个世界,存在于不同时空一样。也正如人性的善良、邪恶也同时存在于人体,本身就是一个对立的矛盾体。如佛法一念成佛,一念成魔,即是如此,为佛法无边。道家的阴阳学说,一阴一阳谓之道,也是如此,为“道法自然”[3] 。西方哲学家提出科学的尽头是神学。
东、西方也形成很多哲学思想体系。其实也说明认识自然与宇宙,依靠目前的认识状态是无法全面认识的。科学的研究探索与人类思维认识也是在不断的转变与演化。二维思想的认识不能真正认识一切,善恶,大小,高矮,黑白等感官不能完整反映事实的真相,因为可能还有第三种、第四种方式等。二维思想的认识不能真正认识一切,善良与邪恶,大与小,正确与错误等不能完整说明事实的真相,多维度意识可能更客观。
4哲学思想形成是自然社会科学的重要部分
在东方的老子、孔子、释迦牟尼有自己认识与了解世界的思想体系。法界一届是佛教了义的世界观。每个人看到的世界是不同的,譬如数学家能如实看清几何体形状,有些人就是看一辈子也看不清,所以同一法界,不同的人所见是不同的。“涅盘不落有无,不是意识语言所可表示,为修行而自觉自证知的。”[5]在佛教著作有论述。
是双眼麻痹了智慧还是智慧麻痹了双眼。是不是意识形态的形成成为人类与自然对抗的力量,还是人类处于对自己生存状态的需要而形成。人们认识到有一种隐形的力量叫做规律,只有认识此规律与顺应规律才能获得更大的力量。
5人类社会的规则与自然法则的统一
人类在物种的演进过程中,由于独有的意识形态与社会形态的发展,人类慢慢形成一种群居生活的规则,而这个规则又是不断完善与发展的,这取决于人类意识对自然法则的认识程度。
人性与社会、制度、法制也就密切相关并不断演化。人性与动物属性(兽性)一直成为矛盾体。“制度”为了限制人性,也是保护人性。而公认的规则“制度”成为大家遵守的律令,民主与集中成为对立矛盾体。此时这样的人类规则成为影响自己命运的重要因素。而遵守规则与打破规则,重新建立规则成为又一个规律。不论人类社会的规则如何设计显然不能抗衡自然法则。
6结语
面对自然法则,唯有改变自己的意识。自然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改变人类意识以适应自然法则,是人处理与自然的关系的重要钥匙。意识形态决定行为能力,行为能力影响意识形态。人类意识也有相对的平衡状态,打破平衡也会将“潘多拉魔盒”开启。贪欲的爆炸会让人失去理智判断。如果人类不能有意识的控制“欲望”则会“玩火自焚”。不过打破平衡所产生的一种失衡状态,即会产生另外一种平衡。意识改造自然法则的力量越强大,反过来影响人类的力量也会越强大。人类唯有改变意识才能适应环境并预防未知!
参考文献
[1](德)黑格尔.哲学科学全书纲要[M].薛华,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2](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M].杨东柱,尹建军,王哲,编译.北京出版社,2007.
[3]李聃(春秋).道德經[M].乙力注译,三秦出版社,2013.
[4]李镜池.李镜池周易著作全集[M].中华书局,2019.
[5]释印顺.印度佛教思想史[M].中华书局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唐从祥(1980—),男,四川眉山人,中国法学会会员,华人书画艺术家协会会员,法学本科,研究方向:法学与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