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蛀洞的不同修复方式

2021-11-24 05:08罗兰
科学与生活 2021年18期

摘要:古籍修复在古籍文献的收藏与利用、保护文化典籍等方面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文章以修复蛀洞本古籍为例,针对古籍修复中严重的虫蛀现象,分析虫蛀产生的原因,在修复过程中,针对全书不同状况的蛀洞,采取了不同的补破方法,即孔洞补破、整页裱补、飞托法裱补和不修补的方法。不仅能提高修复的效率,也保存了古书的原貌。修复方式的灵活运用,更好的保护不同破损程度的古籍,使古籍珍贵的文献和艺术价值得以流传。古籍修复者不仅要具备基本的古籍版本知识,还需要掌握高超的修复技术,才能在抢救古籍修复工作中医者仁心,得心应手。古籍的虫蛀病害也要及时进行预防,将传统方法与科学技术相结合,以延长古籍的保存寿命,为后人的研究和利用提供原始的史料依据,延续我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脉。

关键词:古籍修复;蛀洞修补;修复方式

一、古籍蛀洞产生的原因及分类

虫蛀产生的原因不仅有材料本身的因素,还受外部环境的作用和影响。古籍中的纸页、木板、浆糊等材料及其附着物含有淀粉、纤维素和蛋白质,为蛀虫提供了食物来源。一旦古籍堆放时间长且无人问津,那么环境的温度和湿度就会使害虫迅速繁衍,蛀虫在上面繁衍生息,蚕食书页。专家称,产生虫子的缘由还有书柜长了虫子爱吃的霉菌,那是因为库房湿度过高,所以将温度保持在16℃-22℃、相对湿度调节在45%-60%,这样,古籍的寿命自然会延长了。有的博物馆、图书馆还使用低氧气调技术来保护文物古籍、图书档案,库内氧含量控制在10%-15%范围内,来防止虫蛀霉侵和火灾发生,对图书进行全方位的保护。

据调查,我国档案的害虫有54种,分属于6目19科。其中危害最大的是档案窃蠹、烟草甲、药草甲、毛衣鱼、黑胸散白蚁等[1]。不尽相同的害虫对纸张,糨糊和涂料的喜好程度不同,因此对古籍破坏的方式和程度也不尽相同,害虫在纸张上会留下虫屎,虫茧或分泌物;有的蛀洞呈现圆形、曲线形和衔接状;有的蛀洞会从书页第一页蛀到最后一页,而情况较坏的就是前几页和后几页被蛀成糟朽书页甚至黏连,成为一张名副其实的“筛网”。

二、蛀洞本古籍的病害分析

(一)分布位置

蛀洞古籍穿透力强,分布集中,均匀散布在书页的某一个地方,位置相对固定,破损情形直接可观,虫蛀的轨迹清晰可辨,古籍蛀洞数量逐步呈现由首页到尾页递减的情况,修复过程中可以从中间页开始修起,修复时蛀洞由少及多、循序渐进,可减少一上手就遭遇重重困难的复杂情形。

(二)病害状况

古籍线装书,最为明显的主要病害是虫蛀过多,还包括酸化、霉菌、水渍、残缺、动物损害等病害。原封面破损,重新制作封皮装帧古籍。若天地头过窄、书脑过小,必要时还需要进行上下接天地头,接宽书脑,做成金镶玉的修复样式。

(三)基本信息

古籍四眼线装医书,清代刻本《寒疫合编》,存卷3-4,共2册(见图一)。卷3,1册,每一页均有虫洞,前面目录的2页和最后2页虫蛀稍多,破坏比较严重(见图二),每一页多达100个蛀洞甚至更多。页面保存一般,但是基本可以阅读,共46页。卷4,1册,每一页均有虫洞,目录的1页虫蛀严重,最后的2页虫蛀多达100个,影响页面和个别文字。共58页。

三、蛀洞的不同修复方式及问题处理

(一)不同修复方式

1、孔洞补破

虫蛀鼠咬的书页,可用孔洞补破的办法。补破前,要先清除书页上的污物和纸张的碎屑。用毛笔或者毛刷慢慢刷掉,刷不掉的再用小刀或砂纸轻轻打磨,以破洞处由纤维和毛茬为度,不能损坏书页上的文字。

(1)补破原则

补缀破损书页的用纸在颜色、厚薄、纹路和质地等方面要尽量与原有书页接近。补破之前,要对书页纸张的纹路和补破用纸的纹路进行检查,使两种纸张纹路都相一致。

补洞要先补书口处的孔洞,再补书页近书背处的孔洞,否则原书口很容易开裂;补书页时要先补大洞,后补小洞。修补过程中也要遵循“修旧如旧”,“最小干预”和“可逆性”的原则。

(2)补破过程

修复前,首先做好清洁工作。运用物理方式即干洗海绵或毛笔稍稍清掃,再将结块的污物用小刀轻轻刮掉。若是污物堆积严重,还可以“用棉花球蘸些醋或酒精,在粘着虫屎、虫卵的地方擦拭几下,接着用净水洗净醋或酒精”[2]。

其次,把待补书页正面向下铺放在工作台上(见图三),检查配纸是不是光边,四边要以撕出毛茬为宜,能看见散乱状态的纤维,这样配纸才会与书页粘牢,而且锤平效果也更佳。

随之,左手拿配纸,用右手拿浆笔在破洞周围平均地涂抹浆水,能粘住被补的地方即可。浆水涂好后,左手拿配纸放在涂抹过浆水的破洞处,用右手的食指揿住被补的地方,用左手撕去多余的配纸,如果较厚的纸不易撕去,就用浆笔蘸水在破洞四周划一圈。补小洞时可以补好四五个掀一下书页,若是大洞,应该补好一个孔洞就掀一下,否则书页粘在工作台上,很容易掀坏。

最后,把修好的书页从工作台上轻轻掀开(见图四),放在吸水纸上,就可以补下一张了。修补好的书页要错开,免得发生粘连。若此蛀洞的古籍带衬纸,也应及时修补。

2、整页裱补

裱补法也称托裱法,北方叫做“浆衬”,就是选配与书页相当的配纸用浆水对整张书页进行托裱加固。主要是对糟朽、残破、焦脆、蛀咬严重的无法用一般补破法的书页,则应采取整页裱补的办法。

(1)糟朽概况

书页前两页和后两页虫蛀严重,逐一补洞既费时又无法将凸突处捶平,这种大面积残破后来又潮湿后发酵的书页,遭受霉菌腐蚀大部分糟朽,失去了韧性,稍微翻动就会粉碎掉落,应及时采用整页裱补的办法。

(2)裱补程序

首先,准备好裱补用纸,一般选用拉力较强、韧性较大的薄棉纸。把糟朽严重,几临破碎的书页用镊子夹住轻轻铺放在油纸上面,并拼凑整齐,书页铺好后喷水,防书页移动(见图五)。书页卷角、皱褶的地方也用毛笔蘸水轻轻抹平。

其次,要细心地涂抹浆水,用右手持笔蘸浆均匀地从书口中间往两边抹,尽量把书页的皱褶和空气都抹去。等浆水铺满后,将裱补纸缓缓放在书页上面,配合棕刷由右向左刷一遍,使裱补用纸与待补的书页粘合在一起。盖上一张吸水纸,再刷一遍就可以连同油纸一起揭起来,翻转过来平放在工作台上,用棕刷在油纸上刷一下就可以从左下角把油纸轻轻掀开了。如果油纸与裱补书页纸张稍有粘连,可以用浆笔抹点浆水后盖上,再用手揿几下继续揭开,直到揭开为止。

最后,沿着裱补好的书页边缘上一条浆,把书页贴在裱板上,晾至半干时揭下来,夹在吸水纸压平,待干后即可整理装订(见图六)。

3、飞托法裱补

裱补过程不管是糟朽、焦脆还是虫蛀的书页,针对损坏十分严重的,不好在书页上抹浆的书页,就可采用飞托法裱补。所谓“飞托”,它的程序和一般裱补法不同,它不是把浆水抹在书页上补破,而是把浆水反抹在裱补纸上,再将裱补纸贴在需要修的纸页上。其他的步骤均与一般修复方法相同。

4、不修补方法

(1)分析概况

首先破坏不严重的情况下,现在古籍修复并没有画栏、补字补图的修复技法或相对稀缺,大修并不能非常整齐的恢复原样;其次对文献的价值也没有提高作用,所以采用不修补的方法。既达到修复目的,同时可节省大量时间,可为需要抢救性保护的古籍争取时间。

(2)处理方式

面临古籍书页的虫蛀不严重、皱折未断裂的古籍,书页较少翻阅或翻阅时虫蛀和皱折处不受力的情况下,不需要拆开大修。处理方式一是定时杀虫,既有效制止了虫蛀破坏的增加,又最大程度保持了書籍原样,因为古籍书页拆开后每张的修复很难恢复整齐的原样,书根若有文字也难以对齐、恢复如初。二是整册喷水压平,保护原装。既相对恢复了古籍的原貌,也减少了对古籍的破坏,遵循了古籍修复中“最小干预”和“修旧如旧”的原则。

(二)修复过程遇到的问题处理

孔洞补破方法中,常遇到的问题就是虫洞细密而难以辨析,所以借用拷贝灯辅助修复,这样不仅密密麻麻的虫蛀一目了然,而且修复起来效率也会大增。在书页铺平压实后,会发生和吸水纸黏结的情况,这时用喷壶喷水使书页湿润浸湿,再用湿毛笔轻轻将黏结的书页逐页揭开。

整页裱补方法中,常遇到的问题就是裱补用纸与油纸会粘连不好揭开,要先用镊子轻轻地揭开粘连的书页,轻轻拼回书页。因为纸沾水会变形伸缩,所以揭开时刷糨糊只能轻微地刷,之后进行一系列的修复工作就可以了。

飞托法裱补中,常遇到的问题就是裱补纸细小而承载力过轻不好固定,主要在难以固定的地方用喷壶喷些水或涂上浆糊后盖上油皮纸用鬃刷轻轻排几遍。若用手指不小心裱错位纸页,就用毛笔蘸浆糊反抹在补纸,喷水压平即可。浆糊的浓度也要控制好,防止过浓以免纸张变皱变褶,所以裱补过程要多加仔细认真。

若不必要修补,遇到蛀洞面积较大或遇到必须修补的情况时,也可采用不拆开书页的方式,用掏补法进行修补,最大程度的保护古籍原貌。根据书籍具体情况分析是否有利于接下来的古籍保护与使用。

总结

纸质文物蕴含着大量的历史价值,在古籍修复中,我们要针对古籍现存的状况,采取不同的修复办法,以便更好的保护古籍。本文通过三种不同的修复方式的结合即虫洞补破法、整页裱补法和飞托法裱补的方式,对有虫洞的古籍进行修复是比较理想的,既延长了纸质文物寿命,又保护了我们珍贵的文化遗产,对于修复纸质文物来说意义重大。好的修复材料和修复技法能够最小程度干预古籍,也可以很大程度保护古籍。修复技术的发展,符合翻阅、流传、保存和避蠹的经济实用目的。

在古代,人们用花椒水和白芨水来煮面糊。使用添加剂来增加浆糊的粘结性及防腐性。现代使用没有任何化学成分的小麦淀粉。古代护页中多用“红丹纸”,这是一种含四氧化铅成分的药纸,可以预防蠹虫及其鼠啃。做好虫蛀防治,我们要从古籍入库开始,将特藏书库的温湿度标准定为16℃-22℃、45%-60%之间[3],此外,严格把控符合古籍储存的条件,保证储存条件的温湿度,消毒灭菌机的运行。防止高温高湿造成的书虫滋生或低温低湿引起的纸张脆性增加,用更多现代科技手段延古籍寿命,发挥古籍更多的作用和价值。

参考文献

[1]冯惠芬,荆秀昆,陶琴.全国档案害虫种类及分布调查[J].档案学通讯,2000(3):63-66。

[2]潘美娣:《古籍修复与装帧》(增补版)[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 109。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图书馆古籍书库基本要求GB/T30277- 2013[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3。

作者简介

罗兰(1996.6—)女,汉,山东菏泽,山东艺术学院研究生,美术专业文物鉴定与保护(古籍保护)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