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金岷 韦施威 刘立夫
收稿日期:2021-09-16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企业杠杆率影响技术创新的异质性结构、多维机制与内外协同治理研究》(20BJY035);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企业金融化对研发创新的影响机理与治理模式研究》(GD19CYJ20)。
作者简介:杜金岷(1963—),男,四川宜宾人,博士,暨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现代金融理论、公司治理;韦施威(1993—),男,壮族,广西桂林人,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金融科技、公司治理;刘立夫(1994—),男,湖南衡阳人,暨南大学 “一带一路”与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科研助理,研究方向为公司金融、公司治理。
DOI: 10.13253/j.cnki.ddjjgl.2021.11.010
[摘 要] 金融科技的创新发展优化了金融服务功能和资源配置效果,从而为夯实和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拓展了新的路径。文章以2011—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集为基础,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金融科技对实体企业未来主业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金融科技促进了实体企业未来主业业绩的增长,其激励效果主要通过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和增强企业经营效率两个渠道实现。进一步研究发现,金融科技的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是提升企业未来主业业绩的重要推动力,且总体上对东部地区企业的驱动效果更明显。
[关键词]金融科技;实体企业;未来主业业绩;影响机制;资源配置效率;融资成本
[中图分类号] F8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3-0461(2021)11-0080-10
一、引 言
我国金融科技正处于创新积聚和安全发展协同推进的新时代。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物联网等前沿信息技术和科技成果的持续深化应用和迭代优化升级下,金融服务模式正进行着迅速而深刻的变革,金融普惠性特征显著,长足地推进着金融领域与实体经济的包容性增长[1-2]。金融科技的实质内核和关键动能源自技术驱动下的金融创新,是通过新兴尖端科技深度融合下实现金融产品及应用、金融服务模式与业务流程改造或創新等一系列促进金融创新和推动金融发展提质增效的重要技术(金融稳定理事,FSB,2016)。根据《中国金融科技运行报告(2020)》的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金融科技领域累计有2 693笔投资,总规模达到了1 357亿美元,世界范围内金融科技广阔的市场潜力不断凸显。我国金融科技领域投资近几年来一直保持高度活跃和快速增长势头,并着重在区块链、网络安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关键领域持续发力,投入力度接连突破新高。随着监管科技与监管效能的不断优化完善,在技术创新迭代加速以及规模效应集聚的共同催化下,我国金融业正把握着难得的发展机遇,金融科技竞争环境也日益激烈。
与此同时,在全球贸易摩擦、局部争端以及重大突发事件等因素激化的背景下,未来发展远景增添了更多的不确定性,引发了市场需求空间较大幅度的波动。我国产能过剩、产业链低端部分锁定等状况仍需要一定时间去消化缓释,实体经济投资回报率持续承压[3]。此外,以金融、房地产等为代表的虚拟经济凭借其高额收益特征虹吸效应明显,金融化趋势下存在着引致产业“空心化”的潜在风险,我国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之间依旧存在着结构性失衡困境[4]。2021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要继续巩固和壮大实体经济的根基地位和重要作用,加快现代产业体系的建设与发展。“十四五”开局之时,紧密围绕和服务实体经济也是金融领域的“三大任务”之一。如何提升金融业支持实体部门的贴合度和服务水平,并在金融科技的助推下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已成为众多学者所较为关切的热点议题之一。在充分辨识金融科技创新机理和金融生态发展路径的基础上,从技术、场景、数据、产业模式等多个维度探析金融科技促进实体经济健康发展的作用效果和路径机制,有利于推动实体企业“脱虚向实”,使其更好地专注于夯实主业业绩和提升核心竞争力。深刻认识金融科技与实体经济两者的互动关系也为我国实现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深化供给侧改革、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探讨和实践应用价值。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金融科技对企业主业和未来发展的影响
资源基础理论指出,企业增长潜力和竞争优势的创造及维持关键仍源自企业内外部资源的有效获取、配置和利用[5]。企业主业经营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方面,信贷资金等外部资源是支撑企业投资和运作的关键渠道,但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金融摩擦、市场不成熟所带来的融资约束阻碍了其成长发展。金融科技凭借前沿技术叠加优势,通过金融基础设施与业务模式的创新推动了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改造升级,支付效率和便捷性大幅提升,金融信息与交易成本也进一步降低。金融科技增强了金融体系服务效率、创新能力和金融资源配置效果[6],对实体企业发展的促进效果显著[7],并推动了地区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具有空间关联性和溢出效应[8]。金融科技也优化了企业的资源配置功能,激励了其创新动能,在金融服务不断完善和资产管理“脱虚向实”的过程中,促进企业发展的提质增效[9]。另一方面,企业的资源配置水平又对企业主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运营效率和管理能力的提升显得尤为重要。研发创新活动是塑造和巩固企业主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和关键动能所在。金融科技显著裨益于企业技术创新,这种创新激励效应主要是通过缓释融资约束和增强税收返还的创新驱策绩效两个路径实现[10],对成长期和成熟期企业增益效果尤为明显[11]。此外,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等新兴科技成果的广泛应用,科技和金融不断深度融合,金融科技更加根植和渗透于企业经营发展的方方面面。畅通高效的融资渠道以及精准匹配的个性化信用支持服务不仅有效降低了企业的金融成本[7],一系列以金融科技为基础和以中台功能为导向的智能营销、风控、运营等全流程环节的技术解决方案显著推动了被服务方企业的经营效益,盈利能力和未来主业发展前景大为增强。
金融的有效持续供给是推动微观主体长期经营发展最为关键的要素之一[12]。就我国而言,作为金融体系中主要构成和起到主导作用的银行部门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之一,但也同时存在着因信息不对称、资源错配和运作低效而引致的信贷配给、金融摩擦和金融排斥等问题[13],金融领域供给特别是传统金融服务支持长期不足[14]。在这个背景下,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催化了金融创新[15],金融领域在新兴信息科技的辅助支持和吸收应用下实现了金融科技创新[16]。金融科技凭借其前沿技术优势,尤为突出对信息技术最新成果的融合,显著改善了传统金融在服务过程中因信息不对称而形成的风险溢价和运营维护成本高企等困境[17],延伸了金融体系服务的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18]。具体而言,金融科技主要从技术、场景、数据、产业互动模式等几个维度作用于实体企业的主业发展。
一是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物联网等金融科技核心技术在围绕服务市场主体的过程中,渗透到企業主业发展的全链条,实现高度的协同融合,极大地拓宽了金融服务场景和业务模式。大数据在拓宽资金渠道和增强企业信用服务方面优势明显,在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支撑下人工智能技术构造的金融业务匹配功能高效精准,在缓释金融摩擦和降低金融费率成本方面成效卓著[7]。区块链凭借对分布式记账、共享数据库储存、点对点传输、加密算法、内置合约等底层技术的夯实,兼具去中心化、可溯性、不可伪造、全程留痕、公开透明的综合技术特点及优势[19]。区块链通过在企业融资借贷、支付结算、智能合约和票据流转等环节的技术沉淀,实现了在供应链金融、资产证券化、定制化保险等领域的全方位应用,逐步建立了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低成本互信机制和协同互动模式,显著推动了数字经济深化发展[9]。此外,我国已经形成了全球领先水平的5G研发技术及其产业应用,在高速率、高容量、低延迟、低功耗优势突出的5G技术加持下,物联网显著促进了企业设施设备的智能化发展,产业运行和资源运作效率迅速提升。
二是企业投融资、供应链、技术支持等领域的金融科技服务应用场景不断丰富和细化。在企业融资过程中,通过前沿数字化技术的联动运用,金融科技大幅降低了借贷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对借款方的信息抓取能力显著提升[20],企业借贷成本进一步降低。同时,金融科技进一步实现了供应链金融的智能化上链程度,逐步提高核心企业信用的供应链渗透率、扩散度和票据凭证数字化程度,持续疏通信息孤岛,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尽可能实现企业上下游资金流和资源配置效率的最大化。例如蚂蚁集团的数字金融科技平台精准聚合和高效串联了各类企业和合作伙伴交易全流程中的数据资源,并提供数字支付功能和数字金融服务,实现金融机构与企业多方间交易、履约、业务合作过程中的安全、智能和普惠[21]。此外,金融科技的产品、技术及相关系统的构建也逐步深入和普遍地应用于企业支付、清结算、投资决策、资产管理、生产经营、数字化升级等诸多重要场景,为企业的主业基础和未来发展提质增效。
三是金融科技与实体企业的产业互动模式持续完善和深化。金融科技发展所带来的技术溢出及“鲶鱼效应”增强了传统普惠金融的竞争力与活力[2]。然而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加速了金融科技产业在信息经济领域的竞争优势,动摇了传统金融机构的中介地位并推动了金融体系竞争格局的重新塑造[22]。一方面,金融机构得益于金融科技创新与运用,并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有效结合传统审贷信息和多维度非财务信息的基础上,大幅度降低银企间信息不对称程度,企业融资效率、质量显著提升,融资约束与成本得到明显改善[23],金融机构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另一方面,金融科技公司和金融科技技术服务商作为金融科技产业的新势力代表和重要构成,紧紧把握其在金融科技领域的技术优势和辐射整合能力,不仅在金融交易、金融安全、区块链应用等领域为银行、保险、证券这类传统金融机构的数字化升级给予技术支持,金融科技的技术解决方案也广泛地运用于实体企业的采购、生产、营销、风控等多个环节,并在数字化中台建设的过程中实现协作效率提升、运作成本降低、风险有效控制、产品服务智能优化等多维度目标的联动聚合。
四是金融科技的数据生态进一步优化。我国已进入数字经济红利大规模释放时代[24],数据作为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阐释了数据这一资产的重要地位和强大活力。当前,金融科技相关领域参与主体正在数据获取、数据引流、数据安全、场景数据接入、数据整合等重点领域持续发力,在缓解数据孤岛问题、内部业务数据与外部生态数据融合以及逐步构建全域可信数据体系等方面取得关键进展。数据已逐渐成为企业经营发展的重要资产和核心资源,会对其未来主业产生重要影响。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假设1:
假设1:金融科技促进了实体企业未来主业发展。
(二)金融科技作用于企业未来主业发展的机制路径
金融是推动市场微观主体经营发展和主业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中融资环境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运营发展的规划格局和未来核心业务的动能活力。金融服务模式和业务场景在金融科技的助力下愈发创新和多元化,分布式、网络化架构的融合运用大幅度降低了金融市场的搜寻配对和风险识别成本[14],从而削减了融资供需主体间的交易费用,很大程度上加速了融资门槛的进一步降低并推动金融普惠化[10]。其中,Fuster等[23]以美国信贷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了金融科技在有效控制信贷违约发生的情况下对提升业务审核效率的显著作用。以大数据、云计算为核心的金融科技信贷模式革新了审贷处理形式,业务流程高效便捷。高度的系统智能化有助于克服信息不对称和缓释违规干预的发生,核查效率和贷款规模大幅度提高,并明显减少交易双方的业务成本。此外,商业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在发挥线下渠道和客户结构优势的基础上,通过金融科技的耦合赋能,实现了客户群体风险和成本的精准平衡与匹配,业务成本大幅降低[25]。金融科技通过技术升级和产品服务创新极大地缓解了客户融资成本压力,从而为企业营造了良好的经营发展环境。
经济高质量增长的维持需要以微观主体生产经营效率的提升作为依托[26]。金融科技的融合创新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我国金融服务效率较低、资源配置水平滞后等瓶颈[6]。在此基础上,以前沿科技成果为导向的金融科技为企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抓手,从而推动公司在生产决策的过程中精确发力,通过整体精细化协同和最优路径识别实现经营效率提升[14]。在金融科技的技术支持下,高度数字化、创新性的金融产品与服务推动了企业经营业务流程、资金流转配置等各个环节处理效能的大幅度提升,显著地促进了实体经济经营效率改善,大数据支撑下中小企业金融业务的精准匹配与服务效果更为明显[7]。具体而言,诸如人工智能的集成应用推动了企业的自动化、智能化生产升级,生产效率显著提升[27];大数据在研判和预测客户需求、开拓潜在市场、探索发掘新产品及服务等领域优势突出[28];而区块链则可以实现对技术研发、原料采购、制造销售等产业生态链条全流程的可监控、可溯源、不可伪造、点对点、智能合约功能,对企业生产经营的串联作用和贡献度突出[29]。金融科技通过科技与金融的高度融合实现了低成本、高效率的资源检索、传输与配置功能的日益完善,成为了催化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关键动能[30],显著地推动了企业生产经营效率的深刻变革。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2a:金融科技通过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从而推动了实体企业未来主业发展。
假设2b:金融科技通过提升企业经营效率从而推动了实体企业未来主业发展。
金融科技对实体企业未来主业发展的影响机理见图1。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
本文以中国A股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并依据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的对应年限和区位进行配对,构建了2011—2019年的面板数据集。其中,公司财务数据来自Wind和CSMAR数据库,金融科技数据来自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
中心。为使样本数据更具代表性和符合研究内容要求,本文进一步对数据做如下处理:①剔除金融、保险以及房地产行业上市公司;②剔除公司的IPO效应,并剔除样本观察期间内ST和退市企业;③剔除主要变量存在缺失的样本,保留数据连续5年连贯的样本;④为消除极端值可能存在的影响,对连续变量进行上下1%的缩尾处理(Winsor)。
(二)变量设定
1.被解释变量组
企业未来主业业绩(MainPerfit+1)。借鉴杜勇等[3]的处理思路,本文使用除去金融资产配置所获收益的下一年度资产收益率来度量公司的未来主业业绩。企业未来主业业绩主要由两个指标来衡量:① MainPerf1it+1=(营业利润-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对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投资收益)/总资产;② MainPerf2it+1=(利润总额-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对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投资收益)/总资产。以上的财务指标均为t+1期。
2.核心解释变量组
金融科技(Fintech)。沈悦和郭品[31]、李春涛等[10]等学者基于金融功能观、技术聚合维度以及结合国家有关规划、报告和相关重要新闻会议,抽取和建立了测度金融科技的关键词库,并运用文本挖掘、网络爬虫等技术实现对百度新闻相关检索词的词频和总搜索量的计算获取,以近似表征了金融科技的发展状况。但是,这种以数据挖掘为技术特征所构造的金融科技指数更多地反映了互联网对于金融科技的情绪偏向和关注热度。随着信息技术和金融科技的快速升级更迭,有关的概念也在持续地调整变化,使其难以深层次地反映金融科技的真实发展水平。鉴于此,通过系统全面的结构化数据作为支撑建立的金融科技指标体系,能够一定程度上克服情绪指数存在的缺陷和技术问题,从而较为细致和清晰地刻画金融科技的创新发展进程。比较有代表性的是郭峰等[18]以蚂蚁金服这一大型金融科技公司庞大的交易账户底层数据为基础,通过账户覆盖范围、业务使用程度和数字化服务进程3个角度构建指标体系衡量了金融科技的服务能力和发展水平,被众多学者所普遍采用。因此,本文使用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编制发布的中国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并借鉴唐松等[8]的处理思路进行归一化处理,作为金融科技的代理指标变量。此外,在使用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一级指标的同时,也考察分析了该指标体系中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等3个二级指标维度的作用影响。
3.机制变量组
机制变量(Mediator)。主要从企业的经营财务视角探讨其中可能存在的机制路径。一是衡量企业的融资成本(Fincost),参考魏志华等[32]的研究方法,利用净财务费用在企业总负债中的占比来测算企业的融资成本;二是测度企业的经营效率(Operateffi),参照翁若宇[33]的处理,采用销售收入在总资产的占比所代表的的总资产周转率衡量公司的经营效率。
4.控制变量组
考虑到对企业未来主业业绩可能造成影响的财务特征和公司内外部治理环境等因素,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本文引入了一系列控制变量:有形资产(Tan,有形资产在总资产中的占比);托宾Q值(Tobin);资产收益率(ROA,净利润与平均资产总额的比值);企业规模(Size,总资产的对数值);企业年龄(Age,企业成立起始经营至特定年份年限的对数值);资产负债率(Lev,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的比值)。
(三)模型构建
本文构建模型(1)来分析金融科技发展对企业未来主业业绩的影响:
MainPerfit+1=α+βFintechit+∑Controls+∑Year+∑Ind+ε(1)
其中,MainPerf为企业未来主业业绩,核心解释变量Fintech为区域金融科技发展水平,控制变量组包含了上述控制变量集。為尽可能缓解遗漏变量对回归结果的估计偏误影响,本文引入时间(Year)和行业(Ind)哑变量,ε为模型随机误差项。
为了探析和刻画金融科技发展作用于企业未来主业业绩过程中具体的路径机制,本文设置了递归方程以进行识别检验:
MainPerfit+1=φ+θFintechit-1+∑Controls+∑Ind+∑Year+(2)
Mediatorit=+μFintechit-1+∑Controls+∑Ind+∑Year+(3)
MainPerfit+1=φ′+θ′Fintechit-1+Mediatorit+∑Controls+∑Ind+∑Year+ρ(4)
其中,Mediator为中介机制变量,选取了企业融资成本(Fincost)和经营效率(Operateffi)两个指标变量。
主要变量描述性统计如表1。
四、实证结果
(一)基准回归结果
表2报告了采用递进式回归检验所展示的金融科技发展与企业未来主业业绩之间的基准回归结果。在控制了时间和行业固定效应的单变量回归检验中,金融科技的回归系数显著为正(系数分别为0.059和0.060,均通过了1%的统计显著性检验);进一步地,在纳入相关控制变量集后,Fintech系数分别为0.020和0.024,依然显著为正。实证结果表明,金融科技的发展能够明显地促进企业未来主业业绩的增长,推动企业经营发展水平的提升。且控制变量的引入并未改变基本的回归结果,实证结论具有较高的稳健性。
本文认为金融科技的多维发展与融合应用可能主要从以下几个角度优化了企业的资源获取配置渠道和运营管理能力,从而增强企业未来主业业绩的表现:一方面,金融科技大幅降低了企业的融资门槛及成本,强化了其资源配置效率和价值创造能力,从而使企业更加专注于提升主业经营水平。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支持下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实现了对融资需求企业的迅速搜寻与精准匹配,风险识别能力的显著提升,融资门槛的持续下降,大为降低了金融机构的资金供给成本和企业的融资成本。此外,区块链的融合应用推动了穿透式监管的加强、多方协同能力的提升以及主体间信用体系的完善,从资产管理、供应链金融等多方面为企业创造了诸多价值。另一方面,金融科技的融合应用为企业带来全方位、全流程、高度贴合的技术服务支持,深化协同和串联赋能诸多关键节点,成为了企业推动主业实现高质高效增长的坚实稳定器和核心助推器。金融科技公司和金融科技技术服务商凭借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核心技术领域多年的深入耕耘和沉淀积累,掌握了成熟、领先的金融科技成果,并提供了众多个性化定制的技术解决方案,助力企业在采购、生产、营销、风控、中台建设等全链条环节的智能化和数字化升级,推动企业实现营收、成本、效率的综合优化发展。
(二)作用机制检验
上文对金融科技发展与企业未来主业业绩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行了较为细致地梳理与刻画,但从中可能存在的影響机制与路径机理的迷雾仍有待拨开和揭示。接下来本文将从融资成本和经营效率2个维度着重研究其中的传导与作用渠道。
表3基于融资成本视角检验了金融科技发展对企业未来主业业绩的路径机制。从回归结果可以发现,金融科技的发展显著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系数为-0.012,通过了5%的统计显著性检验),减轻了主业经营的资金负担,从而进一步增强了未来主业的业绩表现。本文认为,金融科技的发展通过技术聚合升级和场景深化渗透极大地降低了企业筹措资金的成本。一方面,以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为核心的人工智能技术在大数据技术的协同支持下实现了融资供需主体的精确匹配。海量底层数据的清洗筛选与迅速处理有效缓释了资金供给方与客户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金融摩擦、信贷配给现象大为减少,金融服务效率提升的推动下金融费率与企业融资门槛及成本大幅度降低。另一方面,金融科技有效增强了优质企业的信用价值及辐射使用范围,在拓宽资金供给渠道的同时,区块链、物联网等核心技术的融合应用进一步拓展了金融服务的覆盖场景及渗透深度。区块链所具有分布式、点对点、算法加密、内置合约等底层技术优势明显,促进了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融资业务过程中信任机制的逐步完善和借贷交易的高效运行、风险可控。此外,通过区块链全程可溯源、不可篡改的基础核心与高度感知、高效传输的物联网技术的联动应用下,更是长足地推动了企业在支付结算、合同单据凭证电子化、数字化以及供应链金融等领域的创新发展。信用增强、信息孤岛破除与信息成本降低实现了拆转融、票据贴现等多种业务形式的推进以及链上融资成本的大幅度降低。
在表4中,金融科技的发展与融合应用显著地提升了企业的经营效率(系数为0.601,通过了1%的统计显著性检验),运营管理能力的增强为企业未来高质高效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从而推动了未来主业业绩的增长。之所以呈现上述功效,这与金融科技对企业的技术支持赋能、融合应用密切相关。金融科技的创新发展在金融服务领域尤其是传统金融机构中产生的“鲶鱼效应”加速了行业机构间的竞争。同时,金融科技的技术溢出效应明显,金融机构通过金融科技的优化升级,持续完善和优化了其金融服务水平与效率。此外,金融科技企业和金融科技技术服务商多年深入耕耘金融科技,发掘并掌握前沿技术,针对被服务企业的特定需求提供全方位、高度个性化的技术解决方案和成熟完善的技术整合及串联能力。通过金融科技在企业融资、采购、生产、营销、运作、风控等全流程链条的嵌入融合与集成渗透,逐步建立了完善的协同系统和智能中台。在数字化集中管控、分布式执行的推动下,企业各环节协作效率和处理能力大幅度提升,对企业经营效能的提高和未来主业的健康稳定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三)稳健性检验
在本小节中,为论证上文基准回归结果的可靠性和缓解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本文从多个维度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一是替换回归模型。基准回归中所采用的时间和行业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作为一种普遍通行的检验方法,存在因处理不足而难以严格控制内生性的情况。对此,本文参照Moser和Voena[34]的处理思路,利用高阶联合固定效应对“时间×行业”的控制再次进行检验,见表5的(1)和(4);二是更替核心解释变量。前文采用了省一级的数字普惠金融指数进行配对和回归检验,本文继续使用城市一级的指数进行核心解释变量口径变更和数据替换,并再次检验,见表5的(2)和(5);三是考虑和剔除重大外部影响因素。企业未来主业业绩的表现和金融科技的发展均与经济大环境(波动)和金融趋势(冲击)存在紧密联系,样本期间内的中国股灾作为重大金融事件也对企业经营发展调整和金融领域变革产生深远影响。为避免因忽略这一重要因素而导致的研究结论偏误,借鉴唐松等[14]的研究方法,将中国股灾年份(2015年)以及可能存在后续扰动的下一年度数据进行剔除,对该子样本进行检验,见表5的(3)和(6)。上述稳健性检验结果与前文基准回归结果基本一致,表明本文研究的基本结论是稳健的。
(四)拓展性讨论
1.金融科技不同维度
金融科技的创新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特征,其动态发展对企业未来主业增长形成关键推动力的同时,代表着金融科技多维发展的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的进步对企业经营能力和主业发展水平同样具有重要影响。
表6显示,金融科技的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均显著促进了企业未来主业业绩的增长,但数字化程度的发展对企业未来主业的推动效果不甚明显。其原因在于,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前沿技术的不断进步,以此为核心基础的金融科技服务与产品也在持续优化升级,功能逐步强大全面和个性高效,使其被越来越多客户所认可。此外,企业在利用金融科技服务进行支付结算、投融资、信用服务等一系列金融业务活动的过程中,使用强度和活跃度日益提升,金融科技同时也在结合实际运作场景不断进行自我完善和创新发展,以实现对企业更高水平的服务、快速响应和精准发力。值得注意的是,现阶段我国金融基础设施仍有待进一步升级,金融业务环节的便捷程度、信用化扩展情况和成本控制状况依然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金融服务的数字化水平较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金融科技能效的发挥。
2.区域异质性
金融科技近些年来受益于相关前沿技术的叠加升级与融合发展,受到越来越多产业领域的关注与重视。在金融科技投资规模、基础设施和人才队伍愈发壮大完善的背景下,金融科技实现了长足且稳健的创新发展,业务规模体量迅速增长、应用场景日益深化豐富。但是,由于我国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数字经济建设进程、基础设施配套程度等因素的差异,我国金融科技发展也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异质性。对此,本部分通过分地区研究,以期揭示金融科技的区域发展差异对该地区企业未来主业业绩的影响。
通过表7可以发现,金融科技发展显著推动了东部地区企业未来主业业绩的增长,但对中西部地区的促进效果则不明显。这是因为,一方面,东部区域经济发达、产业齐备且规模效应显著,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京津冀等经济圈聚合吸引力强,众多金融机构云集,金融服务体量庞大。激烈的产业竞争和众多细分领域竞赛使企业迫切需要资金,以发展壮大和保持核心竞争力,企业主体和金融机构之间亟待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效率和完善融资渠道。金融科技的融合应用极大地降低了资金供需主体间的信息成本和融资门槛,资金匹配和供给效率大为提高。此外,诸多行业领先的金融科技公司和金融科技技术服务商通过多年的发展布局,已逐步和当地的产业体系形成成熟完善的融合互动生态。通过金融科技在被服务公司内部和产业链中的串联和赋能,显著地增强了实体企业的经营水平和抗风险能力。另一方面,中西部地区尽管近些年来在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等国家战略、多区域协同的助推下经济发展持续不断提速、产业体系逐步完善,但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原因,产业发展的融资需求仍以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传统借贷为主,金融科技含量不高,信息不对称和融资成本难以有效降低,金融服务效率提升有限。除此之外,中西部地区传统产业仍占较大比重,这类企业可能更多地聚焦于生产环节,对金融科技这一新兴领域不够了解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排斥,金融科技嵌入和参与程度较低,也影响了金融科技对于企业高质高效发展的促进效果。
五、研究结论与启示
近年来,得益于前沿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金融科技的高度融合赋能,传统金融机构、新兴金融科技企业与技术服务商均进行了深刻变革,取得了长足进步。金融服务业态的创新发展和金融科技的技术扩散渗透突破了原有的银企互动象限和应用场景,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夯实实体经济根基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以2011—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集为基础,就金融科技如何支持实体企业未来主业发展问题展开研究,试图揭示和刻画其中符合逻辑经验的经济解释。主要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金融科技显著地促进了实体企业未来主业业绩,推动了公司经营能力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第二,金融科技对实体企业未来主业的驱动作用和激励效果主要通过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和增强企业经营效率两个路径机制实现。传统金融机构、金融科技公司和金融科技技术服务商凭借金融科技的融合应用和创新发展在企业投融资、生产、营销、风控等多个环节起到重要的助推作用。第三,进一步研究还发现,金融科技对实体企业未来主业的影响存在异质性。金融科技的发展对东部地区企业未来主业业绩的促进效果更明显,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是金融科技提升企业未来主业业绩的重要推动力。
本项研究为我国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推进和加快数字经济与金融科技融合发展提供了微观层面的经验证据,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和政策涵义。本文主要有以下政策启示:①营造良好的实业投资氛围和创新激励环境。在政府有关公共管理部门的引导和支持下,以及相关行业协会、产业园区、金融机构的共同推动下,通过减税降费、创新创业大赛、产业基金、风险补偿资金池、专项补贴等多种形式提高企业的实业投资参与热情和动力,促进其生产成本、效率与创新能力的全方位进步,使其更加专注于主业发展。②以建设数字中国为机遇和契机,推动金融科技与数字经济的融合发展。一方面,将金融科技的创新发展作为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的重要载体和抓手。多维高效地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前沿技术在信息匹配、支付结算、风控监管等金融领域环节的科技创新优化,在新型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完善的过程中实现信息不对称的切实缓解和信息成本的显著降低。有效解决金融摩擦、信贷配给等问题,满足中小微民营企业等“长尾”群体的金融需求,减小数字鸿沟。另一方面,进一步提升金融科技的服务效能,推动金融产业的纵深化发展,为实体企业赋能。推动传统金融机构的数字化升级,拓展金融服务象限,使其朝精细化、专业化和个性化服务目标发展。同时,充分发挥金融科技公司、金融科技技术服务商的技术融合与创新优势,通过核心技术嵌入、数字化建设和技术解决方案等方式,强化资源配置效率和中台功能建设,不断扩展企业采购、生产、营销、风控等服务应用场景和功能优化。③完善和健全金融科技监管,推进“监管沙盒”顶层设计。金融科技作为前沿科技成果融合创新的金融服务及产品,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原有的规则体系框架难以对其实施有效的风险识别和精准化监管。因此,要构建有针对性的数字化金融监管系统。以分布式大数据结构、数字化监管报送以及金融综合大数据库建设为开发和应用的重点方向,着重实现金融交易合规性与多项风险指标的实时研判及监测。此外,进一步设计和完善适应我国金融业态发展现状的风险补偿和退出的机制。通过金融创新项目在“沙盒监管”的参与和测试不断完善相关规则,切实保障金融科技与金融服务安全性,在风险可控的基础上充分为实体经济发展提质增效。
[参考文献]
[1]WORLD BANK. The global findex database 2017: measuring financial inclusion and the fintech revolution[R]. Washington, DC: world bank, 2018.
[2]孟娜娜,粟勤,雷海波.金融科技如何影响银行业竞争[J].财贸经济,2020,41(3):66-79.
[3]杜勇,张欢,陈建英.金融化对实体企业未来主业发展的影响:促进还是抑制[J].中国工业经济,2017(12):113-131.
[4]黄群慧.论新时期中国实体经济的发展[J].中国工业经济,2017(9):5-24.
[5]PENROSE E. The theory of the growth of the firm[M]. Oxford: Oxford Press, 1959.
[6]SHIM Y, SHIN D H. Analyzing Chinas fintech indust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ctor–network theory[J]. Telecommunications policy, 2016, 40(2–3):168-181.
[7]庄雷,王烨.金融科技创新对实体经济发展的影响机制研究[J].软科学,2019,33(2):43-46.
[8]唐松,赖晓冰,黄锐.金融科技创新如何影响全要素生产率:促进还是抑制?——理论分析框架与区域实践[J].中国软科学,2019(7):134-144.
[9]薛莹,胡坚.金融科技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理论逻辑、实践基础与路径选择[J].改革,2020(3):53-62.
[10]李春涛,闫续文,宋敏,等.金融科技与企业创新——新三板上市公司的证据[J].中国工业经济,2020(1):81-98.
[11]王小燕,张俊英,王醒男.金融科技、企业生命周期与技术创新——异质性特征、机制检验与政府监管绩效评估[J].金融经济学研究,2019,34(5):93-108.
[12]HSU P H, XUAN T, YAN X.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crosscountry evidence[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014, 112(1): 116-135.
[13]钟腾,汪昌云.金融发展与企业创新产出——基于不同融资模式对比视角[J].金融研究,2017(12):127-142.
[14]唐松,伍旭川,祝佳.数字金融与企业技术创新——结构特征、机制识别与金融监管下的效应差异[J].管理世界,2020,36(5):52-66.
[15]GOLDSTEIN I, JIANG W, KAROLYI G A. To fintech and beyond [J]. 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 2019, 32(5): 1647-1661.
[16]PUSCHMANN T. Fintech[J]. Business & information systems engineering, 2017, 59(1): 69-76.
[17]黄浩.数字金融生态系统的形成与挑战——来自中国的经验[J].经济学家,2018(4):80-85.
[18]郭峰,王靖一,王芳,等.测度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数编制与空间特征[J].经济学(季刊),2020,19(4):1401-1418.
[19]张礼卿,吴桐.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应用:理论依据、现实困境与破解策略[J].改革,2019(12):65-75.
[20]BUCHAK G, MATVOS G, PISKORSKI T, et al. Fintech, regulatory arbitrage, and the rise of shadow banks[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018, 130(3): 453-483.
[21]黄世忠.创新型企业财务分析的困惑与解惑——以蚂蚁集团为例[J].财会月刊,2020(19):3-8.
[22]THAKOR A V. Fintech and banking: what do we know? [J]. Journal of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 2020, 43:100858.
[23]FUSTER A, PLOSSER M, SCHNABL P, et al.The role of technology in mortgage lending[J]. The 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 2019, 32(5): 1854-1899.
[24]杜金岷,韋施威,吴文洋.数字普惠金融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吗?[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20(6):38-49.
[25]VASILJEVA T, LUKANOVA K. Commercial banks and fintech companies in 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challenges for the future[J]. Journal of business management, 2016(11):25-33.
[26]蔡昉,都陽,王美艳.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节能减排内在动力[J].经济研究,2008(6):4-11.
[27]郭凯明.人工智能发展、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与劳动收入份额变动[J].管理世界,2019,35(7):60-77.
[28]巴曙松,白海峰,胡文韬.金融科技创新、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与经济增长——基于新结构经济学视角[J].财经问题研究,2020(1):46-53.
[29]林木西,张紫薇.“区块链+生产”推动企业绿色生产——对政府之手的新思考[J].经济学动态,2019(5):42-56.
[30]卢亚娟,刘骅.科技金融协同集聚与地区经济增长的关联效应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18(2):64-70.
[31]沈悦,郭品.互联网金融、技术溢出与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J].金融研究,2015(3):160-175.
[32]魏志华,王贞洁,吴育辉,等.金融生态环境、审计意见与债务融资成本[J].审计研究,2012(3):98-105.
[33]翁若宇,陈秋平,陈爱华.“手足亲情”能否提升企业经营效率?——来自A股上市手足型家族企业的证据[J].经济管理,2019,41(7):88-104.
[34]MOSER P, VOENA A. Compulsory licensing: evidence from the trading with the enemy act[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2012, 102(1): 396-427.
Does Fintech Promote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Real Enterprises Main Business?
Du Jinmin1, Wei Shiwei1, Liu Lifu2
(1. College of Economics, Jinan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32, China;
2. “One Belt One Road” and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 Research Institute, Jinan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32, China)
Abstract: The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fintech has optimized financial service functions and resource allocation effects. Thereby opening new paths for consolidating and strengthening the foundation of the real economy. This article uses the 2011—2019 China Ashare listed company data to empirically test the impact of fintech on the future main performance of entity companies and its mechanism. The study found that fintech has promoted the growth of the future main performance of entity enterprises. Its incentive effect is mainly achieved through two channels: reducing corporate financing costs and enhancing corporate operating efficiency. Further research has found that the breadth of coverage and the depth of use of fintech are important driving forces for improving the future main performance of entity enterprises. The promotion effect on enterprises in the eastern region is generally more obvious.
Key words:fintech; entity enterprise; future main business performance; influence mechanism; resource allocation efficiency; financing c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