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日纯
摘要阅读教学起点是对话教学的开端。本文阐释了阅读教学起点创设的三条原则一低切入、小切口、快切题,论述了生成起点的三个重要基点学习方式、互动方式、文本体式,并举例展示了阅读教学起点生成策略。
关键词阅读教学起点;创设原则;生成策略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对话过程的创设,就是阅读教学的起点。实际上,创设阅读教学起点的实践价值至少有三个方面:一是突出学生学习语文的主体地位;教学一开始的平等对话,有助于激發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二是夯实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从语言、思维、审美、文化四个维度综合设计,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教学起点,能使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三是落实统编语文教材的使用要求;统编教材重新确立的语文教学“知识体系”,通过“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元的结构,将语文要素分布到每个单元及课文。因此,单篇课文的阅读教学起点应起于何处,如何开始,就关乎统编教材的使用能否收到实效的重大问题。
一、阅读教学起点的特点与创设原则
1.阅读教学起点的特点
阅读教学起点是基于课堂教学任务而蓄势突破的教学片段,实质是对话教学的开端。这个“起点”具有如下特性:首先是统领性,强调课始教学提纲契领、统领全课,为课堂“开篇点睛之笔”;其次是差异性,强调学生的已知及经验等不同,对教学任务的理解还存在差异性;再次是交往性,学生、教师、编者、文本之间开始建立一种多维度、多层次的平等对话,而非教师单向度的分析讲解;最后是生长性,强调教学起点从预设到生成,学生知识经验逐渐激活,思路逐渐打开,开始建构和生长指向教学目标的相关知识。
2.阅读教学起点的创设原则
为确保教学方案的顺利实施,课堂对话伊始应遵循一定的教学法则,并对后程教学起指导与制约的作用。这些教学法则,就是阅读教学起点的创设原则。主要有如下三条:
(1)低切人,立足于学生已知
古人云:“窥一斑而后知全豹。”究其原因,“斑”乃豹之外在特征,由斑知豹,经历了部分到整体、低阶到高阶的思维过程。因此,低位切人,应考虑以下几点:一是准确定位学生的认知现状,从最易把握的文本特征人手,与文本建立初步联系,引出教学目标或任务,带动全文学习;二是充分考虑学生的需要与接受程度,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为教学展开预留空间;三是捕捉学生对文本的兴奋点、文本与学生生活情感的连接点以及与文本对话的关键处、矛盾处、反常处等,从而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和情感共鸣,引发探究动机。如程翔老师在教学《中国石拱桥》时,先让学生介绍板画中赵州桥大拱与小拱的关系,当学生越说越糊涂时,才翻看课文表述,于是学生对说明文语言立刻来了兴趣。
(2)小切口,指向阅读突破口
写作立意须高,切口宜小。阅读教学亦如是。钱梦龙先生曾言:“我们要努力在每一篇课文中找出合适的一个问题、一个情节,或一个句子,甚至是一个词作为分析的口子,由此人手,带动全篇。”一篇课文的精彩点往往比比皆是,但并不是都能作为起点的最佳人口。把握好“小切口”应注意以下三点:一是切口选定要通盘考虑编者意图、单元特点、学情实际等,着眼于全篇,从整体出发,明确教学任务的突破口;二是切口虽小,但要基于学情,切中关键,能以小见大,带动全篇;三是切口小而不浅,能以小容大,且内涵丰富,意蕴深刻,经得起长时间的挖掘与琢磨。古语云:牵一发而后动全身。一发相较全身,虽不足道,但一发被牵,则头为之动。阅读教学起点的创设,强调牵对全文之“一发”,以收契领之功。如黄厚江老师教学《孔乙己》时,引导学生从孔乙己的一双手开始,读出人物的悲剧命运,进而读出决定他命运的三只“手”。
(3)快切题,着眼课堂生长点
快切题中的“题”,既指课题,也指主题,还指切中要害的主问题。面对文选型教材,切题的快慢,不仅体现教师的教学技巧,而且决定课堂生长的效益。快切题应做到“短、平、快”:一是用时短,直指教学任务,短兵相接,不兜圈子;二是起势平,教学初时平缓,不倾斜不突兀,又于平缓中显奇妙;三是见效快,学生注意力迅速集中,思维快速聚焦,能一石激起千层浪。如宁鸿彬老师教学《藤野先生》时,第一个问题是给标题添加修饰语,成为..的藤野先生”。答好此问,既要抓住主要人物与主要事件,又要扣住全文核心,还要瞻前顾后统览全篇,并且回答一定是发散式。这样的问题,可使教学起点进入“执一可以御万”的佳境。
二、阅读教学起点的生成策略
1.基于学习方式生成教学起点
听、说、读、写、演等是阅读教学基本的学习方式,也是组织课堂的基本策略。阅读教学起点立足于“学”,因此,生成起点也应基于上述学习方式。
(1)听
听是语言文字积累的重要途径。按注意力的状态,“听”有精听与泛听两种。研究表明,一节课40分钟,学生的精听状态可持续约20分钟,其余多处于泛听状态。课始的几分钟,学生往往充满期待,此时运用听写训练可创设良好的起点。如于漪老师执教《晋祠》时,先组织听写介绍晋祠的词条,既铺垫知识背景,又概括课文内容,既降低了理解难度,又为教学创设支点,接下来词条与课文的比较教学,效果奇好。
(2)读
读是语言文字积累的基本途径,也是最常见的学习策略。“读”有默读、朗读、齐读、范读、配乐读等形式,无论哪一种,基于“读”创设阅读教学起点都应做到:一是“读”有任务,为解决某一问题、完成某一任务而读;二是“读”要引发对话进而引向教学深人。如洪镇涛老师教学《天上的街市》时,先请学生一边听范读,一边想象描写的画面,然后学生再次朗读时,就能人情人境。
(3)说
说是语言文字的口头表达。一切语文活动的开展,都离不开语言表达技能,都应从“说”开始。运用“说”创设起点的形式很多,如课文概说、内容复述、分享感受、话题演讲、故事讲述等,学生都能得到较好的说话训练,有助教师判断学生对内容掌握的程度。钱梦龙先生教学《死海不死》时,先让学生说说哪些内容不需要教,再集中讨论哪些内容需要教,学生始终在乐于表达中享受课堂。
(4)写
写是语言文字的书面表达。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孩子的智慧出在手指尖上。”阅读教学中的写话训练,是为读而写,以写促读,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写话训练的方式很多,如补写、扩写、仿写、改写、批注、笔记等。教学中常常可用“写”组织起始片段。如教学《白杨礼赞》时,先让学生写初读感受并交流,然后探讨白杨树的意象与文章主题,结课时,再写读后感并分享,对比前后,收获良多。
(5)演
演是一种特殊的综合表达,能有效训练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演”按体验方式。可分为观演、创演等。以“演”创设阅读教学起點,首先要明确目的,提前准备;其次要忠于原文,不过度改编。“演”的目的,归根结底为了交流学生自主阅读的成果,锻炼学生综合能力。从适演体裁而言,戏剧、小说等自不待言,而散文、叙事文言文也是“演”的好素材。郑桂华教授教学《安塞腰鼓》时,先观看一段安塞腰鼓的表演视频,然后找出传递观演感受的语句作品析,学生渐入佳境。教学《咏雪》时,先让学生上台表演咏雪经过,再相互点评,效果很好。
2.基于互动方式生成教学起点
多种教学要素相互作用,就构成了互动。阅读教学起点采用“猜、换、比、试”等策略,能有效增进主客体之间的互动,创设良好开端。
(1)猜一猜问题
师问生答,是传统教学的基本模式,但学生只能被动学习、被动思考,难以全身心投人问题情境中。初中生喜欢猜测和想象,课始暂不急于亮出预设的问题,而是让学生充分地猜一猜。“猜”就是质疑与思考的过程。不怕学生说错,鼓励学生大胆猜疑,进而主动解惑。如肖培东老师教学《美丽的颜色》时,先让学生猜一猜老师会提什么问题,学生纷纷猜测,又相互解答,思考积极性高涨。
(2)换一换角色
研究专家指出:教学民主是魏书生教学法成功的法宝。魏老师上课常常与学生商量上哪一课,定哪些教学目标,做哪些作业等;学生每学期还要学备课上课。这启发我们,所谓“平等对话”,不仅仅理解为课始的平等问答或换位思考,还包括师生主客体之间角色的互换。正如巴西教育家弗莱雷所言:“通过对话,学生的教师和教师的学生不复存在,代之而起的新的术语:教师式的学生及学生式的教师。”
(3)比一比质疑
初中生乐于质疑与竞争,为此,将课前质疑引人课堂起点,不仅能调动学生的探究积极性,而且可从质疑中确立主问题和突破口。一教师教学《故乡》时,先展示课前收集的近10个质疑给学生比较,最后一致把“故乡的变化及其原因”确定为主问题,这就抓住了全文核心。比一比质疑的好处主要有两点:一是师生共同参与确立主问题;二是有利于培养学生问题思维,师生或生生互动自不在话下。
(4)试一试曲问
曲问即迂回提问,相较直问,一般不从概念和定义出发,而着眼于旁敲侧击,拐弯抹角,多动脑筋才能作答。学生往往对直问热情不高,而对曲问充满惊喜。原因有三:一是符合学生心理特点,能由此及彼步人新境界;二是能在迂回中体味“曲径通幽”的妙趣;三是能营造充满美感与活力的教学境界,激起心智与情感的浪花。钱梦龙先生教《愚公移山》时,先列出人物简表,然后问老愚公的年纪,学生中或说90岁,或说不到90岁。钱老故作疑惑,学生争着抢答:年且90,有个“且”字呀!这一片段令人回味无穷,兴致盎然。
3.基于文本体式生成教学起点
文本体式,即文本的创作形式,包括文本的体例与格式等,是对文本在文体、结构、行文、主题等方面的规范。王荣生教授提出,阅读教学内容的确定应依据文本体式。同样,阅读教学起点的创设,也离不开文本体式。
(1)文本标题
标题是文章之“眼”。阅读教学起点中,一般都有解说标题含义的环节,以获得对文本最初的整体感知。前文提到宁鸿彬老师教学《藤野先生》时,让学生改写标题,以引发学生对主人公人物形象的探究兴趣,就是一个经典课例。
(2)文本文眼
文眼一般指文章中最能揭示作者写作意图或表达核心的关键语句,是理解文本的“牛鼻子”。以此为起点驱动全篇,教学往往事半功倍。如王君老师教学《散步》时,抓住点题句:我们在田野散步。教学从咀嚼“我们”开始,到“我们”中的每一个人,最后理解文眼“散步”,课堂一线贯穿,行云流水。
(3)关键语段
关键语段包括关键的语句与语段等。关键语句如起始句、统领句、过渡句、总结句等,关键段则是首尾段、过渡段、议论抒情段等。起点教学抓住关键语段,可收突破重点、化繁为简之功。如教学《记承天寺夜游》时,抓住结句“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切人,先概括出“闲时”“闲念”“闲地”“闲人”等,再介绍苏轼生平,“闲人不闲”的复杂情感不言而喻。
(4)行文思路
思路即文章的线索。叶圣陶先生指出: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一般来说,文章思路按走向分为横向与纵向。横向是围绕一个核心,多角度、多侧面地叙述事件过程,纵向是按一定顺序叙述事件经过。阅读教学若能结合学生的认知起点,从行文思路切入,可使课堂教学散珠成串,纲举目张。如《三峡》选自《水经注》,应写“水”为主,为何只有第2、3段写水?据此,教学从夏“水”和春冬之“水”开始,再学习第4段秋“水”与第1段“连山”,从而体会作者行文由山到水、由夏水起笔的写作用意。
(5)文章结构
文章结构是一个整体。起点从文章结构切人,有利于降低学生的阅读难度,理清文段关系,更快把握文本核心。如余映潮老师教学《我的叔叔于勒》,课始即告诉学生课文可分成两部分,请学生分析起止及作用。学生已知文章分段,就能快速进人梳理情节、矛盾冲突的鉴赏。
(6)主题倾向
文学类文本主题倾向多元化,往往会增加阅读难度。正如鲁迅先生评价《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对于多元主题文本,起点阶段可引导学生比较,引发深度阅读。如教学《项链》时,列出不同主题:讽刺爱慕虚荣追求享乐的思想,赞扬诚信勇敢直面现实的品质,批判资本主义幸福观与价值观,表达人生无常、生活小事可能成全也可能败坏人性,等等,然后组织学生自主阅读、思辨、交流,学生往往会在观点相左的争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本文系2018年深圳市教育规划课题“基于阅读教学起点的统编本初中语文课例研究”项目编号ybfz18099的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钱梦龙.导读的艺术【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3】王荣生.系列讲座: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教学环节的展开(第二讲)依据文本体式确定教学内容【J】.语文学习,2009,(10):35.
【4】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绛洞花主》小引【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
【作者通联:广东深圳市坪山区中山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