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海平
(太原市热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山西太原 030024)
通过采暖热力站的运行调试与节能改造工作的开展,能够提升集中供热管网整体的节能性、稳定性与安全性,推动后续工作的有效开展[1]。
在很长一段时间,我国采暖热力站的建设方式都比较传统,不仅耗费更多的成本和资源,并且获得的运行效率也无法令人满意。基于此,必须采取有效的运行调试与节能改造措施,结合当前形势变化保障整体供暖效果,进而降低运行成本提高运行整体效率。在采暖热力站的运行环节,也能打破当前供热不平衡的矛盾,满足热用户的实际需求,并将节能环保理念贯彻到实际运行与建设环节,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总而言之,采暖热力站的运行调试与节能改造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必须及时转变观念并创新方法与工艺,才能满足新时期的新要求。吸收先进的采暖热力站运行调试与节能改造经验,学习相应工艺与技术,采取有效措施改进与优化采暖热力站,才能满足先进热用户的实际需求,也能提升在整体行业中的竞争力[2]。
运行调试与节能改造的原则,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①要站在系统角度上实现整体化控制,实现采暖热力站的智能化、自动化控制,提升整体控制质量与水平;②在保障采暖热力站正常供暖的基础上,一部部开展采暖热力站的运行调试与节能改造,循序渐进实现具体目标;③深度分析具体的工艺参数,必要时可以开展实践探索,在保障平衡性的基础上,采暖热力站的运行调试与节能改造才能发挥应有的价值[3],如图1 所示。
图1 运行调试与节能改造实践
在开展采暖热力站的运行调试与节能改造之前,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测试具体参数和数据,对经常容易出现问题的领域做好诊断。针对测试与诊断得出的数据信息,现场开展分析与判断,结合实际情况分析具体的影响因素,才能找到合理的解决措施。而前期的基础工作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
需要结合采暖热力站的二次管网水力平衡,测定出一二次的供回水温度,进而了解采暖热力站的水泵运行实际数据。结合现场测试环节得到的信息数据,开展深度分析与探索,进而找出有效的节能改造方案[4]。
2.1.1 二次管网水力平衡检测
水力不平衡是困扰着采暖热力站供热工作开展的主要问题,这是由于用户与热力站之间的距离有较大差距,因而供热效果也会有所差别。往往与采暖热力站距离相对较小的用户,获得的供热效果比较充足,室内温度相对较高;而与采暖热力站距离较远的用户,供热效果无法得到有效保障,由于流量不足等问题,导致用户室内温度相对较低,供暖效果达不到供热标准。正是由于热用户获得的供热效果差距较大,进一步影响用户对采暖热力站和整体热网的满意度。此外,不平衡的供热效果也会浪费大量的能源,需要针对当前水利不平衡的问题,二次检测管网的水力平衡情况。通过检测工作的有效开展,能及时分析导致供热不足的具体问题,优化改造当前的供热模式,保障后续运行调试的有效开展,并提高采暖热力站整体的节能效率。
2.1.2 水泵测试与节能检测
在当前采暖热力站的实际运行环节,很少有水泵进行变频处理,因此采暖热力站的供水温度也有明显的差异。所以需要及时在准备环节测试好采暖热力站的水泵运行效率和实际情况,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开展分析、处理,找出改进与更换水泵的有效方式,实现对采暖热力站水泵的变频,做好水泵的节能改造。
大热网系统实现对采暖热力站一次侧供水温度与压力的有效调试,保障了采暖热力站的正常运行,而室内外温度也会对供水的压力与温度带来一定影响。大热网系统的控制以及采暖热力站的运行都需要借助人工调控实现,因此需要在相同的室内外温度下,开展相应调控工作,寻找水温的变化特征,结合实际情况使用气候补偿装置。在实现气候补偿的基础上,才能保障整体采暖热力站的节能性,推动后续运行调试与节能改造工作的有序开展[5],如图 2 所示。
图2 气候补偿
当前阶段采暖热力站缺乏完善的热计量设施,往往用一台热量表支撑生活热水供热与采暖热水供热工作的开展,结合实际情况需要设置好采暖供热计量分表,支撑多个工作环节的有效开展。在一次侧回水位置安装流量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及时获取相应信息数据,支撑后续工作的有效开展,借助积分仪的帮助掌握具体热量消耗信息,做出有效调试与改造。
循环水泵的控制及变频的实现,需要借助变频器加以辅助。伴随室内外温差的变化,热用户的热量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就必须通过变频的方式加以调整。结合冬天得到的具体测试数据,分析每个季节需要消耗的电量以及用户的热量获取需求,做出合理调整,保障采暖热力站的有序运行。
结合室外风力、温度等因素的影响,运用气候补偿系统模拟用户的热需求及具体反馈,模拟相应的数据与结果,实现精准供热,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同时,降低对能源和成本的损耗。而气候补偿控制调节主要从四个角度进行:①在室外建立气温补偿点,进而调节整体的气温,实现平滑的气候补偿,防止出现温度的剧烈变化;②根据实时数据控制好整体温度,对室外气温进行有效调节。由于整体的热网稳定性不高,利用平均值进行调整,能够减少室外气温波动对整体采暖热力站稳定性的影响;③根据室外气温设置好采暖热力站,在供暖工作的初期和末期,水泵运行保持低频率,在保障供暖质量和效率的同时,减少电能的损耗;④在采暖热力站中设置好大风降温预警模式。结合二次供水监测得到的具体数据,可得出在气温15℃以上和-5℃以下时能够准确开展气候补偿工作,而气温在12~15℃之间时,气候补偿工作的开展往往会受到一定限制。在气温的正负差距大于9℃时,需要重新梳理控制逻辑。结合一次回温监测数据,可以看出在室外开展气候补偿工作,往往在-13℃以下和4℃以上时能够取得最明显的效果。因为二次换热量相对较少,所以也会导致一次回水温度出现一定变化,通过合理的计算并开展气候补偿工作,能够有效提升供热效率,等量的能源能提供更多的热量[6]。
借助先进的通讯技术,实时监控采暖热力站的具体数据信息,了解一次侧供、二次侧供等相应信息,了解采暖热力站实际运行环节对能源与电量的损耗等等,借助智能监控柜了解具体数据,并传输到中央服务器当中,相关工作人员也能及时开展远程控制,保障采暖热力站的正常运行。一旦通过监控发现异常问题,就需要工作人员及时进入采暖热力站现场,分析出现故障的具体原因并做出准确判断,及时解决相应问题,通过精细化管理的方式实现采暖热力站的运行调试与节能改造。
在改造采暖热力站提高节能效率的基础上,也需要采取一定的控制措施,做好采暖热力站的运行调试工作,才能从根本上降低运行成本,保障采暖热力站运行的环保性。
首先,需要自动实现温度的调控。将电动调节阀安装到采暖热力站中,保障实际运行环节,换热器能够稳定提供一次侧供汽量。在出现不正常现象及相应问题时,工作人员借助自动化调节系统加以控制,通过电动调节阀的开关来实现对一次热媒流量的有效控制,保障采暖热力站供热的稳定性。
其次,自动实现循环水量的调控。相关工作人员要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结合实际的循环水量情况,合理借助分段改流量的方式做好控制。在室外温度超过限值的基础上,需要及时启动零循环水泵,通过变频运行的方式调控好循环数量,保障采暖热力站供热的稳定性,并防止出现能源浪费问题。
最后,保障水压恒定系统稳定运行。结合供水系统及水循环系统的实际运行情况,需要及时开展变频调控工作,让水压能保持在稳定的状态。合理补水定压及间歇补水来维护水压的恒定,避免管网受到过大冲击,满足采暖热力站节能及供热的具体要求。
采暖热力站稳定、安全的运行,需要做好运行调试工作,结合无人值守与有人值守采暖热力站的形式,采取有效的调控措施。在此基础上做好节能改造,在节省采暖热力站运行成本的同时,体现环保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