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村庄发展演变及适应乡村振兴战略的模式研究

2021-11-24 08:36郁佳菁刘凌雯沈丽君
建材与装饰 2021年34期
关键词:宏村风貌村庄

郁佳菁,刘凌雯,沈丽君

(中船第九设计研究院工程有限公司,上海 200063)

0 引言

2018 年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以此为节点我国的村庄发展进入到新的阶段。面对乡村振兴这个含义广、概念新的课题,本文通过村庄发展历程和国内外成功案例两个维度研究乡村振兴背景下村庄发展适合的模式。

1 我国村庄发展的制度演变(见表1)

表1 1949—2035 年我国村庄制度演变

1.1 第一阶段:以农业改革辅助村庄发展

自1949 年以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国内经济发展处于百废待兴的阶段,农村全力支援城市建设。

直到1978 年改革开放,由安徽小岗村发起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成为我国农业改革的里程碑。农业改革催化了农村发展,伴随农民收入增长,村民住宅完善成为该阶段农村发展的重点。在之后的长达数十年内,国内经济发展的重心是城市,期间农民收入甚至出现不增反降的情况,农村与城市建设之间的差距日益增加。

1.2 第二阶段:以基础配套推动村庄发展

到2003 年,城市发展趋于成熟,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自此国内城镇发展重心逐渐由城市向农村转移。该阶段农村的发展模式是完善村庄基础配套设施,具体包括公共服务、水利灌溉、基础公用等。

2007 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农村提出了“一村一品”的发展指引,即每个村发展不同的经济作物来提升村庄的经济发展水平,本质是对村庄一产的升级提出了优化建议。

1.3 第三阶段:以风貌提升拉动乡村发展

2013 年,以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行动作为示范,将美丽乡村创建推广至全国,同时还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一大批富有历史底蕴、建筑特色的乡镇陆续获得美丽乡村的认定。该阶段村庄发展的模式是通过提升村容村貌来拉动乡村的发展,核心是促进村镇旅游。

在此阶段内,一大批“历史文化名村”依托建筑特色的突出优势,进一步扬长避短加强村容村貌的改革提升,成为首批美丽乡村的重要组成,如安徽宏村、浙江乌镇镇、山东朱家峪村等。

1.4 第四阶段:以产业链导入促进城乡统筹

2017 年第一次出现田园综合体的概念,具体释义为将农业、旅游、乡村建设融为一体。

2018 年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二十字方针以产业兴旺为首。该阶段乡村发展的模式是通过村庄农业及下游产业链的导入来促进城乡统筹。

在此阶段内,一些产业基础雄厚、区位交通突出或自然风光优越的村庄陆续涌现,如浙江安吉鲁家村、安徽巢湖市三瓜公社、陕西咸阳袁家村等,不同优势的村庄采用了不同的产业发展策略,为其他乡村的振兴提供了良好的示范。

2 成功案例乡村发展模式研究

我们从国内外几个乡村建设案例中发现,国民经济、产业水平、建设基础不同的村庄,发展模式也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2.1 安徽宏村——以建筑风貌发展旅游业[2]

对于宏村这类建筑风貌突出,人文历史优势显著的村镇,适合强化村庄风貌、发展人文旅游的模式。宏村的发展手段可以总结为:

(1)研究建筑特色,确定总体风貌。最早由清华、同济建筑系学生挖掘到了宏村古徽州民居的特色,并以此为基础确定了宏村整体保护性开发的原则。

(2)明确发展旅游,寻求企业合作。确定宏村古徽州民居品牌后,便将村庄的发展产业明确为旅游业,同时通过企业合作,要求大学专家进行规划设计及后续的品牌营销。

(3)加强配套建设,联动打造景区。古村内严格保留古建筑,旅游配套设施由古村周边配备。考虑古村观光旅游的单一性,积极寻求与周边景点的联动,打造大景区概念。

2.2 浙江安吉——做强做大农业及产业链[3]

对于安吉县这样具备农业基础的村镇,适应延伸产业链的模式。对于安吉鲁家村这样靠近景区且自然风貌优势的村庄,适合差异化竞争的模式。安吉县的发展手段可以总结为:

(1)提出全竹利用,建设中国竹乡。对村庄的特色农业贯彻做大做强的原则,鼓励种植,增加种植覆盖并适当向下游加工延伸,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形成良性循环。

(2)延伸竹产业链,推广竹乡品牌。竹品牌初具规模后延伸产业链,向产品精细加工和文化内涵延伸,通过博物馆、影视拍摄等手段加强营销,实现产业和IP 的共同升级。

(3)试点发展村庄,完善休闲旅游。针对县域内发展欠佳的鲁家村,积极发挥交通区位及景观优势,错位发展农业休闲游,形成对安吉竹产业的补充。

2.3 日本神山町——基础设施吸引城镇产业

对于日本神山町这样即不具备风貌产业,又不存在交通区位优势的村庄,需要另辟蹊径。神山町建设为绿色硅谷的契机来自优势突出的基础配套,其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

(1)做文创引人来,新产业促发展。村庄发展前期由非盈利组织承担艺术家创作成本,为村庄吸引文创产业,促进村庄各类配套设施的发展。

(2)做科创留下人,高新办公入驻。以村庄独有的、远高于东京的光纤网速,同时紧抓“乡土远程办公”计划、地震灾后企业总部向乡村转移的契机,村庄积极发展IT 及广告等新兴行业,留下了年轻人在此生活工作。

3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村庄规划实践

为了研究乡村发展模式的适应性,我们在上海青浦区朱家角镇几个村庄的规划中进行了实践。朱家角镇位于上海西部,镇域范围内有上海最大的青少年拓展基地东方绿洲,是六大江南古镇之一。本次实践的村庄在区位上有较大优势,受大景区影响辐射,适用鲁家村类似的错位竞争发展模式。

3.1 张马村——联动发展增旅游配套

张马村获得了美丽乡村示范村、最美休闲乡村等荣誉,拥有水系纵横、基础完备等优势,村庄内地形条件特殊的太阳岛也是村庄的一大吸引点。

(1)规划引领,明村庄主题。规划团队提出“枕水乡居、游学张马、梦幻田园”的定位,除了强化现有的田园景观,提出研学教育基地的概念,为村庄的规划设计定下了基调。

(2)错位发展,增加旅游配套。考虑张马村位于朱家角古镇的影响范围内,规划积极发挥区位优势,提出增加一系列旅游配套功能,对朱家角大景区进行补充。

(3)联动发展,造体验基地。通过研学设施的改造,将村庄打造为寓教于乐的体验基地,增强对家庭休闲游的吸引力,形成与东方绿洲青少年拓展基地的联动,提高了朱家角大景区游玩的多样性。

3.2 林家村——以点到面强艺术元素

林家村本身没有突出的产业基础和风貌特征,发展的契机来源于海归村民建设的农家书屋。以此为起点,几大艺术团体陆续入驻,为村庄添加了艺术元素。

(1)规划引领,做强村庄品牌。基于村庄已具雏形的艺术特征,规划团队定位林家村“稻香林家,艺术乡村”,将艺术打造为村庄的品牌形象。

(2)新建配套,升级艺术产业。以艺术乡村为目标,规划除了保留现有的书屋、艺术家工作室,还在村庄内新建艺术文化中心、艺术空间样板区等内容,为艺术产业衍生发展提供了场所,吸引艺术家持续入驻。

(3)以点到面,普及艺术设计。除了吸引村外的艺术人群,规划团队希望村庄的艺术元素不脱离于村庄。因此在村庄入口、景观小品、步行桥等节点加强艺术设计,将个性雕塑、墙体彩绘等手法运用到整个村,形成有别于朱家角古镇的风貌特色。

4 乡村振兴时期的乡村发展模式总结

通过成功案例的研究我们发现,乡村振兴背景下村庄发展的本质是人,不管是通过产业留住村民职场人,或是发展人文艺术吸引村外旅游人,有人,才能保障村庄的持续发展。因地制宜仍是村庄发展的首要原则,不同特征的村庄适用不同的模式:

针对一产优势突出的村庄,应积极将农业延伸至二、三产,不管是农产品加工直销、农产品博览还是特色美食的研创,都可以成为村庄发展旅游的重要支撑。

针对民宅风貌突出人文历史悠久的村庄,应积极做好村容村貌的保留和保护,村庄内艺术人文、休闲商业这类新产业的发展应加强控制,由村庄周边来承担旅游配套,吸引艺术从业者和游客。

针对自然景观优美或靠近大型景区的村庄,在不破坏环境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开发一些创意产业,既能作为村庄的吸引点,也能与大景区产生差异化联动,享受辐射效应。

放眼全球,村庄减量化与城镇化水平提升仍是大趋势。因此村庄发展重心应聚焦基础条件较好、具备一定优势的村庄,以重点培养替代广撒网。对基础条件一般、缺少特色的村庄,建议采用撤并或保持的模式。如何做好村庄的筛选将是国土空间规划中的重要工作。

猜你喜欢
宏村风貌村庄
宏村
我的小村庄
包裹的一切
村庄,你好
小城镇风貌控制研究——以中庙风貌控制规划为例
宏村:我的梦里江南
烟笼宏村
品质提升 让城乡风貌各具特色
诗情画意 美不胜收 中国画里的宏村镇
库车城市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