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慧慧
(广州市建筑集团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000)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市场上出现了大量建筑施工企业,目前城乡分布格局逐步稳定,不再一味地强调城市的扩张,建筑企业逐渐饱和,行业内的竞争不断加剧。如何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同时控制成本,打造竞争优势,成为建筑施工企业目前必须考虑的问题。这涉及财务管理问题,高效的财务管理可以使资金得到有效利用,促进建筑施工企业长远发展,但部分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不高,需要企业加强管理,采用更加科学的财务管理方法。
在开展财务管理工作时,部分建筑施工企业尚未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导致在开展相关工作时没有明确的依据,增加了资金使用的风险。部分企业构建的财务管理制度较为笼统,并没有开展细则,甚至有的制度只是生搬硬套而来,并不适用于企业内部的情况。例如,在资金核算方面,部分财务管理部门没有使用科学的管理方法,缺乏对企业各项资金流动的正确认识,不能实现资金的有效配置,在面对一些风险时反应迟缓,不能有效规避各种外部金融风险。
通过有关调查我们发现,当前部分建筑施工企业缺乏成本管理意识,财务管理方面存在较大的漏洞。成本管理对于施工企业而言至关重要,如果企业的各项费用支出不明确,就难以应对施工中的突发事件,甚至会影响到企业的资金链安全,不利于施工的顺利运行。建筑工程由于工程量较大、工期较长,资金流巨大,回收时间长,各种支出项目繁多,对资金管理的要求较高。财务管理部门缺乏成本管理意识,对材料成本的上涨不敏感,一旦材料成本超出预期,就会出现材料供应不及时的状况,并且财务管理意识的缺乏还容易导致挪用资金等情况出现,加剧企业的风险。
部分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没有做到与时俱进,风险管理制度滞后,阻碍了企业健康发展,更不利于建筑行业的整体进步。一方面,部分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工作懈怠,在公布工作细节和进度方面比较滞后,不能配合企业的节奏,影响了项目的整体进度。另一方面,施工的资金需求量较大,且在整个施工过程中都需要不断投入,大多数企业会采用银行贷款的方式预先垫付项目款项,在资金分配方面处于被动地位,同时面临着较大的风险。资金一旦出现问题,不仅意味着施工的中断,甚至会出现项目烂尾,而企业还承担着向银行还款的法律责任。双重风险下,企业必须重视资金管理,增强风险意识。但部分企业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没有提前做好风险预案,发生风险时不能及时应对,错失了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建筑施工企业必须认识到市场经济条件下施工项目面临着多项不稳定因素,不管是激烈的行业竞争,还是市场行情、相关政策的变化,都会对企业的经营产生巨大影响。
部分建筑施工企业只关注硬件设施的升级,却忽略了对工作人员的培养,在财务管理方面也是如此,导致许多企业的财务人员综合素质不达标,与企业的发展不匹配,不利于企业持续发展。随着电子信息技术和大数据处理技术在建筑企业的广泛应用,企业花费大量的资金购置了先进的财务管理设备,但财务管理人员却不能正确使用,这反映了建筑企业内部高素质人才缺乏的现状,最终结果是建筑施工企业未能实现高水平的财务管理自动化和信息化,对于人力的依赖较强,出现错误的风险较高,不能构建企业内部专用的信息平台,不利于提高企业各部门的工作效率。
为了加强财务管理,建筑施工企业首先应当建立完善的内部财务体系,规范财务工作的开展。一方面,企业要构建和完善管理体系,根据自身的需要和未来的发展方向调整部门,撤销落后的部门,与时俱进,开辟新的部门,建立有关审计、核算的专业部门,加强对财务人员的管理,精简机构,裁撤冗员,使财务管理更加程序化和标准化,降低犯错的概率[1];另一方面,企业应当完善风险管控、成本管理等相关的制度和体系,要求财务人员建立风险应对预案,有效地应对资金流动方面存在的各种问题,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保障施工的质量。部门调整和制度建设的同步进行,可以让整个财务管理过程更加透明,有利于加强各部门之间的监督,同时也方便管理层作出决策。
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后,还需要专业的财务人员加以实施。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必须加强人员素质教育,培养符合企业需要的新时代高素质财务管理人员。可以引入一批新鲜血液,提高招聘标准,不仅要考核应聘者的专业水平,还要考察其职业素养和道德水平,关注应聘者的发展潜力,挑选可塑之才进入企业的财务部门,为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奠定基础[2]。此外,施工企业还应当建立在职培训制度,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养,增强财务人员的创新意识,定期组织培训,不断提升相关人员的专业水平,打造一支专业水平过硬、工作经验丰富的财务管理团队。
成本管控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为保障资金的合理分配,企业必须加强对这一环节的管理。企业对成本的管控关系着经济效益,必须对资金的总体情况有明确的认知,加强核算,管控材料等各项成本,同时实现节税,增加企业从项目上获得的利润,帮助企业进一步发展。成本核算工作较为烦琐,尤其是施工项目的成本核算,财务部门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必要时还可以和外部的事务所合作,对物料采购、人工费用、运输费用等多项成本进行核算,确保不遗漏,涵盖施工的各个环节。例如,在管理物料采购成本时,财务人员应当对市场价格有清晰准确的了解,并根据具体的成交价格进行核算,禁止出现不顾企业利益、利用职权吃回扣的现象,严格把控材料的质量,对上游供应商的资质进行审核,尤其是初次合作的厂商,以保证项目的最终质量。
大部分施工项目工期长、人员调动频繁,为了保证资金安全,建筑施工企业必须增强风险管理能力,建立完善、科学的风控体系,对项目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整体评估和部分评估,为后期项目的开展提供决策依据,有效管控风险,增强应对和处理意外事件的能力。风险管控要从招标环节做起,施工企业应当结合项目的已知条件和工作经验遵照专业的风险评估制度,对项目的可行性作出评价,核算出项目需要的金额。同时,需要考虑相关部门的各项规定和甲方的要求,考察自身是否具有招标条件,在综合考虑的情况下作出决策。
为了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激发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建筑施工企业可以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考评制度,将员工的表现和其薪酬挂钩,鼓励财务人员不断提升自己,这既有利于企业发展,也有利于员工进步。除此之外,还应建立奖惩制度,安排专门的人员对各部门的工作情况进行考核,监督员工的日常工作表现,发现问题及时上报管理层,以促进企业制度不断改进。
财务管理工作为财务决策提供依据,而财务决策又为后续的财务管理工作指明方向,由此可见,两者在企业的日常管理中缺一不可,财务决策的正确与否不仅关系着企业资金能否正常运转,更关系着企业的存亡。决策者要了解和掌握企业的财务状况,明确项目的资金流向,考察施工的具体情况,对于项目的进度要有整体的把握,要能够合理分配资金。在此过程中,相关财务人员需要使用科学的决策方法,利用数学模型计算项目的成本和收益等,对项目的营收作出合理的预测,以便对后续的工作作出安排。
财务管理对于企业的发展而言至关重要,是企业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获胜的关键。建筑施工企业必须改变传统的财务管理方式,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对相关工作的划分和管理,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同时建立有效的激励和奖惩机制,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提高财务管理效率,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合作,为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