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引领财务分析 助力企业绩效卓越发展

2021-11-24 06:01:58吴赵晶
经营者 2021年16期
关键词:利润经营财务

吴赵晶

(上饶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江西 上饶 334000)

一、引言

财务分析是通过财务数据报告形式展现的,对企业近阶段发展情况以及运营成果进行全面的分析与评估,以便找到企业发展的瓶颈与阻碍,针对数据反映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以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企业大多是多种所有制并存,企业内部对经营成果评估的主体与模式也不尽相同,我国企业今后研究管理的重点应放在企业利润与员工绩效方面。创新并改革传统的企业绩效管理机制,根据财务分析拓宽经营者视野,完善企业绩效指标体系,为企业开拓更广阔的市场。

二、财务分析的重要意义

(一)为企业经营者提供决策依据

财务分析是对企业经营财务状况进行信息化、科学化的整合与剖析,有效地向经营者展现近阶段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阻碍与瓶颈形成的实质原因与隐藏风险,进而避免因决策不当为企业带来严重损失。同时,决策者可以将财务分析报表与行业形势、国家政策、企业自身目标定位相结合,从而对企业未来发展方向与经营状况进行预测与判定,不断挖掘企业发展潜力,及时找寻确保企业可持续稳定发展的新路径,让企业走在行业前沿。

(二)是企业管理经营的重要依据

将财务分析作为企业内部管理的经营依据,可以增强企业管理的有效性与适用性,为管理者指出明确的管理方向,有效提升资金投入的准确性与项目实施的科学性。管理者将企业发展理念与财务分析数据共同用于企业经营方案的制定,改革固定化的经营模式,拓宽分析思路与视野,将财务分析数据的作用与价值最大化,用足够的信息数据为企业管理人员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三、助推企业绩效向卓越迈进的财务分析构建原则

(一)连续可比性原则

企业的财务分析数据必须具有关联性、可比性等特点,以便管理者可以全面系统地掌握企业的经营发展状况。因此,在财务分析数据构建提炼的过程中,必须保证数据源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并且将其按照时间线完整地排列出来,同时财务分析的评估体系要充分体现评估研究的主要目的,并且要符合客观事实的发展规律,分析评估的结果不能随意更改或替换,要保障评估报告的严肃性。如果一定要对评估结果进行调整,也要保持数据报告的连贯性与可比性,以便后续根据报告作出针对企业发展的正确决策。

(二)通用性原则

企业的财务分析报告服务于企业的多个部门,要保持会计数据与业务数据的兼容统一,并保证数据信息的资源共享。财务分析报告需要满足各部门发展的要求,因此,数据的总结划分应具有个性,针对不同部门的发展重难点进行分解整合、绘制统计报表,从而使财务分析报告的构建具有权威性和通用性。

(三)谨慎性原则

在分析企业的投资能力、融资能力以及盈利能力时,分析财务数据的严谨度不宜过高,但在分析企业的竞争阻力与风险问题时切忌过低估计,全方位落实谨慎性原则。在财务分析数据计算时可以灵活多样地变换算法模式,将各方面数据比率保守计算,通过横向纵向的全面细节分析,为企业编制符合自身特征和实际发展水平的财务报告。

(四)动态化原则

在企业运行发展的过程中,近段时间的财务分析数据报告可能难以将企业内部各环节水平与指标完全展现出来,实际的财务分析数据可能是在以递进动态化的形式变化。因此应充分考虑现阶段的财务情况,再进行决策的制定,并且应根据目前的行业形势与企业发展情况不断进行修订,同时还需排除发展中的偶然性因素,进而形成清晰明确的企业财务分析报告,为完善企业绩效管理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原则

财务分析是通过企业定期的财务会计报表展现出来的,企业经营的成本与利润,或是投资方的资金投入与产业效能都可以通过具体的方法进行统计。将企业财务发展状况以量化的数字展现出来,并对数字进行整合与对比,绘制直观的数据统计表,通过对数据关系以及图表的趋势变化分析,综合判定企业的盈利能力、融资能力以及企业产业的资产质量,对这些数据进行定量统计汇总,能系统深入地分析企业当前的发展阻力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借助财务定量统计的方法来评价企业绩效状况也会出现矛盾与弊端,因为企业的财务分析数据具有历史性和静态性,对企业各个数据指标的反映皆通过量的形式展现,具有单一固定化与局限化的缺陷。

四、科学化的财务分析助推企业绩效发展

(一)打破传统依据利润增长的绩效考核指标

将以扣非利润增长率为考核指标的形式替代为以利润增长率作为绩效考核的评价指标。利润增长率的计算指标是由企业的经常性收益与非经常性收益共同组成的,其中非经常收益会影响绩效考核的公平性,该部分收益不具有可持续性,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利润增长是不利于企业健康稳定发展的。扣非利润增长率与利润增长率一样可以用于判定企业的盈利状况,但扣非利润增长率以企业的经常性利润为标准,指标更加权威稳定,更能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更能客观公正地判定企业的经营效益与员工的工作能力。

(二)全方位综合评估企业财务经营绩效

企业的财务分析指标具有涉及多个方面的内在相关性,主要包括企业的盈利能力、经营管理能力以及企业资产质量与偿债能力的内在相关。因此,企业必须全方位、综合客观地评估企业财务的业绩状况。企业盈利数额越高,代表企业的资产积累越丰富;企业所占权益越多,代表企业的资产质量结构越完善,偿债能力越强;企业一段时间内利润越丰厚,则代表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资产运用能力越强。企业最终的收益其实主要由企业的经营能力决定,所以对企业财产获益数据进行全方位综合性评估,是要对企业的发展趋势、行业排名以及产业定位进行科学准确的认知与判定,要求判定方具有敏锐的洞察力以及行业前瞻性。

(三)建立科学先进的企业绩效管理考核体系

企业的经营绩效是在企业内部各部门单位的共同努力下不断提升的,企业的绩效目标以企业各利益主体为中心,以企业利益最大化为重点,坚持企业的经营理念与发展方向。企业的综合利润增长是企业绩效评价的主体,是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与发展战略性要求的体现。基于此,企业的董事成员利益最大化是企业追求高盈利绩效的核心,企业投资人的利益是推动企业绩效增长的重要保障,员工的个人权益是企业绩效的重要基础,客户对企业绩效评估的态度也很关键。企业应建立以提升企业的经营能力与推动企业资产结构健全为目标的企业绩效管理考核体系,切实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与核心竞争力。

(四)注重企业的经营能力与财务绩效核算工作

企业经营能力的强弱直接决定了企业的获利数额与企业的经营规模,因此,不管是投资方还是企业内部的经营工作者,最重视的就是企业经营能力的提升。企业的经营能力主要包括企业的主营利润金额、成本费用金额以及两者共同形成的利润率指标。股份有限公司股东的收益额应通过净资产报酬率展现出来,并评定普通持股者的获利水平。

同时,企业管理工作者应优化财务核算工作的各个细节,财务分析数据可以根据不同等级部门的要求,提供其所需要的财务核算数据。企业对员工工资的核算内容需对其对各个产业板块以及产品的贡献度进行综合分析、分类统计,保证员工所获绩效与其对企业的付出成正比,进而切实保障员工的财产利益。

五、结语

现今国内市场经济体制与经济结构处于不断完善与变革的过程中,当下的财务分析数据报表不能全面地对企业现阶段的财务状况进行反映,但它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具有很重要的实际意义。企业可以通过量化的财务分析数据,直观地看出企业的财务发展变化,并且有效找出阻碍与制约其增长的因素,通过对财务数据报表的纵向与横向分析,建立一套科学、系统的企业绩效管理机制,进而不断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与其在该行业的地位。

猜你喜欢
利润经营财务
党建与财务工作深融合双提升的思考
现代企业(2021年2期)2021-07-20 07:57:18
这样经营让人羡慕的婚姻
海峡姐妹(2020年5期)2020-06-22 08:26:10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The top 5 highest paid footballers in the world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利润1万多元/亩,养到就是赚到,今年你成功养虾了吗?
当代水产(2019年7期)2019-09-03 01:02:08
水利财务
变争夺战为经营战
商周刊(2017年25期)2017-04-25 08:12:18
观念新 利润丰
湖南农业(2016年3期)2016-06-05 09:37:36
“特许经营”将走向何方?
中国卫生(2015年8期)2015-11-12 13:1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