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锁霞
(黄山市公路管理服务中心黄山分中心,安徽 黄山 245700)
近些年,国内汽车保有量急剧增长,为了满足社会发展、经济发展、交通出行的需求,我国不断加大公路事业建设投资力度,2019年公路建设投资21895亿元,公路建设取得优异成绩。但我国公路经济管理方面却仍存在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公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公路单位应针对新时期公路经济管理要求,加强管理改革。
公路是用于连接城市、地区的基础设施。2020年10月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全国公路里程已达到501.25万公里,预计2026年全国公路里程将突破574万公里[1]。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公路是重要的交通运输渠道,与区域经济发展有密切关系。公路经济可促进地区市场经济发展,降低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实际上,我国一些内陆贫困地区经济不发达的根本原因就是交通条件差、商品运输困难、交通运输成本高。加强公路建设,构建与外界沟通、交流的桥梁,就可以将区域内的物产销售到外界,将外界的资源引进来,改善区域经济发展的条件,提高区域经济发展的速度。
公路是国有资产,不论经营权归属哪家企业,所有权都属于国家。在公路建设期间,投资主体投入建设资金,便可依法获得公路经营权[2]。但经营时间有限制,经营年限到期后,公路经营收益将归属国家财政。做好公路经济管理工作,延长公路使用寿命,使公路功能得到充分发挥,便可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使公路经营收益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来源之一。
公路建设是发展实体经济、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客观要求。实际上,不论旅游业、制造业,还是运输业、农业都对交通条件有一定要求。以农业为例,不论是经济作物,还是非经济作物,只有通过运输才能销售出去,实现农产品变现。若交通条件不好,产品无法运输,错过季节,农产品就会贬值。开展公路建设,加强公路经济管理,提升公路运输能力,改善农村交通条件,缩短农产品运输时间,便可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
公路属于公共产品,具有公益性,是重要的交通承载体。近年,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中国逐渐成为汽车大国,汽车产销量位居世界第一。截至2020年末,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28087万辆。如此庞大的汽车保有量,自然对公路资源有着巨大的需求。近些年,随着我国劳动法规的不断健全,人们假期增多,越来越多的民众选择假期驾车出行。只有加强公路经济管理,保障公路运行状态,才能满足公众出行需求,发挥公路的公益功能。
公路属于公共基础设施,是一种非竞争性产品。公路工程的建设质量影响着政府的公信力,关系到公众利益。若公路工程出现质量安全问题,诱发安全事故,势必会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甚至对政府公信力造成负面影响。公路经济管理工作期间,要加强对公路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对工程材料、施工技术进行有效控制,确保公路工程建设质量,为交通安全提供保障,可保证公路经济的良性发展,获得最佳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实际上,公路单位普遍对公路经济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没有正确的认识,对公路经济管理的原理认识深度不够,公路经济管理未得到重视。在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工程调研不足、项目工程规划不合理,都会导致工程项目建设成本高居不下,工程建设质量不理想,难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目标。而项目投入使用后,公路维护与保养存在诸多不足,没有完善的维护计划,更没有详细的维护记录,且保养经费不足,导致公路运维存在诸多困难。
目前绝大部分公路单位,在经济业务控制方面存在诸多不足,未建立配套管理体系。经济业务管理中,预算控制缺失,养护预算与实际预算差距较大,预算资金得不到有效利用。另外,养护材料采购管理也存在诸多问题,一些材料质量不合格,无法满足建设要求,且存在超额采购、违规采购的情况,采购成本超出预期,增加了养护成本,浪费了养护资金。
只有为管理行为提供制度依据,才能取得最佳管理效果。然而,诸多公路单位没有针对公路经济管理需求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由于缺少制度约束,在实际工作中一些人员缺乏服务意识,工作态度较差、工作不积极,甚至存在公款私用、乱收费的现象。这些不良现象的存在,不仅给公路单位造成了经济损失,还影响了公路单位的形象,阻碍了公路经济可持续发展。
公路经济管理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和特殊性,要求相关的工作人员懂公路经济原理,了解公路经济环境,具备相应岗位技能。然而,公路单位的各级人员大多不懂公路经济原理,不能准确判断公路经济效益,不懂公路经济效益产出评价,在思想上对公路经济管理存在认知偏差。一些青年员工的相关知识体系不完善,不符合公路经济管理岗位要求。
公路单位要正确认识公路设施对国家、社会的重要意义,树立公路经济管理意识,将公路经济理念融入公路项目管理的全过程,从而促进公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公路工程项目建设阶段,要做好项目前期调研工作,对项目进行科学的分析论证,遵循市场规律、经济规律、自然规律,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对项目进行科学规划,合理确定项目规模,确保项目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同时,为延长公路使用寿命,促进公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项目投产后要加强养护管理,制定长期的养护计划,设立专项养护资金,做好养护资金管理,确保公路养护效果,避免因缺乏有效养护导致公路使用寿命缩短。
经济业务控制缺失将增加公路运维与养护成本,不利于投资回收,不利于公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公路单位要加强经济业务管理与控制。在养护预算管理方面,要树立成本意识,合理确定养护预算的目标,根据养护的需要,正确把握养护预算结构,从而将实际的养护成本控制在预算成本范围内。而在养护材料采购管理方面要加强全过程监督。在采购前,要制定采购计划,加强计划审批,确认采购的必要性。在采购过程中,要认真核实供应商资质,确认材料质量,做好采购价格谈判,杜绝超额采购。在采购入库时,则要做好材料验收,核对好材料价格、数量、规格,做好相关账务的处理,确保账实相符。
要想规范公路经济管理行为就要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具体来讲,公路单位应建立权责分离的制度,明确各部门、岗位的权责,明确相关人员的权利和义务,使其能够自我规范,保证工作人员在工作期间,能按照规章制度办事,从而提升公路经济管理工作的规范性。此外,为了遏制违规行为,要构建配套的内部控制制度,通过内部控制制度,对工作标准、工作指标提出要求,对公路经济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新任务做出界定,从而减少规则漏洞,防范舞弊,规避财务风险,保障公路单位处于良性的发展状态。
为了给公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相应的人力资源支持,相关的公路单位要加强人才培养,优化单位人才结构。具体来讲,公路单位的管理人员要转变自身观念,不断加强学习,增强自身的责任意识,关注公路经济动态,在实际工作中发挥带动作用。而对于基层员工,要加强教育培训,开展职业技能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职业技能教育可完善现有人员知识体系,使其业务能力与业务水平得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可转变基层员工错误思想,使其重视公路经济管理工作,树立服务意识,主动履行工作职责。
全国各地都在积极进行经济建设,而市场经济发展与公路经济息息相关,有良好的交通条件,经济才能得到发展。因此,公路单位要树立公路经济管理意识,加强经济业务管理与控制,构建配套管理制度,加强专业人才培养,促进公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