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斯额尔德尼
呼和浩特民族学院 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50
我国在过去的四十年以来,以高投入,高排放的粗放型方式发展工业化,单纯的追求经济效益,造成环境污染很严重,由于我国目前多行业多领域综合发展,不同的产业规模也不同,因此十分有必要对产业结果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促进我国工业与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
产业结构是指在社会的生产过程中,国民经济在各产业部门间的生产、技术、经济联系及数量比例关系。该概念最早在上世纪40年代提出,目前其主要指产业构成部分的类型,组合方式,以及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之间的联系,技术关系,发展水平和经济地位和作用。
环境污染是指当污染物进入环境时,以有毒物质的形式对人类或其他生物造成伤害,或以化学物质的形式破坏自然环境。污染物可以是自然产生的物质或能量,但当其超过自然环境所允许的水平时就被认为是污染物。环境污染的发生,一方面是因为自然环境难以分解非自然产生的元素即人为的污染物,另一方面,人类对于如何人工分解部分污染物缺乏必要的知识,需要依赖大自然对其缓慢分解。这一过程持续时间通常较长,需要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最糟糕的情况之一就是放射性污染物的分解,可能需要长达数千年的时间才能完成[1]。
经济的发展和自然环境之间的联系是多方面的。传统的经济学理论认为,经济的发展依赖于环境的辅助,生态环境中的自然资源与劳动力,设备等都是经济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首先,环境为经济发展提供基础资源,同时也是废物废气的排放地。其次,在许多工业领域,自然资源是主要的生产原材料,而生产过程排放的废物废气也容易加剧对环境的污染。与此同时,恶劣的自然环境会导致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都下降,从而导致工业生产的效率因为缺乏合适的生产原料而减缓,影响经济增长。而作为利用自然资源进行生产以及排放废弃物的主要因素,产业结构承担着重要的角色,它直接决定了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2]。
产业结构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对环境保护的考虑而进行结构化转变,向更加合理的方向发展。在工业化的进程中,前期主要依赖第一产业的发展即农业的发展,其对环境污染较小,但经济效益较低以及对国家的社会发展贡献不大。随着工业化的逐渐推进,以制造业,电力,钢铁等高能耗高污染的第二产业将会占据国家工业中的主要地位,其虽然可以极大的改善国家经济水平,促进技术发展,但也带来了对自然环境的巨大破坏。在工业发展后期,为了满足人民对于物质生活以及精神生活质量的追求,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将会逐步占据更大的比重,其具有对环境污染较小的优点。
作为边境口岸,内蒙古自治区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窗口的作用。因此,内蒙古自治区在过去的二十年间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生产总值从2000年的1539.12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17212.53亿元,人民可支配收入获得了显著的提高。但是,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内蒙古地区面临着严峻的生态环境危机。2013年,内蒙古地区工业废气排放量达到了31128.44亿立方米,位居全国前列,环境污染十分严重。目前,要想缓解内蒙古自治区的生态环境危机,只有三个产业协调发展,合理配置资源,优化生产工艺,才能有效减少工业发展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改善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传统的第二产业例如电力,化工,机械等都属于高污染产业,存在严重的产能过剩,浪费资源等问题。随着我国工业化的进展,虽然第二产业涉及我国的基础建设,无法被完全取代,但应该以第三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稳步降低第二产业在生产总值中的占比。此外,积极使用先进的新型环保技术进行生产,优化生产步骤以及工艺,减少企业的污染排放,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在产业结构的升级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自然资源的合理分配以及环境的承载力。过去单纯追求经济发展而忽略环境污染的发展模式应该被摒弃,做到环境保护以及经济建设同步进行。政府应该积极制定环保政策以及严格的排污标准等,从法律层面上限制企业的排污量,最大程度上实现将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此外,加强环保知识的宣传,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力争发展出产业与环境和谐发展的道路。
产业结构的升级必然依赖相关生产技术的创新和优化。利用先进的新型技术,实现在保证生产效率的同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实现绿色经济的转型。同时,科技的进步依赖于高水平的人才,企业以及政府应该开展各类培训,提高员工的知识和技术水平,充分挖掘社会上的可用人才,推动绿色产业的科技创新,提高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总而言之,企业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应该注意环境保护的问题,给人民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内蒙古自治区也应该加快产业结构的升级,加快突破库兹涅茨“倒 U型”曲线拐点,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