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云
盐池县花马池镇人民政府 宁夏吴忠 751500
乡村振兴是顺应我国新时期国家发展要求的重大战略,集中解决了我国社会在农村方面的矛盾。其中,农业经济管理作为乡村振兴中的重点工作,需要我国社会各界高度重视,合理分工、共同协作,通过集中力量加强农业经济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农业经济管理宣传教育、优化基层组织的管理方式等途径提升农业经济管理水平,从而促进乡村全面振兴与发展。
重视并加强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开展,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首先,加强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科学化、体系化开展,有助于将农村现有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以及合理调配,不仅可以实现资源的科学、高效利用,而且对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其次,在农业经济管理制度的指导和引领下,有助于提高农村经济发展规划的科学性以及可行性,并最大限度地减少农村经济发展规划的盲目性,不仅有助于提高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风险规避能力,而且可以通过一系列扶持政策及鼓励措施,进一步激发农户的工作热情及对农村经济发展工作参与的主动性,对农村经济活力的提升以及健康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1]。
构建城乡居民保障体系以及完善农村基层对农业经济管理的服务项目,能够调动农村居民参与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且社区在相关科学技术层面的培训,提升了农村人口的综合素质,城乡资源相互协调、共同发展,加快了城镇化的进程。我国现阶段城市与农村较突出的问题就是城乡二元化趋势加重,而加强农业经济管理可以进一步完善农村的各项基础设施,改善农村的生活条件,且随着我国对城市与乡村发展政策的颁布,缩小了两者发展的差距,促进了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使两者可以共同进步,进一步发展农村经济。
要围绕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全面加强统筹规划,从长远的战略发展角度对农村地区发展情况进行全面摸底,以此为基础结合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等政策要求等,因地制宜制定科学的农业经济发展规划,循序推进各项目标的有效落实。在农村地区的发展过程中要建立完善的考核评估机制,注重综合效益的考核,引导广大农村干部等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避免过度关注经济发展指标而忽视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等。完善基础保障系统,加强基础管理建设,在要素配置、科学利用以及综合评估等方面形成完善的管理体系,强化过程监控,及时总结农村经济管理取得的经验以及存在的不足等,进而更好地推动农业经济管理取得更大的成效[2]。
我国在实施了乡村振兴战略后,虽然在农业经济管理方面给予了政策倾斜和经济支持,但是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薄弱,集体经济发展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农村基层组织的管理和建设存在缺陷,使农村公共服务的建设与发展落后于农村经济的发展要求。首先,在基层组织管理方面,创新并健全管理机制,以提升农业生产主体自我管理水平。其次,建立完善的农业生产农民自治管理组织,充分保障农民的民主权利。最后,在农业生产配套设施方面,要满足农民进行农业生产的生活需求,在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要考虑到乡村地区的特性,并及时解决农业生产中遇到的问题与纠纷,优化基层组织在农业经济中的管理和建设方式。
农业经济管理工作有着较强的系统性和复杂性,加强农业经济管理模式的多元化发展,是提高农业经济管理成效的有效途径之一。为实现这一目标,可以从建立和完善农村经济发展平台入手,借助农村经济发展平台不仅可以搭建起连接农村经济与社会资金的桥梁,实现农业发展资金来源渠道的拓展以及资金的整合,而且有助于提高对专业人才的引进力度。除此之外,还可以将农业扶持新政策以及新技术上传到农业经济发展平台中,方便农户随时随地对相关资讯进行浏览,并为农户和农业经济管理人员搭建起更加方便、快捷的沟通和交流通道,从而提高农户对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了解和支持程度,保证农业经济管理工作顺利开展[3]。
只有从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角度全面加强农业经济管理,不断推动“三农”工作实现更大的突破,积极探索科学发展之路,才能更好地夯实农村地区发展基础,解决农村地区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境或问题,持续提升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成效。同时强化农业经济管理,筑牢农业发展基础,也有助于更好地引导广大农村建设者不断聚焦技术、知识以及技能等资源,进而更好地解决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或困境,让农村经济建设实现更长远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