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红星
沈阳万安居保温防水工程有限公司 辽宁沈阳 110000
海绵城市效应,是指城市的相关设施经过科学改造后,可以如海绵一样,有效吸附雨水资源,从而缓解城市的用水需求,同时还可以进一步降低城市内涝现象的发生。对于暴雨、干旱等自然灾害,城市可以像海绵一样,具有强大的抵抗作用[1]。
通过海绵城市的相关理论,开展和应用具有海绵效应的设计内容,成为当前城市市政给排水工程发展的主要方向。借助海绵效应理论,实现人工干预的有效疏导,进一步优化对于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可为城市的给排水系统缓解压力。同时对城市绿化、农作物灌溉、城市卫生等多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可以进一步体现环保城市的发展理念,强化城市对于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高城市地下水源的补给能力,确保城市水资源循环利用体系的有效构建,有效保障城市的正常运转。
水资源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资源,现阶段世界上水资源呈现出极度短缺情况,因此注重水资源问题是当前城市建设发展中存在的首要任务。传统的城市发展与设计中,对雨水资源的控制不足,造成雨水资源的利用率较低,而海绵城市理念的出现促使现阶段的雨水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合理进行给排水系统设计,提升城市自身的蓄水能力,利用合理的措施将水资源重新利用,提升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优化城市的给排水功能,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给水管道与排水管道,构建全新的自然给排水系统,优化城市的给排水系统运行功能[2]。
灵活利用海绵城市理念可以促使现阶段的城市解决自身的内涝与干旱问题,对于我国部分城市来说,雨季时经常出现严重的内涝,尤其是南方城市,降雨较为集中,如果自身的给排水系统难以发挥出功能,将产生严重的城市内涝灾害,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同时,海绵城市还有助于缓解城市干旱问题,在雨季时将雨水资源进行处理,干旱时利用,以促使城市的功能性提升,满足时代发展需求。
人类在发展与活动过程中,对自然生态环境产生直接的影响,生态环境被破坏的较为严重,进而对水环境产生严重的污染,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影响人类的发展。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可以有效的优化城市环境,降低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产生的负面影响,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有效的降低水污染,提升城市自身的污水处理能力,改善市政排水工程,优化水体环境,促使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
对于城市道路给排水设计来说,设计优化必须确保设计前对相应的施工道路情况有充分的了解,以相应数据参数指导给排水方案设计。不同的气候条件、土壤类型、地质条件对应不同的给排水路基设计方案,因此,前期调研与综合分析是城市道路路基排水设计优化的基本要求。以海绵城市理念指导路基排水设计,必须确保施工道路的透水性能,正式施工前,以晾晒的方式进行路面排水性能检测与调整,配合碾压的方式。若晾晒与碾压都没有起到良好的排水性能调整效果,可以配合换填技术,以提高路基透水能力为路基排水设计的主要目标。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施工区域如果是软土层,对应的路基强度要相应提高,只有准确地了解路面情况施工各要素的影响,提出针对性的改善措施,才能确保路基排水设计的优化[3]。
海绵城市理念指导下的城市绿化带设计主要分为几个模块,首先是雨水收集设计的落地,考虑到城市的降雨情况,一般雨水通过地表径流进入绿化带,汇集在雨水口,因此,应将绿化带的高度设计为路面下方15-20cm。基于水口分布情况与水口高度参数,其设计高度应高于绿化带植被土壤高度。其次是水体过滤设计优化,在给排水设计时提前完成种植土的铺设,后相继添加砾石层并铺设透水管,已优化的水体过滤设计使得雨水深度加强,自然水源供应相对稳定。最后是排水设计的优化,绿化带排水系统设计的重点是科学合理的逆流体系建构,将雨水和排水管连接起来,在雨水丰沛的季节以绿地储存的形式及时处理出水口暂时不能处理的多余雨水,部分降水由逆流系统处理,多种排水方式并行,有效避免了洪涝灾害的发生。
相对来说,车行道也是市政给排水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行道设计相类似,工作人员在设计过程中,应根据施工情况开展合理的优化,提升其整体的给排水能力,为人们提供优质的服务。深入分析车行道的特殊性,该道路中车辆行驶速度较快,远远超过人行速度,因此设计者应根据施工情况保证其给排水系统的适应密度,进而保证路面自身的平稳性,降低行车的安全风险。以海绵城市理念为基础,注重提升车行道的给排水系统功能,选择优质的新型材料,利用材料的优势提升排水功能,优化传统设计中排水构筑物密度不足情况,满足现阶段的发展需求。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还应合理的分析车行道路面的防滑功能,尽量在铺设路面时考虑性能优越的防滑材料,在保证车行道基础功能的前提下促使其自身的给排水能力提升,为人们提供优质的服务[4]。
对于城市建设来说,市政给排水建设至关重要,而给排水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市政给排水最终效果,决定道路结构的稳定性及道路的生命周期。因此,市政给排水设计必须创新思路和模式,即积极将海绵城市理念渗透于给排水设计中,指导做好城市排水系统的优化布局,以此推动城市生态环境的优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