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栋栋
聊城市市政设施养护所 山东聊城 252000
沥青路面裂缝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①负重裂缝。此类裂缝是指沥青路面经过长期使用,承载车辆荷载,在沥青市政道路最底层位置形成拉应力产生开裂,且未能对开裂进行及时处理,导致开裂延伸到沥青路面而产生的。②温度裂缝。此类裂缝是由于温度过低,引发沥青路面出现收缩形成的。在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未能有针对性地控制相关物料,导致张拉应力过大,沥青路面相关物料的抵御应力相对较小,导致裂缝产生。③反射裂缝。此类裂缝是在铺设沥青路面的施工过程中,下方物料出现干缩,导致开裂。反射裂缝会逐渐扩大,并形成大面积的拉裂。④下降裂缝。此类裂缝是指施工过程中,路基产生不均匀沉降,在一定程度上损伤路面,导致裂缝产生。通常,桥涵两端极易产生下降裂缝,如果缺乏对下降裂缝的及时处理,将导致跳车现象。另外,施工不当也会引发接茬部位出现裂缝[1]。
(1)路基缺乏足够的压实度。沥青道路路面的土基以及基层施工缺乏足够的压实度,导致沥青路面整体缺乏良好的稳定性。在长期使用下,沥青路面强度逐步降低。沥青道路基层路面极易受自然环境因素的不良影响。在夏季,阳光长期暴晒;在冬季,雨雪不断冲刷,会导致沥青路面出现热胀冷缩,引发沥青路面与路基产生一定程度的位移,进而产生裂缝。沥青道路路基缺乏足够的压实度,将导致对沥青道路路面在实施拓宽翻新的过程中产生不均匀的土基压实度,引发明显沉降。在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接缝处理缺乏精确的尺寸控制,将导致沥青路面缺乏良好的压实度,也极易引发裂缝。
(2)缺乏良好的施工质量。在沥青道路路面施工过程中,未能严格遵循相关工艺各项要求,导致施工工艺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瑕疵,极易引发沥青路面存在粘连性问题,并导致裂缝产生。另外,缺乏对沥青路面的科学设计,将导致沥青路面缺乏均匀受力,并导致裂缝产生。
(3)对沥青道路路面的超负荷使用。当前,道路通行车辆日益增多,极易导致对沥青道路路面的超负荷使用。同时,沥青路面具有过于集中的受力,经过长期碾压,极易导致裂缝产生。
路基是路面结构中的承重层,主要承受来自于车辆承载的竖向力,并把面层下传的应力向四周扩散到路基。因此,路基的施工质量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沥青路面的质量高低。因此在施工时还需要考虑到,路基的底基层土层压实度应达到设计要求的密实度,对局部达不到设计要求密实度的路段,应进行换填土处理,直至整体路基压实度达到设计要求为止。填土路堤不得使用腐殖土、生活垃圾土、淤泥、冻土块和盐渍土。路基的填筑材料要选购合规的无机结合料稳定粒料,如:石灰稳定土类、石灰粉煤灰稳定砂砾等等,此外考虑到成本因素也可以选用级配型材料,如:级配砂粒及级配砾石、片石等。施工时应分层碾压、压实,配以灌浆、灌砂,规范施工,使道路路基压实度完全达到设计要求的密实度。在沥青路面使用的过程当中,需要对交通荷载进行控制,可以在道路上放置相应的限制牌标识,以此来确保沥青路面的正常使用[2]。
沥青路面材料特别是表面层材料,还需要考虑到气候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变化,比如在青藏高原地区以及广东海南,材料强度和材料性状会因为气候发生明显变化,如沥青面层老化,弹性、黏性、塑性逐渐丧失,最终路况恶化,导至路面出现裂缝。为此,应正确选购沥青路面材料尤为重要。沥青路面材料应选购高温抗车辙,低温抗裂性能的改性沥青混合料,使沥青路面始终处于最优状态,从而保证沥青路面保持有较高的稳定性,即具有较低的温度、湿度敏感度。施工方面应加强施工质量管理,改性沥青混合料宜随拌随用,但是在时间上也存在很大限制不应超过24小时,贮存期间温降不应超过10℃。运输过程中一定要覆盖,施工中应保持连续、均匀、不间断摊铺。
建成使用后,通常都会产生各种形式的裂缝。初期产生的裂缝对沥青路面的正常使用基本上没有太大影响,但随着长时间的反复碾压在没有及时处理的情况下容易导致表面水的侵入,致使路面强度降低,在大量行车荷载作用下,使路面产生大面积坏,导致其表层出现路面沉陷、车辙、路面波浪等问题。而维修人员并未进行及时的修复,使得裂缝的面积逐渐增大,大面积的市政沥青路面道路受损。为此,为了有效的提升的养护质量,在道路投入使用后,工作人员便需要根据未来市政沥青路面道路的使用状况,做出合理的预防性举措,降低在后期的养护中的难度。做到发现沥青路面病害,应及时进行修复[3]。
在进行道路设计时,必须要综合考量路基施工的施工环境以及地理特点和该路段的行车数量,确保在施工完成以后在使用期间不会出现裂缝和坍塌。第2针对半刚性路面的设计,必须要严格控制原材料的选用以此提升高路基的抗裂性能。最后还需要选择使用松弛性能较强的沥青有利于提升道路质量。
此次对市政道路沥青路面常见裂缝及处理方法进行了分析,有助于从根本上改变目前市政道路沥青路面保养和护理管理的落后局面,降低市政道路沥青路面管理成本,使市政道路保持优良的路面质量,延长市政道路沥青路面使用寿命,此次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