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谢 娟 兴发集团工会
2021年初,兴发集团多部门在联合开展基层调研时,关注到公司大龄青年婚恋问题。这些大龄青年由于种种原因,找不到理想的对象,容易产生孤独、寂寞、自卑、孤僻、烦躁、痛苦、抑郁甚至恐惧、仇恨等心理,直接影响其工作和生活,进而影响其身心健康。
为帮助大龄青年摆脱婚恋困扰、实现价值提升,促进公司持续健康稳定发展,集团工会历时半年对全集团公司大龄青年婚恋状况进行了一次全面摸底调查。
(一)人员整体情况。兴发集团职工总数12706人,青年职工6785人,占职工总数的53.4%。现有单身职工2151人,其中男性1904人,女性247人。单身职工中:30岁以下1332人,其中男性1129人,女性203人;30岁至35岁580人,其中男性544人,女性36人; 35岁以上239人,其中男性231人,女性8人。
(二)行业分布情况。单身职工中,宜昌园区1271人,30岁至35岁289人,35岁以上119人;宜都园区437人,30岁至35岁121人,35岁以上37人;能管中心126人,30岁至35岁56人,35岁以上28人;矿山系统122人,30岁至35岁53人,35岁以上32人;宜昌城区95人,30岁至35岁29人,35岁以上11人;旅游系统43人,30岁至35岁24人,35岁以上10人;兴山城区33人,30岁至35岁8人,35岁以上2人。
(三)单身职工结构分析。调查显示,公司大龄未婚青年主要呈现三大特点:一是从人数上看,大龄未婚男性人数大大超过大龄未婚女性人数,调查显示未婚男性是未婚女性的近8倍;二是从文化程度上看,大龄未婚女性文化水平高于大龄未婚男性,大龄未婚女性知识阶层较高、条件优越;三是大龄未婚女性居机关管理岗位多,大龄未婚男性居化工、矿山、水电一线基层较多,综合素质偏低。
公司大龄青年的产生,有社会发展和变革带来的客观原因,也有自身因素形成的主观原因。
(一)客观原因。一是接受教育时间延长。随着义务教育普及、大学扩招,大部分青年都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大学本科毕业的年龄为23-24岁,加上进一步深造,毕业后一般工作 1—2 年后才开始考虑婚嫁,这时候已到28 岁左右。学业结束事业刚开始就已经跨入了大龄未婚青年行列。 二是家庭承担功能弱化。传统社会,婚姻家庭承担的功能是庞大和复杂的,如经济功能、抚育后代功能、赡养老人功能、情感功能等。现代社会,婚姻家庭所需承担的经济功能、赡养老人功能等都已大大减弱,这使现代人对婚姻家庭的依赖不断弱化,推迟踏入婚姻殿堂也不会影响自身生活。三是工作忙碌、交友面狭窄。 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以及工作环境的变化,许多职业的特点使得人际交往面相对变窄。加之工作忙碌,生活节奏加快,网络的广泛应用使青年人对虚拟世界的依赖等原因,深度交流的机会变少,许多青年找不到合适的另一半,个人年龄越来越大。
(二)主观原因。一是心理不成熟,缺乏独立性。80 后青年大多是独生子女,其中不乏被家长宠爱长大,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不能成熟独立导致在择偶时迷失方向,从而错过良缘和择偶最佳年龄。二是自我定位不准。把自己的定位和择偶标准定得过高,从而错失很多适宜人选,也错过了最佳择偶期,这在部分大龄未婚女青年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三是爱情、婚姻家庭观偏差。某些青年不愿结婚,不过多地注重结婚这种“形式化”的仪式。不愿受婚姻的羁绊,不愿承担家庭责任,认为现代社会生活成本大,不愿当“房奴”“孩奴”,因此坚持独身主义,自愿成为大龄未婚青年。四是受经济条件和综合素质影响。部分大龄男青年家庭条件一般,自身经济收入不高,文化水平较低,性格内向,综合素质偏低,职业发展上升能力有限。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把关注、解决包括青年婚恋问题在内的民生问题摆上重要位置。2016年3月在全国两会召开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湖南代表团讨论时,专门关心了十八洞村大龄男青年“脱单”问题。帮助未婚青年顺利结成婚姻、组成家庭、维系家庭和谐,一方面可以巩固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另一方面可以更好地激发大龄青年积极投身工作岗位、建功立业,以更好地服务企业、服务发展、服务人民。为此,笔者特提出如下建议:
对公司层面的建议
一是强化组织指导,构建双向服务联系网络。青年大龄化及婚恋难的现象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公司应以6个二级党委为核心,加强对青年婚恋服务工作的组织指导。各二级党委要结合公司实际,摸清未婚青年基本状况,积极做好相关服务工作。要通过对大龄未婚青年的深入摸底调查,建立档案资料,并加强工会、共青团等组织与未婚青年之间的双向服务联系,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婚恋服务工作。
二是强化责任与考核。要求公司以车间、班组、部门为单位,对青年人成家问题进行任务分解、阶段分析和总结,层层压实责任。各分厂、车间、部门负责人为青年婚恋成家问题第一责任人,对区域内大龄青年婚恋问题负总责,其工作成效直接纳入年度目标考核。
三是划分工作任务。对公司当前的未婚青年进行细分,根据年龄段分类采取相应的办法与措施,比如对达到了晚婚年龄、30岁以下的人员,通过建立交友平台、组织相亲活动等形式,引导其交友成家;对30岁至35岁的大龄青年,作为工作重点,在交友上给予关注和倾斜;对35岁以上的婚恋难青年,建立一对一帮扶机制,多措并举帮助其解决婚恋问题。
四是创新活动载体,搭建情感互动联谊纽带。积极创新活动载体,有组织、有计划地在大龄青年之间开展联谊活动,为未婚青年提供相识渠道、增进相互了解;开展各种知识讲座,有针对性地对婚恋难的未婚青年进行交友辅导;成立青年联谊俱乐部,搭建未婚青年联谊交流平台,以俱乐部为依托,组织未婚青年会员开展户外拓展、歌舞茶会等联谊交友活动,在互联网上创建俱乐部联谊群,进一步促进青年会员的交友联谊;组织热衷于为未婚青年介绍另一半的人群加入兴发集团“红娘”工作室,利用“红娘”志愿组织,向未婚青年宣传积极、健康的婚恋观念、家庭观念,为未婚青年牵线搭桥,为其组建家庭提供一臂之力。
五是为未婚青年提供更多的福利保障措施。为青年提供更多的购房和购房补贴的相关政策,提供更多的职业晋升渠道,每年设置预算费用为开展活动提供保障。与此同时,公司可以研究出台政策对帮助大龄青年成功走入婚姻殿堂的红娘实施奖励。
对未婚青年自身的建议
一是树立择偶信心。部分青年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在求偶过程中屡屡碰壁,产生心理自卑。不少未婚青年错过了最佳择偶年龄后,对于择偶一事失去了信心,更加不热衷于参与择偶活动。因此,未婚青年应当树立起对爱情、对婚姻、对自己的信心,勇于走出狭隘的交际圈,多与外界接触和交流。
二是端正择偶态度。物质条件固然要考虑,但婚姻不能完全建立在物质条件之上。一方面端正择偶态度,真诚地对待异性,早日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配偶。另一方面要认识到,“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想在世俗生活中寻找十全十美的对象是不可能的,要适当降低择偶标准。
三是树立正确婚姻爱情观。婚姻的基础就是爱情,正确的婚姻观离不开对爱情的正确理解。对比当代青年的婚姻爱情观,不结婚、盲目结婚都不是真正的爱情,也不是积极的爱情观。广大青年应树立正确的婚姻爱情观,早日组成家庭单元,追求幸福生活,在理解信任、坦诚相待中实现价值互通、情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