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鹏
(山东青岛平度市白沙河街道办事处,青岛 266000)
社会治理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而社会基层是治理的重点。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需要将服务、管理、资源放置到基层,并推动社会治理体系创新,需要将社会治理与基层党建工作有效结合起来。党的十八大提出,需要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的精神,在社会治理中积极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出来。在此背景下,各地纷纷开始通过基层党建的方式引领社会治理的创新,并着力创造新的社会治理体系,构建更加合理、科学的社会治理模式。在积极探索与创新的过程中,社会治理逐渐具备较为独特的优势,同时具备普遍性意义。
以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和科学性。基层党建作为核心的组织结构,运用制度保障优势同社会各组织开展融合和协调,以强大的合力推动社会治理的顺利进行,促进社会治理的创新化、现代化发展。基层党建是社会治理创新的一项基础工程,通过党员联系群众,发挥党的核心作用,最大限度地提升人们的幸福感。党政是现代民主政治的重要产物,在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拥有国家领导权力的执政党。所以在我国,社会治理是中国共产党必不可少的一项社会职能,从一定程度上讲,这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在社会治理中的主体地位和领导作用。
任何社会实践都是在相应的条件下进行的,但这些条件对社会实践并不完全起到促进效果,也会产生一些不利影响。基层党建要想在社会治理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首先要树立高度的服务意识,打好“构建顶层设计”与“强化基础服务”的组合拳,促进社会治理创新。目前,基层党建在发挥引领功能方面还存在能力欠缺的问题,社区党建力量较为分散,难以形成强而有力的凝聚力,导致基层党建难以发挥对社会治理创新的中流砥柱作用。此外,基层党建服务社会治理创新的机制不健全,服务内容存在“形式化”的现象,不利于有效解决社会治理中出现的现实问题。从各地开展基层党建工作和创新社会治理的情况来看,部分社会治理主体和基层党组织还未对传统理念进行更新,缺乏对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的思考和认识。首先,体现出缺乏对基层党建的认识,未能充分认识到基层党建在社会治理,甚至是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在这样的情况下会导致基层党组织形同虚设。其次,体现在对社会治理不够了解,容易混淆管理与治理的关系,普遍采用传统管理的思维来看待社会治理的问题,或者在西方国家社会治理理论的影响下,只是将社会治理当成是一种简单的、多主体的自治活动,缺乏基础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的意识。最后,体现在没有充分掌握基础党建在引领社会治理创新和发展方面的内涵,从思想上对社会治理与基层党建进行了划分,没有认识到基层党建在社会治理中起到的带头领导作用。
基层党建在社会治理创新中的基础工作积累较为薄弱,特别是在城市中,基层党建同社会治理的脱离更为明显。一方面,社区工作多由街道办事处负责,基层党建同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不紧密,导致基层党建在开展社会治理工作时缺乏群众基础。另一方面,社区对基层党建的推广不到位,对其相关支持性措施也局限于某些类别,致使基层党建在资源配置、人员部署等方面力量薄弱,难以在社会治理创新中居于核心地位。
基层党建干部队伍的组织协调能力直接关系着其在社会治理中发挥作用的结果。现阶段,基层党建党员队伍的综合能力有待完善,特别表现在团结群众、协调各方面,综合能力的提升工作是一项长期工作。此外,年轻干部对基层党建工作的支撑作用不高,干部队伍中缺乏新鲜血液,导致基层党建中规中矩,引导社会治理的创新水平不足。高水平的社会治理手段,需要具备相应的治理能力,尤其是在社会活动愈加复杂的背景下,各方面主体在参与社会治理的过程中,表现出能力不足的情况。在基层党组织中,部分组织的影响力、组织力和号召能力相对较弱,对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而言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站在社会公众的角度考虑,干部队伍在开展社会治理工作的过程中,市民化程度普遍较低,对政府部门参与的社会治理会产生严重的依赖性。尤其是在社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行使治理权力的干部职工,要具备强烈的主体意识,积极参与社会建设,有效解决技能、知识匮乏的问题。
以基层党建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领导核心,是新时期引领社会治理进行创新的必然选择。首先,需要加强城乡各个社区的党建基础建设,尽可能将党小组工作覆盖每一位城乡居民,建立党组织、物业单位、居委会等协同联动机制,提高社会治理的执行力。其次,统筹区域基层党建管理,在街道党工委的带领下,区域内的党组织相互合作,组成地域党建联盟,通过基础设施和服务活动的共享,促进资源的有效整合。
通过规范和明确基层党建服务社会治理的工作宗旨、目标、内容、方法等,敦促基层党建有条不紊地规范化执行。一方面,要构建成套的基层党建服务机制,对基层党组织进行权责分工,形成体系化的协调各方、服务社会的工作体系,并以实践为指导,不断完善该项机制内容。另一方面,明确监督管理与责任追责制度,在职责划分的基础上,将各项工作责任落实到各个部门及个人,应用奖惩结合的方法,落实对基层党建服务社会治理的监督和管理。
基层党建与社会治理是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的协调关系,有效结合基层党建与社会治理,形成以基层党建为主导的联动体系,是调动创新资源合理配置的有效途径。将重点、难点问题交由基层党组织进行处理,通过将社会治理工作进行分解,实现多元化治理。借助非命令式的方式将其他组织纳入基层党建中,形成全方位、多角度的联动机制,加速社会治理问题的解决,提升社会治理的效率。
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的能力与水平,与基层党建干部队伍的综合职业素养建设息息相关。要重点培养年轻干部队伍,以新知识、新技术、新管理方法等促进干部队伍“大换血”,形成强有力的基层党建领导班子。培养一批综合素质过硬的专业干部,针对社会治理中存在的基层复杂问题,重视专业能力提升。优化基层党建干部队伍的选拔任用制度,将教育培训、考核测评等纳入准入方案,从源头把关,提高干部队伍建设的水平和质量。
切实发挥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的作用,需要基层党建同社会治理联动协调,以基层党组织作为主导单位,以“以人为本”作为基本原则,对社会治理模式进行创新,从而推动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