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以来党领导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历史逻辑与经验启示

2021-11-24 20:19傅钢强刘东锋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体育产业体育发展

傅钢强,刘东锋

(1. 上海体育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上海200438;2. 浙江农林大学 体育军训部,浙江 杭州311300)

体育产业的发展是我国经济腾飞的一个缩影,同时也是折射社会形态变革的一面棱镜。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作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一环,体育产业也经历了从粗放型快速增长向高质量阶段迈进的逻辑演变,已然成为国家产业结构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并将有望在不久的将来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据统计,2015 至2018年我国体育产业规模年均增长15.9%,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2.4%,并在2018年实现了产业增加值突破万亿元、占GDP比重超过1%这两个关键指标,体育产业总规模和增加值的增速都远远高于同期全国整体GDP 的增长速度,凸显出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1]。当前,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外部环境有了新形式、新挑战和新机遇。新兴体育业态不断涌现,体育产业的内涵不断扩大,从顶层设计到市场主体,创新驱动已成为主旋律和关键词[2]。基于此,总结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党领导下体育产业发展破旧立新、曲折动荡和如沐春风的演变历程,立足当前现实环境阐述体育产业模式、业态和机制创新的新常态,以期寻绎未来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和方向,并助力社会主义现代化体育强国目标的早日实现。

1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领导我国体育产业的历史寻径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领导我国进行了多次经济体制改革,初步建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对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各个领域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与此同时,在经济体制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转变的过程中,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也与经济体制的改革保持着高度关联性,极具时代烙印和政策波动性,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4 个不同阶段。

1.1 1949—1977年的酝酿阶段

新中国成立之初,由于当时的特殊国情,我国所运行的经济体制主要是借鉴了苏联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其特点是政府直接指挥和管理整个国家的企业经济活动。这对于当时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以确保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重点项目的顺利完成和人民生活的不断改善等均起到了积极作用。1956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诸多重要指标已经提前完成。在这种形势下,为了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制定党在新形势下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中共中央召开了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会上首次明确了我国已经基本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一个以政府为主体的社会主义集中统一的经济体制[3]。自此,全国规模的经济建设运动开始,党和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生产、财政、金融和物资等经济管控手段,有效解放了当时的社会生产力。1970年代后期,我国已经初步建成了门类齐全的独立工业体系,有效促进了国防和科技、商业与金融、交通与邮电等领域的发展,为当时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同时也为改革开放以后体育产业的顺利起步培育了较为肥沃的土壤[4]。当然在“大跃进”时期和“文化大革命”时期,由于对中国社会发展方位的错误评估,我国的经济体制遭到巨大破坏,体育产业的酝酿发展也出现了断层。

由此可见,从新中国成立到“文化大革命”结束,党面临着革命与建设的双重任务,对体育赋予了很强的社会功能和政治功能,主要任务是增强人民体质和为国争光。当然客观地说,党对新中国成立后前30年经济事业的领导或有因缺乏经验而艰难曲折之处,这一时期并没有出现真正意义的体育产业元素。但总体来看,党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不断探索为改革开放后体育产业的有效发展提供了一定的资金、技术、装备和物流等基础,这个阶段可以说是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储备期。

1.2 1978—1991年的起步阶段

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党历史上在社会主义时期对经济体制进行改革的伟大转折。全会提出要对我国传统的经济体制进行改革,并将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视为本次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5]。1982年召开的十二大进一步提出了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指导方针,初步明确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应该是市场和计划协调统一的体制,市场和计划均是一种经济调节手段。与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的是,我国体育事业也以社会化为方向拉开了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改革的序幕,体育领域内的市场经营活动逐渐活跃,体育的产业属性和经济功能初步凸显。此后,随着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不断改革和市场体制的逐步确立,体育系统在“以体为主、多种经营”的方针指引下,涉及体育广告、体育旅游、体育场馆租赁、体育健身娱乐、体育技术咨询服务及培训等内容的体育经营活动和经济实体日益增多,在体育经营管理方面迈开了商业化的步伐[6]。特别是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体育用品制造业,由于前期建立的工业基础和人口红利等优势,在浙江和福建等东部地区得到了快速发展。同时,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和休闲时间的增多,为体育产业的起步发展注入了充足的养料[7]。

整体而言,改革开放以后,随着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发展,党对体育经济功能的认识在体育发展实践中逐渐显现,形成了相对比较初级的体育产业体系。在“发展就是硬道理”的指引下,部分体育基层单位尝试了以体为主、搞部门创收的补偿式经营,实现了体育从福利型事业向产业型事业的性质转变。这个时期,党为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奠定了正确的方向并影响至今,成为未来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政治保障。

1.3 1992—2011年的探索阶段

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发表了著名的“南巡讲话”,使人们对于市场和计划的关系有了新的重大认识,极大推动了经济体制改革新目标的确立进程。同年10月,党的十四大正式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此后,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和十八大均根据实践发展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若干重大原则、方针和内容作了较为明确的动态说明,将党对政府和市场关系的认识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与此同时,我国体育改革也在不断深化,时任国家体委主任的伍绍祖在著名的中山会议上提出了“六化六转变”的改革思路,首次提出了体育产业化的崭新概念。1993年原国家体委颁布了《关于深化体育改革的意见》,提出了将体育产业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中,代表着人们对体育事业产业属性认识的再度深化[8]。1994年的职业足球联赛开赛和1996年的中体产业成功上市,均标志着体育产业已经通向了市场化和法制化的发展之路。此后,随着协会实体化和项目俱乐部化等体育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化,较好规制和激励了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中国加入WTO 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更是将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推向了世界的舞台。期间大量的体育用品出口到国外,同时通过国际赛事的引入和体育经纪人的培育,加速了国内体育产业的兴旺发展,形成了体育市场开放化、体育消费多元化和体育政策合理化的良好格局。

这个时期通过对过往的深刻反思和现实的敏锐洞察,中国共产党已深刻认识到了体育在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居民消费、优化产业结构和带动社会就业等方面的独特作用。在此认识基础上,党将体育产业的发展纳入到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中,标志着其地位已提升到一个崭新的高度。然而由于体制惯性,此时的体育产业仍然是附属产业,未能与其他传统产业取得同等重要的市场地位,尚处于培育和探索阶段,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仍旧较弱。

1.4 2012年以后的革新阶段

这个阶段又可以分为2012—2016年的体育产业发展改革期和2017年以后的体育产业发展创新期。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要更加尊重市场规律,市场体系不健全已严重制约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当时政府的主要任务是尽快建立健全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促进资本、技术、土地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9]。对于体育产业发展而言,当时我国体育市场已经形成了包括体育用品市场、体育培训市场、体育中介市场、竞赛表演市场、健身娱乐市场、体育彩票市场和体育旅游市场等在内的较为清晰和完整的基本框架体系。2014年10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其意义就是未来一段时期内要通过供给和需求两端的结构性改革,努力促使体育产业成为国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10]。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则更进一步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随着党和政府作用的持续强化以及市场激励的不断完善,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思路也逐渐由“改革”向“创新”演进,在线健身、智慧场馆、数字体育等新模式、新概念不断涌现,极大丰富了新时代体育产业的发展业态[11]。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体育产业逐渐被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中,成为国民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到新时代以后,党中央对体育产业的未来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新思路、新观点和新举措,并把体育建设与国家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体育强国、实现伟大的中国梦紧紧联系在一起,战略地位达到了空前的高度。

2 党领导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基本经验

2.1 准确把握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方位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强调,“一定要看清我们的历史方位,看清我们为之奋斗的现实目标和远大目标”。因此,准确认识和把握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方位,全面洞察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的宏观环境、机遇、挑战和趋势,是有效推动体育产业发展的基本前提。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举,百业待兴,财政状况极为困难。当时中国社会的生产力主要是以手工生产为主,经济体系中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中国人民处于极度贫困状态[12]。所以党的八大对当时的历史方位作出了重要判断,即主要任务和目标是进行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改造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体育的产业属性未被有效激活。当然,历史方位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处于不断变化中的,到改革开放以后就进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这个时期,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把握住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主要矛盾,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征程。以体育用品制造业为核心的体育产业也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进入到起步发展阶段。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一重大政治论断,充分把握住了历史进程与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赋予了党新的历史使命和理论内涵,为今后体育产业成为我国国民性支柱产业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2.2 重视党经济建设指导思想的引领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了一系列具有战略性意义的经济体制改革,这些经济建设指导思想的动态创新为我国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方向。纵观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发展史,凡在经济建设的关键时刻,党中央都能够把握大势、着眼长远,领导和推动经济建设指导思想的创新发展。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和十八大是党在重要历史时期从长远规划视角出发,对经济建设指导思想从战略层面作出的重大调整。两次调整均对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和突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体育产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历史节点,前者为产业的平稳起步奠定了基础,后者则为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指明了道路。根据相关统计,改革开放前全国的体育用品企业数量仅500 家左右,而到了20 世纪初则已经实现了近10 倍的增长。此前,我国体育产业结构面临较为严重的体育用品品牌趋于低端、优质赛事相对匮乏和个性服务供给不足等现象,在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驱动下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供需错配的问题[13]。当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不仅直接对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作出了全面性规划,也为体育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因此,对于未来体育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而言,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指导,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基本引领,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为根本动力,努力建设现代化的体育市场体系。

2.3 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体育产业发展理念

我国的政体制度保障了体育事业的人民性。纵观党领导下的体育产业发展史,也是基于人民性实践的一个动态发展过程。虽然不同的发展阶段支撑人民性实践的主客观条件不同,但其主线还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期待而作出的各种战略抉择。因此,在党和政府提出全面建设体育强国的重要时间节点,办好人民满意的体育事业成为一个新的奋斗目标。我国知名学者鲍明晓先生认为:“人民满意的体育是基于高质量实践体育发展人民性的体育形态,是以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新期盼为指针,以人民满意不满意为准则,更加注重解决体育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服务于社会经济全面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体育样式。”那么体育产业作为服务于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领域,在提升新时代人民生活质量、助力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方面肩负着新的使命[14]。因此,党领导下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要与改善民生有机结合。一方面体育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要满足新时代人们的多元化需求,特别是与人民群众幸福感紧密相关的健康、养老、文化和旅游等领域,要顺应体育消费升级趋势增强民生保障能力。另一方面,在基本公共体育服务领域,也要把握好社会力量办体育的力度和节奏,除了不损害中低收入群体的需求为基本底线外,还要发挥体育产业在增加就业、带动消费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总之,新时代的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仍要以人民美好生活的目标向度为中心,围绕人民对体育的需要拓宽体育产业发展方式,从人民基本需要的角度出发打造集休闲、娱乐、消费和健康等多要素融合的体育产业新业态。

3 党对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环境的现实审思

3.1 国际环境:国际政治经济格局深刻变化期

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成为战后全球经济体面临的最大、最严重的整体威胁,全球经济、科技、文化和政治格局将发生剧烈调整。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4月14日发布的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计2020年全球经济将萎缩3.0%。摩根斯坦利、高盛等国际投行也发布报告称,全球经济因受疫情影响正大概率进入衰退期,甚至需要警惕全球性的经济危机[15]。由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常态化,西方国家将会对全球化问题进行重新审视,对中国的贸易保护、贸易摩擦和贸易壁垒会逐渐加大,实体经济不确定性和风险性明显增加。因此,我国的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链不仅面临全球化产业链“去中国化”的巨大风险,也要面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从高低两端的双面夹击。同时大型体育赛事的停办,也将对体育旅游、体育服务和体育竞赛表演业等产生严重影响。虽然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将面临巨大压力和重重矛盾,但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仍有更大程度的稳中向好态势,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不可扭转的基本趋势[16]。特别是面对严峻的国际环境,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要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发展格局,充分发挥我国超大市场规模和内需潜力优势,推动“世界工厂”向“世界市场”转型,释放靠内需就基本能够实现我国产业良性内循环的超级格局,而体育产业将会是其中一个重要环节。

3.2 国内环境:两个“百年奋斗目标”交汇转换期

习近平指出,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我国已如期完成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并且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作为检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色的关键指标,当前我国农村社会得到了有效发展,城乡的融合协调性明显增强,农民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部分地区的乡村振兴取得明显成效。因此,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顺利实现将为当前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开拓超大规模的内需市场[17]。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是指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加快建设体育强国,就要把握体育强国梦与中国梦息息相关的定位,把体育事业融入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大格局中去谋划。”因此与国家发展同呼吸、共命运的体育事业也将在加快建设体育强国的任务指引下迎来关键发展期。对于正处于上升期的体育产业而言,面对当前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在党的领导下将以更高起点、更高层次和更高目标的要求全面深化体育体制改革,积极应对体育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不稳定因素。特别是当前面临疫情影响,较为敏感和脆弱的体育产业缺乏下游需求的刚性支撑,更需要政府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

3.3 技术环境:新一轮科技革命加速演化期

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孕育兴起,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制造技术、材料技术和能源技术等在不同领域相互交融,一些前沿性、颠覆性技术取得重大突破,部分关键性技术在孕育积累中已进入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期,可以预期全球产业发展格局将面临新一轮变革。党和政府敏锐感知到了经济社会发展、技术更迭应用和消费方式变化等对体育发展的深刻影响,由此果断预判了数字科技融入体育产业的发展趋势。由此,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推动数字体育发展的意见和方案,激发了高校、企业和科研机构等主体参与体育创新的动力,开启了新时代“数字技术+传统体育产业”的创新历程。然而从目前的发展实践来看,体育产业与数字科技的融合尚处于较为初级的阶段,对于数字化发展中的体育治理优化、体育人才培养和体育新业态接纳等问题尚需要政府的引导和社会的参与共同来解决[18]。因此,未来要积极利用互联网技术丰富体育产业的科技元素,将体育场地设施、体育功能性器械、体育赛制模式等与科技元素有效融合,推动大数据、互联网、物联网和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对体育实体经济的升级改造,使体育科技创新成为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功能性引擎,促进体育产业提质进位。

4 党领导我国未来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应对方略

面对内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发展挑战以及新科技革命带来的生产范式变革,加快推进我国体育产业高质量转型升级势在必行。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提出“十四五”时期要科学研判体育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坚持问题导向,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深化改革创新,不断开创体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9]。因此,对于体育产业未来高质量发展而言,关键在于提升体育产业的创新能力,在创新过程中实现产业的结构优化、效率提升和动力转换。具体而言,要从以下3 个方面发力。

4.1 正确认识所处历史方位,主动对接重大战略部署

如前所述,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各个历史时期,党的历次重要会议、主要领导人在众多关键场合都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处的历史阶段、主要任务和奋斗目标等作了重大研判。当前,正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开启的历史交汇期。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以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深入分析国内外的复杂变化,作出了“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的重要论断。由此可见,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体育强国新征程的关键时期,未来体育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要正确认识目前所处的历史方位。同时,面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立足国内大循环、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目前我国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新时期改革发展任务情况下,就加快构建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对于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而言,也要立足当前这个最大的实际情况。首先,要充分认识到体育场馆是体育产业有效发展的关键环节。体育竞赛表演业的兴旺和体育健身业的转型都离不开体育场馆的有效支撑,要通过科技创新实现场馆的智慧化转型升级[20]。其次,要努力提升体育消费的需求。通过全民健身战略的实施,培育有效消费群体,通过内需的扩大助推体育产业的发展。同时,发挥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的作用,继续加强体育消费的政策创新与实践创新。可以预见,随着体育消费升级步伐的加快,“十四五”时期我国内需市场层次的持续提升将为我国体育产业的范围经济和规模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新领域和新热点。最后,要大力实施“体育+”行动。通过体育与旅游、科技、文化、教育、养生、互联网、影视、金融、制造等产业的有效融合,实现体育产业边界的拓展,逐渐成为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新的增长极。

4.2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主导作用

世界市场经济的发展历程证明了政府与市场是经济社会资源配置最为重要的两大主体,市场的“无形之手”和政府的“有形之手”构成了经济社会前行的动力源和稳定器。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党的十九大报告更进一步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的服务作用。纵观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史,其动力源均来自政府与市场之间关系的不断变革和完善,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态势。市场通过价格机制、竞争机制、供求机制和风险机制自动调节社会力量投资兴办的体育产业。而政府的“有形之手”则一直主动调控着体育产业的发展方向,政府与市场共同推动了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壮大。未来体育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要更多地发挥市场的作用,政府则要做好服务工作,构建出制度优势和市场机制相结合的新型举国体制[21]。详而论之,就是要在加强宏观调控和全面监管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决定性作用,让市场来决定体育产业资源的配置,以市场机制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体育产业多元发展。总之,未来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妥善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通过深化体育领域“放管服”改革,进一步理顺党政部门与体育市场主体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灵活的体育发展机制。

4.3 加快体育产业创新变革,实现新旧动能的快速转换

无论从宏观经济格局,还是微观经济结构,创新无处不在,成为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特征,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实力的核心要素。可以预见,未来我国各项事业发展的关键词就是“创新”,创新将成为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关键动力。对于新兴的体育产业而言,在其初级阶段必将存在质量不高、效益不好和不可持续等诸多不足。特别是当前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加大,体育产业也面临着传统动能驱动薄弱、高端有效供给缺乏等挑战,加快体育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显得尤为迫切[22]。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到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这为我国体育产业的创新变革指明了方向。由此可见,创新是时代赋予体育产业发展的新机遇,更是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突破瓶颈的最佳选择。然而与众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体育产业仍存在创新结构不合理、创新服务体系不健全等明显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创新动能的有效释放。因此,未来高质量发展体育产业要在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业态创新和消费创新等方面主动作为,从根本上提升体育产业的内核竞争力,壮大其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从而全面激发体育产业创新发展的潜能和活力。

5 结语

回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领导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沧桑巨变,可以发现不同时空“坐标系”下体育产业发展的体制、内容和重点等各方面均具有显著的差异,但同时各阶段的发展思路和逻辑又均以党的经济体制改革为主线,从而构成了富有中国特色的体育产业发展道路和图景。当前,在党中央提出“六稳”“六保”的经济工作背景下,我国体育产业面临保市场主体和高质量发展的双重任务,更需要在党的领导下主动对接重大战略部署、进一步发挥市场主导作用和加快体育产业创新变革。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展望未来,我国体育产业成为国民支柱性产业的发展任重而道远,需要党领导我们继续努力拼搏、奋勇前行。

猜你喜欢
体育产业体育发展
从上市公司股票走势看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我国冰雪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体育产业之篮球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们的“体育梦”
教师发展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