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新时代社会工作领域党的建设

2021-11-24 19:00:32
活力 2021年10期
关键词:社会工作者领域群众

武 洁

(沂水县民政局,临沂 276400)

一、新时代社会工作领域党的建设的必要性

(一)从宏观角度看,社会工作领域党的建设非常重要

在古代,社会福利思想与社会工作价值理念不谋而合,专业社会工作20世纪50年代传入中国,经过了一系列曲折的发展。1987年,民政部和北京大学签订联合办学的协议,决定在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建立社会工作与管理专业。其后,国家陆续颁布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及制度,保障了社会工作从教育领域逐渐发展到实务领域,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其后,社会工作专业化获得迅速发展。随着人类社会结构逐渐发生转型,人们的需求进一步多样化,社会问题逐渐增多,传统的社会管理模式难以继续适应和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转变传统的社会管理模式,提供更加多元化和多样性的社会服务成为社会发展必然的要求。专业社会工作就是在问题增多、矛盾激化的社会发展背景之下产生的,依靠专业社会工作的知识体系和实践技能,使其逐渐成为解决社会矛盾、预防社会问题的重要渠道。中国现在已经大踏步地进入新时代,对于社会稳定和谐有更加突出和强烈的需求,社会工作以其专业的知识体系和实践技能及服务共享价值理念积极地对新时代、新时期要求的社会服务提供强有力的实操价值。十九大报告曾多次提及社会组织发展工作,这为社会工作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发展机遇和更好的发挥空间。

(二)从微观角度看,社会工作领域党的建设至关重要

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的执政党,一直非常重视自身各个方面和各个领域的建设。从战争年代毛泽东同志提到过的“党的建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强调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再到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党的制度建设”,使党的建设内容变成了四大建设;十六大后,我党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继续补充党的建设内容;十七大又把反腐倡廉建设提升到一个重要高度;十八大继续增加党的纯洁性建设;十九大提出了党的六大建设。这充分说明了我党对自我要求的不断提高,不断推进更深层次党的建设,而且历史发展更雄辩地证明了办好中国的所有事情的关键在于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发挥党的引领作用。因此,在进入新时代的重要历史节点,必须对各行各业的党的建设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继续发挥党的建设工作在各行各业的带头引领作用。纵观社会工作领域发展的一系列进程,党的建设工作如一根定海神针矗立在社会工作领域,强而有力地引领着社会工作向更深层次、更加专业的目标发展。

二、加强党的建设是我们党和各行各业一直以来的优良传统

一部中共党史,可以说就是一部与时俱进加强党的建设的历史。社会工作作为新鲜的事物和领域,如何实现在其领域党建引领下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专业的服务技能,合理满足人民群众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需求,切实做到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谐,并且在社会工作服务过程中润物细无声般地融合党的建设的内容,更好地向人民群众传达党的春风和温暖,是社会工作领域党的建设非常实际和基本的切入点,也是需要我们细细思考和研究的问题。实际上,社会工作领域党的建设就是要求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行。为人民服务就是我们的初心,社会工作做的就是人民群众的工作,因此服务必须扎根于人民,并且要符合人民需求,经验必须来自人民,在这一点上,社会工作的价值观和初心与党的宗旨和奋斗目标是高度契合的。此外,机构建设更应该加强党的建设工作,必须全心全意以党的建设工作为抓手,切实做好党在社会工作领域的自我革新、自我净化、自我提高,抓住人民群众的心声。关于人心问题,江泽民同志曾做过一个精辟的总结:“一个政权也好,一个政党也好,其前途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不能赢得最广大群众的支持,就必然垮台。”人民群众的心声在社会工作领域尤为重要,那么靠什么赢得人心呢?答案就是党的建设工作。在社会工作领域,工作开展的时间越长,对党员和干部的要求越严格,所以说,一个行业如果想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每个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就必须不断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不断提高学习的能力,加强自身党的建设工作。

三、怎样加强和改进社会工作领域党的建设

(一)提高对党政方针的认识,认真学习政策知识,打牢党建基础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社会工作者服务的对象主要是社区中的群众,直接接触人民群众,直接解答或解决社区群众的问题,并且可以直接宣传国家的大政方针及主要政策。因此,加强社会工作者对国家党政方针政策的学习是非常必要和基础的,这不仅仅是对社会工作者中党员干部提出的要求,也是对所有社会工作者提出的要求。目前,很多社会工作者在专业技能知识培训上有很多的理论和实践,但是在国家政策、党的思想理论方面的学习却稍显不足。社会工作者若对国家的大政方针、党的理论路线等知识掌握不牢,会直接影响对服务对象的服务质量和专业形象的塑造,这对社会工作者自身和服务对象而言,都是不负责任的。因此,社会工作者既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培训,也要及时关注党的建设方面的政策知识,加强党性修养,提高自身各个方面的技能,铸牢思想道德防线,以坚定的信念过好政治关。

(二)将党建工作与社会组织建设有机融合,增强党组织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加强党建工作和社会组织建设工作的有机融合,增强党组织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积极探索社会组织党建行为,深挖社会组织党建内容,创新社会组织党建服务方式。党章中新增了社会组织党建内容,强调“社会组织中党的基层组织,宣传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领导工会、共青团等群团组织,教育管理党员,引领服务群众,推动事业发展”,以社会工作服务为主的社会组织,服务对象为人民群众,更要在具体社会发展中积极探索怎样将党的建设的内容巧妙地融合到社会组织建设中,积极构建“围绕业务抓党建,抓好党建促业务”的新局面。作为社会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基础,更需要依据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增强党组织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三)创新党建工作方式,培养开拓思维,渗透党的关怀和温暖

十九大报告重新定义了新时代,对党建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创新性要求更高,融合性要求更高,传统的党建模式已经不能充分满足新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基于此,需要我们培养创新思维,创新党建工作方式,向社会渗透党的关怀和温暖。对于社会组织而言,最重要的还是继续在党的指导下继续为人民、为社会、为国家提供服务,尤其是注重为社区的边缘弱势群体提供专业服务,切实发挥党组织的引领作用,以党建工作为抓手,引入绩效考核机制,使党建工作和社会组织发展相互融合,充分体现党建工作对社会组织的引领和指导作用。目前,政府主要以购买社会服务的形式为居民提供服务,这是将党的关怀和温暖送到群众中间的一种方式,但是这种方式很单一,并且存在弊端。现在更需要的是在进行直接服务的过程中落实党和国家政策的关怀和温暖。比如,在社会工作人员开展个案的工作过程中,及时主动地向需要救助的服务对象提供一些政策方面的救助;或者是遇到一些社区居民对于政府的相关政策文件不了解,导致自己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孤立无助时,可以向服务对象宣传相关的政策,协助服务对象申请政府的相关支持等,这些小小的个案服务虽然很小,却是直接将党的关怀和温暖渗透到服务过程中的一个非常好的方式。

猜你喜欢
社会工作者领域群众
多让群众咧嘴笑
当代陕西(2021年1期)2021-02-01 07:18:22
领域·对峙
青年生活(2019年23期)2019-09-10 12:55:43
社会工作者职业认同与组织认同对职业流动影响的研究——基于对广州市社会工作者的调查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人大建设(2018年10期)2018-12-07 01:13:56
论我国人口促进社会工作者核心能力的培育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人大建设(2018年1期)2018-04-18 11:29:59
社会服务机构中社会工作者激励因素研究
社会建设(2016年4期)2016-12-01 04:34:22
新常态下推动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初探
肯定与质疑:“慕课”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