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盐”有机融入高职船电专业课程教学路径探究

2021-11-24 18:56付军陈再发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
珠江水运 2021年10期
关键词:专业课专业课程思政

◎付军 陈再发 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像盐,但不能光吃盐,最好的方式是将盐溶解到各种食物中自然而然吸收。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中明确提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船电专业作为海上专业之一,其主要目的是为国家培养具有高技能、高素质的航运人才。我国航海历史源远流长,在新时代“海洋强国”“航运强国”等系列战略背景下,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是航海文化的继承,更是贯彻落实国家战略的内在要求。

1.高职船电专业课程分析

1.1 高职船电专业课程体系

高职船电专业是在《STCW78/10公约》及国内相关法律框架下而设立,主要为国际国内航运相关类企业培养电子电气方面的高技能人才。高职船电毕业的学生基本选择从事船舶运输行业,具有较强的对口性和特殊性。为适应船舶电子电气员岗位的要求,基于政校企三方协同育人平台,构建高职船电专业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

1.2 高职船电专业课程特点

(1)课程与公约法规高度契合。船电专业课程是根据《STCW78/10》《海船船员适任考试与发证规则》《海船船员培训大纲》等相关公约法规的要求,对接海船电子电气员的实际岗位职能,设置了《基本安全》《精通急救》等10余门专业基础课程,《船舶电气》《船舶机舱自动化》等5门专业核心课程,《船舶电站操作与维护》《顶岗实习》等6门专业实践课程,高度契合相关公约法规。

(2)课程涉及知识面广。为应对船舶自动化程度的提高,新修订的《STCW78/10公约》增加了电子电气员岗位要求。根据公约要求,船电专业课程除了安全急救、消防、艇筏等基础专业知识外,还涵盖了原有轮机部分的电气、机械、自动控制等方面的知识,原有驾驶部分的通信、导航等方面的知识,涉及的知识面广泛。

(3)课程注重实践性。电子电气员主要负责船舶电子电气、通信导航、自动控制等设备的维护管理,要求学生具备基本的理论知识,同时还应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在设计课程体系时,全面对标大纲,反复修改论证,充分考虑了学生实践操作的教学需要。在课程设置方面,船电专业课程总计27门,其中C类课6门,B类课17门,A类课4门,A类课占比不足15%。在课时设置方面,船电专业课程总共2035课时,理论教学954课时,实践教学1081课时,是理论教学的1.13倍。

2.“思政盐”融入船电专业课程路径分析

2016年以来,教育部等多部门相继发文支持高等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相关文件要求根据专业分类和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体系,助力课程思政顺利开展。高职船电隶属交通运输大类、水上运输专业,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注重学生的安全操作教育,培养学生航海工匠精神,增强学生航运强国意识。围绕上述目标,结合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的经验,笔者认为高职船电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盐”应从如下几方面着手。

2.1 顶层设计,全校统筹推进

课程思政建设并非一蹴即至,它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院校顶层设计,全校统筹推进。一是要落实学校党委的主体责任。校党委须站在国家战略发展的高度,主动作为,顶层设计推进方案,在全校营造“我要搞”课程思政的育人环境。二是要建立课程思政激励机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课程思政建设,在教学考核、职称评定等各个方面优先考虑。

2.2 多措并举,着力提升专业课教师思政素养

高职船电80%的教师是专业教师,课程的80%是专业课,专业课教师在思政素养方面与思政教师还存在不小的差距。菜能不能入味儿,关键在于厨师用盐的能力,“思政盐”能否融入专业课程,关键在于专业课教师的思政素养。因此,专业课教师的思政素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程思政建设的成败,甚至影响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质量。一方面,学校要主动作为,强化对专业课教师思政素养的培训。应充分发挥二级学院、教学团队、课程团队等的作用,通过举办线上线下讲座、研修班、现场教学观摩、教研活动等途径构建多形式、全方面的思政素养培训系统。另一方面,建立专业课教师与思政教师结对机制,在具体专业课程的课程标准制定、教学单元设计等过程中邀请思政教师参与,助力专业课教师在有限时间内将思政素养提高最大化。此外,专业课教师还应根据学科特点和自身教授风格,把“思政盐”融入到专业课的教学中去。

2.3 因课而异,充分发掘专业课程思政元素

正如不同菜肴对盐的用量不同的道理一样,专业课程对“思政盐”的要求也因专业而异,因课程而异。在船电专业课程融入“思政盐”的过程中,要结合船电课程本身具有的特征,充分发掘潜在的思政元素。举例来讲,对于《航海概论》这门专业课,讲到中国航海发展历史的章节时,可以用新中国成立后培养的第一代远洋船长贝汉廷为祖国航海事业献身的事迹,激发学生对航海人的敬畏;中国经过一代又一代航海人的努力而成为航运大国的历程,激发学生对航运事业的热爱;中国对标欧美航运强国还存在的差距,增强学生励志为国家航运事业奋斗的坚定决心。在《船舶电站操作与维护》专业实践课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入全船失电导致船舶失控的案例,向学生讲解可能引起全船失电的原因、因此会产生什么后果以及对应的应急处理措施,以此增强学生在面对船舶进入紧急情况时的沉着冷静心理素质以及正确果断的故障排查能力。在《船舶管理》专业核心课教学中,通过引入法国“埃里卡”号油船事故、希腊“爱琴海”号油轮事故、希腊“威望”号油轮事故等案列,教育学生污染海洋环境的严重后果,进而提高学生遵守公约的意识。

2.4 素质拓展,全面开辟第二课堂协同育人新阵地

传统的以教室为主阵地的第一课堂已难以适应新时代高校培养创新性人才发展的需要。相对第一课堂而言,第二课堂摆脱了传统教室的束缚,能够在更开放的环境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动及手能力,助力学生素质拓展。结合专业特点,通过组织学生参加航海系列专题报告、世界海员日活动、全国交通运输行业职业技能大赛、中国海员技能大比武等多种途径,全面开辟第二课堂协同育人新阵地。

3.结语

课程思政建设并不是一蹴即至的,在推进过程中鼓励勇于创新,勇于探索。与此同时,在融入“思政盐”的过程中也需要把握几个原则,一是要用食品盐,禁用工业盐。要以正确的思想为指导,用健康的、积极的、向上的教育资源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导。二是要无痕用盐。思政教育要让学生在无形中自热接收,避免强行灌输,充分发挥教育的隐性作用。三是要精准用盐,适当适量。因课而异,发掘每门课特有的思政题材,把握思政教育所占的比例。

猜你喜欢
专业课专业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思政课“需求侧”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服务学习在高职社会工作专业课内实践教学中的探索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