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基层作风建设走向深入,基层干部队伍的责任心、执行力得到群众认可。但在一些地方,基层干部忙闲不均、人员闲置的现象仍不同程度存在。记者调查发现,闲下来的基层干部呈现出多种类型,有的人习惯做甩手掌柜、有的人以“不懂电脑”为由推脱分内工作、有的人怕担责不敢多干……如何调动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形成人人担当、人人尽责的局面,是基层治理必须回答的课题。(11月29日《人民日报》)
点评:
基层工作头绪多、任务重,总体上看,大多数基层干部常处于辛苦、忙碌的工作状态。一些地方出现人员闲置的情况,和地方上对干部的管理机制不够健全、既有制度执行不到位有很大关系。应当看到,这些现象对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产生了消极影响。长此以往,不仅会带坏工作风气、造成不良影响,更有可能贻误发展机会、损害群众利益。
好干部是选出来的,更是管出来的。正确的用人导向,是对干部最直接、最有效的激励。比如,通过完善考核评价机制,使考核结果与干部的选拔任用、评先评奖等挂起钩来,让有为者有位、让无为者失位。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方能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
纪法约束不可缺少硬度,组织关怀也要保持温度。建立崇尚实干、带动担当、加油鼓劲的正向激励体系,帮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奋发作为,我们就能把正确用人导向、干事创业导向更加鲜明地树立起来,激励广大基层干部奋力担当使命、不断创造新的业绩。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强调:“坚持从实际出发,前提是深入实际、了解实际,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实事求是。”(11月25日新华网)
点评:
深入实际、了解实际,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方法。毛泽东同志在《〈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中写道:“没有眼睛向下的兴趣和决心,是一辈子也不会真正懂得中国的事情的。”邓小平同志常说自己是“实事求是派”,强调“我们改革开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实践,靠实事求是”。回望百年党史,我们党正是靠着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开辟了伟大道路、创造了伟大事业、取得了伟大成就。
深入实际、了解实际,最基础的是摸透“实事”。有调查才有发言权。开展调查研究,近的远的都要去,好的差的都要看,干部群众表扬和批评都要听;可以有“规定路线”,也要有“自选动作”。听真话、察真情,离不开虚怀若谷的胸襟,也需要好学善问的智慧。
深入实际、了解实际,落脚点在于科学“求是”。除了走到、看到、听到,还要想到、分析到,通过深入细致地分析思考,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找到解决问题之道。
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只是思想方法问题,也是党性强不强问题。深入实际、了解实际,不仅是锤炼党性的必然要求,也是涵养作风的必经之路。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才能增见识、长才干,促实干、求实效,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和重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