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传涛 曹明霞
(作者单位:中共东营市委编办)
近年来,中共东营市委编办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以协同高效为目标,以制度建设为抓手,统筹机构编制和干部管理,数字赋能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模式转型升级,提升了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水平。
抓规范,实现“源头管控”。一是管住用编进人“总量”。建立用编进人核准制度,将全年各类用编进人事项全部纳入审核范围,突出机构编制在管理全流程中的基础性作用。坚持从严掌握、优化结构的原则,每年对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招考、引进人才、政策性安置等用编进人事项进行严格审核,确保各类用编进人数量在核准的用编进人计划限额内。二是监控人员调整“流量”。会同市委组织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干部调配工作的通知》,将干部遴选调配纳入用编进人计划管理范围,明确干部遴选调配工作职责分工,理顺工作关系,形成了干部遴选调配由编办守门,各部门共同把关的约束机制。高标准建设了机构编制实名制信息系统,增人入编、减人出编、信息变更、用编审核等业务全部实现在线办理和网上反馈,业务审核办理时间由平均3个工作日缩短到1.5个工作日内。三是盘活空余编制“存量”。为破解无空编事业单位补充急需紧缺人才难题,出台了《市级事业单位周转编制管理办法》,对因事业单位改革、职能转变、清理规范等收回的编制,由市委编办统筹掌握、周转使用。对满编或超编事业单位确需引进人才的,可申请核增人才周转编制,按照“编随人走”的原则单独管理,待单位减员或出现空编后收回。
抓联动,构筑“数据心脏”。一是干部管理“一事联办”。积极适应归口组织部管理新体制,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健全机构编制与人员管理协调配合机制的实施办法》,按照“编制在先”原则,划分招考录(聘)用、调入人员、政策性安置、部门内部人员调整、科级干部调整、市管干部任免等六种情形,规范了协调配合程序。通过加强联动机制建设,实施流程再造,将机构编制实名制数据作为调整人员、配备干部、工资发放、核拨经费等政务管理的“数据心脏”,破除部门间数据壁垒,实现部门间信息数据共享共用、同步更新,使机构编制和干部管理更好统筹起来。二是统发工资“一网联审”。会同相关部门联合印发《东营市市直机关事业单位实行工资统发网上联审的实施意见》,推行了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工资“一件事”改革,以“互联网+信息技术”为支撑,以工资统发大数据为载体,建立了财政统发工资网上联审机制。每月由机构编制部门首先审核锁定工资发放人数及具体人员,以此作为“数据源头”,组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审核工资情况,税务和公积金管理部门审核纳税、公积金情况,财政部门核拨经费。通过统发工资网上联审,有效防止了调离不出编、编制调整不及时、“吃空饷”等违规违纪行为。三是党纪政务处分决定“一体联动”。会同市纪委监委、市委组织部等部门建立干部监督工作联席会议和党纪政务处分决定执行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及时沟通整合干部监督信息,对市纪委监委抄送的党纪政务处分决定,在5 个工作日内办理完成编制调整手续,该出编的出编,该变更职务的变更职务,该变更工资的变更工资,维护党纪政务处分决定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抓监督,打造“阳光编制”。一是落实实名制公示制度。对所有不涉密单位的机构、编制、人员及主要职责等信息,全部在机构编制门户网站进行公示;对所有新入编人员,一律在用人单位实行不少于5 个工作日的实名制公示,公示期无异议方可入编,将机构编制工作“晒在阳光下”。二是丰富社会监督渠道。将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纳入市委党校教学和公务员培训、全市国家工作人员法律知识考试内容,并专门举行了新闻发布会,邀请相关媒体参与,面向社会开展宣讲,保障广大干部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印发了《东营市机构编制监督员管理办法》,从各县区和市直部门单位中聘请熟悉机构编制工作的专家作为市机构编制监督员,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三是开展专项监督检查。将机构编制实名制信息完整度、准确度、政策执行情况纳入机构编制绩效评价、执行情况评估、跟踪问效、审计、巡察选人用人专项检查等工作重要内容,对信息更新维护不及时、不准确、不完整的部门单位,暂停机构编制事项受理,暂停安排下一年度用编进人计划,力促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各项制度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