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街道作为党的基本单位,是党联系广大党员和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党支部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充分发挥社区街道的作用,切实把党员和群众集合起来、发动起来。近年来,在区委的坚强领导和区委组织部的帮助指导下,越秀路街道党工委以党支部为单位,全面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创新基层党建工作,以基层党建带动其他各项工作顺利开展,逐步形成社区党建、楼宇党建、社团党建联动发展的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格局,形成区域化覆盖。
所谓区域化党建工作机制,就是在以往党政工作的基础上,以推进党组织以及服务工作全面覆盖,推进基层党政工作效率的提升,实现区域统筹化的工作新机制。在推行区域化党建的范围内,整合基层党组织中的党员队伍,统一管理、规划统筹,形成党组织以及党员力量的有效整合及优化利用,最大程度发挥党组织的工作效能,实现区域间的联动,扩大服务功能的区域辐射。
要想构建区域化街道社区党建工作,需要对现有制度进行创新、重构,以新制度推动新变化,助力区域化功能的实现。社区区域化党建工作的目标,是从基层入手,以点带面形成区域联动,进而扩散到整个区、整个市,实现一体化转型。因此其核心就是共建、共享,以及共创、共赢。具体工作的开展,不是一个人、一个部门的工作。而是需要整个街道社区的工作人员通力协作,包括街道方面、社区方面以及各党员队伍,这几方面的相关工作制度都应加以创新,才能切实有效推进社区党建工作的区域化发展。
(一)街道方面。街道的党支部应当发挥好组织协调工作,配合上级的工作指示,并适当创新工作模式。强化街道部门在各社区中的领导与组织功能,赋予街道党支部对于辖区社区党员队伍的组织协调权、领导权以及党员指导教育权等。加大对辖区党员党组织的指导、协调工作,参与各社区的建设,以提高街道各社区的整合能力。此外,街道和社区应当是双向互动的,应当加强沟通机制,定期举行各社区和街道的联合会议,有效实现一体化的工作机制。
(二)社区方面。社区应当加强和街道以及社区间的协调配合,并发挥好自己的基层服务作用。为实现这一工作目标,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首先社区应当构建横向的联动机制,以打破原有跨单位、跨职能、跨行业所带来的壁垒。以所在区域为单位,建立其跨越行业的横向联动网络,把区域中相互有关联、有着同一工作目标的党组织力量都整合起来,开通同一网络中单位沟通合作的绿色通道,实现资源共享,将我党的基层工作指导共享到网络中。可采用统一的平台,如微信群、公众号等实现共享,或构建区域内党建工作联络站,各相关单位可以此为平台加强联系与协作。2.打造和谐共进的工作机制。通过制度规定的方式,允许社区以及街道的一些党建资源,可以共同使用与管理、明确共有共享的性质,采用使用权、所有权相互分离的新形势,打造和谐共进的工作氛围。3.加强区域化意识。在同一区域的各基层党组织,要有统一的利益追求、工作目标,以此作为纽带,能够使区域化进程事半功倍。社区的党员队伍要有这样的认识,加强宣传,增强认识,能够自觉接受街道的指导和协调工作,积极配合,自觉提供各方面支持。
(三)党员方面。街道社区的党员要积极发挥自己的模范带头作用。区域化党建工作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因此各单位党员不仅要加强协作形成区域联动,还始终坚守为群众服务的工作初心。党员要和群众形成联动,和群众打成一片,在沟通中了解民心,在服务中牢抓民心。可通过建立群众服务站等方式,联系党员和群众。同时再配合一些激励机制、评星机制,激发党员积极参与的工作热情,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各党支部严格按规范做好党员管理工作,定期开展党员组织关系集中排查,健全党员台账,对离退党员、流动党员、企业党员和社团党员进行分类管理,确保每名党员都纳入党组织的有效管理。“两新”组织方面,楼宇社区各党支部积极开展“党员回家行动”,帮助楼宇内百余名党员转递组织关系,使更多的党员回归组织。文化社团联合会党组织根据社团中党员分布广、流动快的特点,探索实行“一方隶属,双重管理”的党员教育管理模式,未转移组织关系的党员,凭借党员证明信,参与联合会党组织的活动,接受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和服务。通过这种方式,最大程度壮大党员队伍,使区域内的党员都能参与到区域化党建工作机制中,通过队伍的不断壮大,为党建工作提供有利的人力支撑。
(一)从严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认真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要求,落实党组织书记履行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职责,进一步健全党建工作“联述联评联考”机制,全面推行党建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健全承诺、述职、评议、考核、问责“五位一体”责任体系,层层签订党建工作责任书,形成“党工委—社区党委—基层党支部”三级责任体系。
(二)严格选强培优党组织书记。党组织书记肩负着重大的工作责任,抓住党支部书记这个关键,年内轮训一遍,组织他们先学一步、深学一层,引导他们紧密联系实际,用身边故事、群众语言带领支部党员一起学习。针对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力量薄弱的实际,精心选派有管理工作经验、热心服务企业的机关和社区党务骨干,深入各党支部帮助支部书记开展党员教育工作。
(三)规范党员发展工作。严格规范发展党员工作,认真履行发展党员各项流程,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严格实施“推优”制度,特别是在“两新”组织中积极开展“把党员培养成为骨干,把骨干培养成为党员”的双向培养工作,注重在积极工作、甘于奉献的基层工作者中发现、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引导优秀的青年骨干向党组织靠拢。目前,全街确定积极分子29人,发展银河文化社团联合会中3名社团骨干入党,商务楼宇中已有39名企业员工递交了入党申请书,3名优秀青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四)紧抓教育管理,突出学习的主线。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将“三会一课”按季度、按月份安排好、组织好,分专题组织党员集中学习,确保每次学习有主题、有讨论、有收获。以党支部为单位,如实记录《党支部工作手册》,每月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建立党日活动预告、报备制度,做到工作有计划、有记录、有总结,既做好“规定动作”,又做好“自选动作”。根据不同类型基层党支部担负任务和党员特点,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分类教育,特色培训。对党员干部要“组织精学”,对年老体弱党员及外出党员,以入户走访、电话宣讲等方式“上门送学”,对非公企业党员依托楼宇社区党委采取见缝插针、小型灵活的“课堂专学”,对银河文化社团联合会党员发挥文艺骨干作用,深化音乐党课、剪纸党课等“特色活学”。最后基层党支部结合实际情况建立了党员微信学习群,实时推送学习信息;指导党员利用远程教育平台、“党员小书包”APP等进行网上学习、异地学习,方便党员随时随地接受教育。
(五)抓监督检查,突出落实主线。为充分发挥党支部教育管理党员的主体作用,街道党工委专门成立督导组对各基层党组织进行不定期督查,确保“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真正落实到每个支部、每名党员。一是落实“三会一课”纪实报告检查制度。各党支部要年初制定年度“三会一课”计划,年底全面总结“三会一课”落实情况,报上一级党组织备案。对没有正当理由长期不参加组织生活的党员,以及不按规定开展组织生活、开展质量不高、没有记录、瞒报虚报的党组织,严肃批评教育,责令整改;情形严重的,严肃追责问责。二是落实主题党日制度。结合实际每月相对固定一天,以党支部为单位组织开展集中学习、民主议事、志愿服务等活动,灵活运用故事会、报告会、典型访谈等多种形式开展组织生活,落实主题党日活动预告、报备制度,全面实行纪实管理,做到事前有计划、事中有记录、事后有总结。三是全面建立党员档案。如实记载发展党员工作情况,对基层党组织开展党的工作、党员参加组织生活等情况进行跟踪纪实和痕迹管理,及时发现和解决苗头性、倾向性问题。
综上,区域化党建工作需要加强自身的工作建设,重构工作制度与内容,并能够扎根到群众中。一方面,加强党员管理与教育,不断壮大党员队伍,联动区域内的各党组织与党员人才;另一方面,要加强和群众的联系,聆听群众的诉求,在为群众服务的过程中拉近和群众的距离,凝聚人心,为群众排忧解难,促进基层各党组织以及广大群众共同形成区域化结构,更好地提升街道社区党组织的工作质量,凝聚人力,为我党的基层建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