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开新 陈学亮
甘肃省临泽县农业综合开发服务中心 甘肃临泽 734200
2019年以来,临泽县坚持问题导向,针对群众反映集中的土地碎片化、机械化程度低,劳务用工较高、玉米制种增产不增收等问题,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实施,深入村社开展走访调研,认真研究制定对策措施,通过采取连片平整、定等分配、租赁置换、集中流转等模式,对土地进行平整后,配套节水灌溉设施,推行高标准农田水肥一体化种植模式,全力推进“一户一块田”改革,为促进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临泽县位于河西走廊中段,总面积2729平方公里,辖7个镇、71个行政村,总人口1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9.7万人,耕地面积46.54万亩,是传统的灌耕农业区,先后被确定为国家级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和全省新增粮食生产能力大县、肉牛产业大县、蔬菜产业大县等。2015年2月被确定为张掖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核心区,2015年11月被确定为省级农业科技园区,2019年11月被认定为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2019年,全县农业增加值达到19.96亿元,农村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5932元。2019年临泽县组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2753.33,其中高效节水2440hm2,其他高标准农田313.33hm2,概算总投资5475万元,其中:中央资金4325万元,省级资金374万元,县级配套资金275万元,县级整合资金501万元。
一是超前谋划规划,以高标准高站位设计引领项目实施。临泽县人均耕地少、土地碎片化程度高、外出务工人员多,在项目实施中按照全县一盘棋的思路,超前谋划、梯次推进,将土地资源潜力大、地力相对较好、地面相对平整并已配套有机井等条件较好的片区设定为项目先行区。按照基本达到“土地平整条田化、道路相通硬质化、沟渠相连衬砌化、农田作业机械化、农田防护林网化、农业措施现代化”的建设标准,积极推进“一户一块田”改革,在规划设计中邀请党员、群众代表共同参与,配合设计单位科学规划、合理设计,在尽可能满足群众意愿的同时,最大限度满足现代农业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生产的需要。在土地平整中,积极推行开槽取土、表土剥离等方法,保持地力均衡。土地平整后,全部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既做到了科学施肥、合理节水,又能最大限度的保护土壤,保护环境。
二是坚持群众主体地位,以广发动全参与提升建设水平。项目实施任务下达后,各镇和项目村组织专门力量,通过召开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并组织项目区干部、群众赴周边县区实地观摩学习,使干部、群众深入了解和掌握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有关政策,打消了心头的顾虑和担心,认识到了“一户一块田”的优势。特别是通过充分发挥村、社干部、党员等群体的带头示范作用,为项目顺利实施奠定良好基础。项目实施过程中,针对出现的地力强弱不均、土质有好有坏、交通有远有近等重重矛盾,在项目实施之前,就以社为单位,对农户承包土地现状进行摸底调查,核实面积、地块四至,逐户登记造册,张榜公示。同时,按照承包关系、土地性质、以社互换范围“三个不变”原则和“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要求,多次召开群众会议,广泛征求意见,真正做到“大家的事情大家说了算”。
三是坚持顺应发展趋势,以规模化集约化构筑竞争优势。我们紧抓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这块金字招牌,发挥我县完善的农业科技和基础设施优势,积极推行“一户一田”改革,提高土地利用率、产出率和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力推广种植机械化、田间管理标准化和农业物联网等技术的应用,加快产品“三品一标”认证,提升农产品市场占有率和核心竞争力。在抓好面上工作的同时我们狠抓典型示范,将沙河镇西寨村平整好的66.67hm2土地作为“智慧农业”水肥一体智能化试点,配套水肥自动化管理系统,根据田间土壤水分监测结果、作物需肥规律,科学设置周期性水肥管理计划,使农作物水肥管理实现自动化,进一步节约了劳动力投入,较好的发挥了示范效应。
一是化零归整,让有效耕地面积“多起来”。“补丁地巴掌田,大型机械作业难;斜尖子边界多,种植管理费用高;药乱打、肥乱施,一轮灌水跑断腿;不好犁不好耙,为争地边去打架”这是以往临泽县农业生产的真实写照。通过推行“一户一块田”改革,将“巴掌田”聚成“一块田”,众多田埂垄沟、碎田边界、尾水沟渠、田间道路得到平整复垦,2020年建成的2256.67hm2高标准农田新增耕地130.3hm2,新增耕地率达到4.73%。
二是试点先行,让基础设施条件“好起来”。按照“试点先行,逐步推广”的原则,优先选择群众改革创新积极性较高、地力等级差别不大的鸭暖镇大鸭村为试点,采取技术力量优先倾斜、机械设备优先配备等措施,优先支持“一户一块田”改革,配套建设高效节水滴灌设施,改善薄地、洼田地力和沟渠、道路等基础设施,实现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使项目区基础设施条件得到了显著改善,有效发挥了“小试验、大方向,探路子、作示范”的引领作用,为大力推进“一户一块田”改革探索了模式、积累了经验。
三是节本增效,让生产经营成本“省下来”。承包地并块整合,架设水肥一体化滴灌设施后,极大地方便了大型农业机械作业,我们积极探索“一户一块田”现代化种植理念,通过与农机、植保等新型经营主体合作,推行土地托管等新型经营模式,助推了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健康成长,通过采取统一耕作播种、统一灌溉施肥、统一田间管理,逐步解决了文化程度低不会种地、年纪大无人种地、成本高不愿种地等问题,专业化服务得到了广泛推广运用,减少了群众在耕种、灌溉、收割等环节物力、财力、人力的投入,每公顷耕地平均节省工时30个、节水3450m3左右、节肥225kg,每公顷节省成本4500元以上,增收6000元以上,真正实现了农民节本增效、增收减负。
四是生产互助,让农业矛盾纠纷“降下来”。土地零碎、四邻较多,群众常因机收、耕播、灌溉、施肥等问题发生地界纠纷。“一户一块田”改革后,以村社为单位探索推行“生产互助”模式,组建农业生产互助小组,按照农事农时,配合大型农机进行联种联管联收,让农机、农民、农具协同发挥作用,推进农业生产要素整合,有效解决农户因挤埂占路等引发的纠纷,进一步促进农村和谐稳定。
五是因势利导,让土地流转经营“快起来”。土地流转普遍存在农户之间“零租金”、集中流转“哄抬地价”和专业合作“一地难求”现象。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推行“一户一块田”改革后,新型经营主体和龙头企业流转连片土地发展规模化种植的热情明显高涨,各项目村采取“公司+合作社”“合作社+农户”等模式,积极推动农业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发展,引导群众转变思想观念,进一步释放土地束缚下的农村劳动力,为最终实现土地大面积集中流转、集约化经营奠定了基础,2019年已建成的2256.67hm2高效节水高标准农田集中流转266.67hm2,流转率达到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