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宇通实验学校 冯 锟
新时期,无论是核心素养的提出,还是课程改革的需要,都在强调“立德树人”对于一个教师学科教学工作的引领性。初中历史教师要将其融入具体教学实践中,丰富、升华课堂内容和形式,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最终提高教学质量。
例如,笔者在教学统编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工业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时,将其改为《向马克思学辩证》。设置的驱动任务是在《共产党宣言》中找辩证的案例,用辩证的观点分析工业革命和国际工人运动。
辩证唯物主义历来强调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去辩证地看待问题与解决问题,避免全盘肯定或全盘否定。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用辩证的、全面的、发展的观点来评价事物和问题,为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提供保证。在我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曾出现了许许多多名垂不朽的豪杰志士和英雄人物,比如精忠报国的岳飞、抗倭名将戚继光、成功收复台湾的郑成功、“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等。即使各自所处的时代和历史背景不同,但他们有着共同的远大的抱负和崇高的信念,他们是我国历史上真正的英雄。以《金与南宋的对峙》《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的教学为例。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适当为学生讲解一些这个时期的民族英雄。比如文天祥在率部向海丰撤退时兵败被俘,服毒自杀未遂,被押送到大都。元世祖又让降元的宋恭帝赵显来劝降,文天祥痛哭流涕地说:“圣驾请回!”文天祥被囚禁四年,经历种种严酷考验,始终不屈,“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就是在狱中所作。1283年,文天祥从容就义。一介儒生,铮铮铁骨,由此威震霄汉。通过这样的讲解,让学生深刻感受其高尚的品格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并且引导学生去辩证地看待历史细节。
传承红色基因也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能激发学生独特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艰苦奋斗精神。教师可以在统编历史八下的教学中对学生开展革命传统教育,让学生通过教育来铭记艰难的历史岁月,铭记革命先烈和民族英雄所做出的贡献。以抗日战争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将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进行比较,最终启迪学生认识到共产党的队伍是全心全意为人民的队伍,具备艰苦奋斗、全心爱国的红色基因,鼓励并将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一直发扬下去。教师要充分借助多媒体技术,寻找展现红色精神、展现革命主义的精品视频,时长控制在2分钟左右。引入老红军、老战士的回忆录,通过人物点评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远大抱负,坚持不懈地追求人生理想,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爱国主义是每个时代亘古不变的话题,是所有教师教书育人的重要标准和原则,也是初中历史德育教育的重要体现。因此,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渗透具体的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在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正确理解“国家”的概念,真正明白什么是爱国,什么是国家荣誉感等,从而培养他们深厚的爱国之情。以《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教学为例。这一单元涉及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相关内容,这是中国国门和国土受到侵犯的重要事件。因此,教师要注重对这一部分内容的讲解。如鸦片战争后所签订的《南京条约》,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签订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瑷珲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通过一系列真实历史事件的讲解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将对国家的热爱转为持续的学习动力。
总而言之,初中历史教师要有学科育人的思维,要有立德树人的信仰,要认真思考这门学科的德育功能,通过教学让学生时刻感受到我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人文内涵和德育价值,从而培养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让学生在掌握历史知识体系、能力体系、逻辑体系的同时,还能够掌握价值体系,促使学生在学科学习中受到更好的德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