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法庭建设与布局研究

2021-11-24 13:11:31黄兴岗
法制博览 2021年15期
关键词:人员配备人民法庭法庭

黄兴岗

(崇左市江州区人民法院,广西 崇左 532200)

一、人民法庭建设与布局的现状

人民法庭的基本现状:在立案形式上更加便民,实行网上立案,将便民诉讼与审判流程的规范化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简易程序的适用率较高。由于绝大多数案件适用简易程序,大大缩短了审限,大大地提高了办案效率。实行法庭审理与巡回审理并举的方式,对边远地区,尤其是涉及诸如赡养、抚养等弱势群体案件,派出巡回法庭就地审理。在硬件设施上,法庭基础设施建设总体上得到加强,人民法庭的办公用房、办公设备等硬件设施和办公电脑、网络化建设等方面较以往有较大改善,但办公条件和后勤保障方面还是有所欠缺。[2]

二、人民法庭建设与布局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一)案多人少,人员配备不足

从C市的基层法庭人员配备上来看,大部分法庭都是实行1:1:1:1制度,即一个法庭一般配备一名法官、一名法官助理、一名书记员、一名法警的人员配备模式,少部分法庭则没有法官助理。尽管在人员配备上已经符合司法改革的新要求,但是面对现今案件量逐步增长的趋势,人员配备不足逐渐凸显,例如C市的J基层院在法庭建设上,每年在其T法庭的收案数有两百件以上,对此,案多人少的问题严重突出。此外,T法庭离县城较远,干警花费在路上的时间也较多,在案件办理上就显得尤为困难。在一个普通案件中,经过送达应诉材料、开庭、送达裁判文书、结案、案件装订等阶段,往往都会花费大量的时间,且乡镇法庭建在乡村,在C市的大部分乡镇都为山区居多,道路崎岖,有的村屯较为边远,大部分的案件出现送达难的情况,四个人兼顾送达与审判工作等难免显得力不从心。因为工作的繁杂,审判人员的分工上也较为模糊,除开员额法官担任审判员职位外,其他人员一般都会兼顾其他工作,因此,基层法庭干警的工作压力相比于院部干警的工作压力要大,这就出现了部分外地干警以及聘用的干警在基层法庭工作一段时间后选择辞职的现象,导致了基层法庭人才的不断流失。

(二)设施设备较落后,达不到信息化建设的要求

基层法庭建在乡镇,受交通条件等所限,大部分法庭还未能连接上局域网,因此对于上级法院召开的视频会议根本无法参加;在信息化时代,对于案件的审理更讲究透明度,遵守公平公正公开的基本要求,但因为经费有限,大部分乡镇法庭无法配备庭审直播设施设备以及语音转换设备等;部分法庭办公环境的建筑设施仍较为破旧,干警的住宿条件较为艰苦。人民法庭一般离县城都有一些距离,部分法庭配有法庭专用车辆,但一些法庭没有配备车辆,在一些案件的办理过程中,如需要送达案件等只能使用干警的私人车辆,使用私人车辆就容易产生一系列问题,如费用支出等问题,会消磨干警的工作积极性;此外,人民法庭因为缺少相应的设施设备,难以采用电子送达等方式,达不到信息化送达方式。因此,一系列的客观条件,导致了乡镇法庭在信息化建设上仍有更大的进步空间。

(三)与当地各部门缺乏沟通交流

人民法庭是基层法院的派驻机构,其仍是基层法院的一个部门,人事任免以及重大决策部署等仍是遵从基层法院的指挥,且人民法庭的工作也较为单一,案结事了,把纠纷解决在一线是人民法庭的职责所在。人民法庭在工作上与乡镇的各部门一般都不会有太大的交集,除了一些案件的需要才与当地相关部门沟通外,一般都是与辖区单位关系定位不明,各自管理各自的事情,各办各案,由于缺乏沟通交流,在各种处理结果上互相矛盾的现象也会时有发生,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人民群众的诸多不满。加之部分人民法庭没能充分运用民调组织,一般的民调人员在当地都是有一些个人威望,如村委主任、村民小组组长等人员,如若邀请此类人员担任特邀调解员,这会更有利于案件的调解,但是大部分法庭与村委间缺乏沟通交流,在案件办理过程中难以及时地了解当事人的基本情况,影响到了案件的审判质量。

三、解决方法

(一)加强人员配备

增强基层法庭的人员配备,保障基层人民法庭能更好地把纠纷解决在一线。虽然1:1:1:1的模式符合司法体制的客观要求,可是在相比于院部来说,部分人民法庭的法官一年要承办的案件量在两百件以上,而院部的法官一年所承办的案件少于此,因此,应当在1:1:1:1模式的基础上根据案件数量适量地增加人民法庭的人员配备。对于新进的人员应当分派到基层法庭接受锻炼,基层法庭是锻造人才的熔炉,有过基层法庭工作经历的干警对于日后处理各种矛盾纠纷会显得游刃有余,普遍推行新近人员到基层法庭锻炼的制度;同时,还应当定期在基层法庭与院部之间的各部门进行轮岗换员,提升基层法庭人员的流动性。另外,还应当充分利用当地的人民陪审员实质性地参与到案件的审理当中,充分利用人员陪审员的审判资源。

(二)加强信息化设备,提高信息化应用能力

信息化建设是司法现代化的基本要求,推行法院智慧化、信息化工程是大势所趋,人民法庭在建设过程中应当把信息化建设作为重中之重,下大下足功夫推进人民法庭信息化建设,建设好信息化人民法庭,对于审判质量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第一,要实现办公设施设备现代化,及时更新人民法庭的办公设施设备,在基础设施上达到现代化的基本要求,拥有现代化的设施设备,才能在案件的信息录入上以及案件的分析处理上提供最基本的硬件设备保障;第二,要实现庭审设备的现代化,庭审直播是目前信息化的一大要求,这关乎案件审理的透明性问题,加上人民法庭处在乡镇,在比较闭塞的环境下,案件审理更应公开透明,在设备上实现庭审的同步录音录像;第三,不断加强审判软件开发,实现一站式审判服务,如实现网上立案功能开发,案件流程公开系统开发等功能,提高信息系统处理能力,不断提高办案质量。

(三)探索建立跨部门联动,充分合理运用网格员

坚持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探索多部门联合处理化解纠纷机制。因为人民法庭属派出机构,大部分基层法庭都是实行“单兵”作战模式,即除了担负审判任务外,一般较少参与所在地的相关治理活动,与当地相关部门缺乏沟通交流,因此,人民法庭应当加强与当地相关部门沟通,完善多部门联动,这对于建立突出事件应急机制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还应建立派出所、乡村民调组织多部门参与的司法调解,不断提高审判质量。在C市的大部分基层法院都建立了网格员制度,邀请当地的村支书、村民小组组长等担任网格员,在案件送达、调解等邀请网格员参与其中,通过网格员能准确及时地了解当事人的基本信息,在送达方面有利于解决送达难问题;同时,对于所邀请的网格员都是当地较为有影响力的人员担任,通过网格员在当地的个人威望也有利于案件的调解,有利于有效地化解邻里纠纷等。

四、结语

基层法院是人民群众实现权利救济的第一道防线,人民法庭则是这第一道防线的前沿阵地,人民法庭的建设与布局关乎着这道防线的安危。如何科学规划人民法庭的建设与布局是司法制度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人民法庭不仅仅是担负着审判任务,还担负着助力乡村振兴的艰巨使命。树立服务国家发展大局,提供司法智慧参与到乡村治理当中,把司法权延伸到乡村治理中,充分地运用司法智慧将司法服务和司法保障贯穿于乡村治理的各环节,在审判中注重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政治效果的统一。人民法庭在新时期下可谓任务重大,使命艰巨,因此,从长远发展来看,人民法庭的人员配备、硬件设施建设、法庭文化建设等都是在司法改革中值得考量的问题。在我国广袤的乡村社会中,受乡规民约、乡俗习惯、道德共识等影响,在推进法治社会的进程中仍难免会受其影响,面对这些纷繁复杂的冲突,人民法庭如何直面解决,如何有效地化解,将冲突转化成一种融合的氛围,这都是对人民法庭的巨大考验。因此,面对这一系列的问题,人民法庭的建设与布局值得我们关注,这也应是我们不断研究的课题。

猜你喜欢
人员配备人民法庭法庭
创建枫桥式人民法庭 打造多元解纷新格局——阜平县人民法院诉源治理工作纪实
China's great achievements in eliminating malaria了不起的医学成就
China's great achievements in eliminating malaria
法庭不需要煽情的辩护词
上法庭必须戴假发?
北京市门头沟区法院潭柘寺人民法庭日前揭牌
法庭内外(2017年7期)2017-08-01 11:34: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人民法庭(1949—1954年)
法律史评论(2017年0期)2017-07-09 03:43:52
法庭争孙究竟为哪般?
公民与法治(2016年7期)2016-05-17 04:11:15
铁路机务系统控制成本的管理
国有企业财会部门内部岗位职责划分及其人员配备合理性研究
财会学习(2015年12期)2016-03-01 05:3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