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学实际需求背景下教师的专业意识

2021-11-24 11:34:21刘刚四川成都市锦江区嘉祥外国语高级中学
教书育人 2021年34期
关键词:优质育人意识

刘刚 (四川成都市锦江区嘉祥外国语高级中学)

教师的专业性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中,与教育教学实际要求和需求必须相匹配的思想、道德、理念、观点、意识、认知、能力、情感、精神;所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规范和规律;必须掌握的学科知识与方法,教学方法、方式、技能;应具备的教育教学智慧和文化素养等诸多内容。因此,教师的专业性内涵十分丰富。

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是建立在专业性之上,缺乏专业性,教育教学工作就缺乏核心支撑,就没有存在的意义和生命价值。因为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专业能力体现着一种使命感、责任感、职业态度。专业能力是教师的一种尊严、品质、气质、品位、价值、直接影响着教师学术地位的高低和生活幸福指数。

教师的专业性具有明显的复合特征。因此,作为从事基础教育的一线学科教师,必须从众多丰富而动态专业内涵中,准确选择符合自身实际条件,满足实际工作要求为发展方向,做到内容务实、路径多元。通过深刻的学习、专业的培训、精准的指导、准确的引领和不断的实践,逐步形成和发展自己教育教学的专业素养和专业品质,让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更专业、更优质,用专业的品质和能力拥抱辉煌美丽的教育人生。

在教师的专业发展诸多内涵中,专业意识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核心要素,占有特殊的位置和具有关键性的基础作用。教师的一切教育教学行为起着支撑的重要作用。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都受其影响。因此,在专业发展中专业意识是教师必须首先要解决的根本性问题。

意识对人的行为具有独特显著的指导作用。在某些特殊情况或者环境中,意识可以直接内化为一种问题解决的能力。教育教学是专业性要求非常高的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作。因此,具有强烈的相关意识是保证教育教学工作优异品质和体现专业能力的基础和前提。否则,面对学生和教学工作,不知前行的起点和行进的明确方向。本文根据基础教育教学工作特点和具体的工作需求,从以下六个主要方面论述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专业意识:

一、牢固的育人意识

教育的本质是塑造人、培育人、改变人、发展人、完善人,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孕育、潜能的开发、素养的培育、文化的传承,目的是为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为国家培养合格的人才。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的具体实践中,育人是第一位的,教师必须首先牢固树立强烈的育人意识。育人是一切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和生命,缺乏育人意识,教师教育教学工作就会出现问题甚至迷失方向,所做的一切工作从根本上失去实际意义。因此,育人意识是教育教学和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性问题,不能有一点含糊和受到丝毫的弱化。树立牢固的育人意识是教师专业意识的核心。

二、强烈的敬业意识

敬业的前提是对教育的热爱,有了对教育的热爱,才能具有真正的教育情怀,才能有正确的行动和行为,才能不计教学工作的辛勤困苦,真正做到全心全意地投入、兢兢业业地教学、勤勤恳恳地育人,在教学工作中不仅热爱,而且投入,不仅尽责,而且求精。有了敬业的意识,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就能自觉自律、积极进取、探究创新、有效付出,智慧奉献、恪尽职守、臻于至善、追求卓越、奋发有为。这就是教育教学中教师必须具备的敬业意识。没有这样的意识,就没有敬业的精神和实际行动,教师对教育教学的热爱、付出、奉献就是一句空泛的口号。没有责任心,传道解惑的质量十分低劣,教学效率低下,对学生是一种严重的伤害。

三、优质的服务意识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是提供服务的组织者、引领者和课堂情境的创设者。教师教学工作中的一切都不能脱离学生,必须符合学生的实际状态,服务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满足学生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认识世界——情感世界、内心世界、精神世界的真实需求。教师提供的服务应当最大程度地实现优质化。课堂情境要宜心宜思,学习氛围浓厚,师生关系和谐融洽,能引发学习的冲动和行动,想学、愿学、乐学、会学、善学;教师的教学方式灵活多样,为学生所接受、所喜欢、所赞扬;教学中提供的方法和输出的信息真实精准,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真正懂得登高而招、顺风而呼的道理,在实际问题的分析处理中真正做到举一反三,这就是教育教学中教师不可缺失的优质服务意识。这里的服务意识是基于对教育内涵的深入挖掘,对学情的深入探索,对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深入理解。在当前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这种优质的服务意识怎样强调都不过分。没有这种意识、高质量的教学永远是一句空话。

四、兼容的渗透意识

学生的素质发展和素养提升必须是全面和谐发展的,包括认知、心理、人文、思维、精神、情感、技能等各个方面。因此,学科教师应当是一个既有坚实学科知识又有优秀传统文化和人文情感的复合型教师。只有这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才能摆脱单一狭隘的学科知识传道解惑,真正做到在学科知识的教学中自然地跨越学科与学科之间,学科知识与优秀文化以及人文情感之间的壁垒界沟,恰当有效地实现渗透与融合,这是现代教育的发展对教师教育教学时代的必然要求。教师的教育教学要与时俱进、保持时代的活力和生命力,兼容的渗透意识,它是新时代教师专业意识中充满生命活力的内涵和标识。

五、厚重的情感意识

教学纪律的制定是为了保证教学的顺利开展,对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一定作用。对高质量的教学不起绝对作用。因为教学纪律并不能完全防止、解决和化解教学中出现的所有问题,固化的教学纪律在学生动态的学习心境和情绪面前起不到真正调控和化解作用。而且纪律不能从内心深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也不能依赖纪律去提升学生对学习的热度和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关系。也就是说,高质量高效率的教学单凭纪律的约束是无法实现的。高质量高效率教学的实现是任何一个学科教师必须深入研究并努力实现的教学目标。古人说,善教者使人继其志。爱其师、信其道。这就是说,善教者必须首先是一个受学生爱戴,是学生可亲可敬的人,这是确保实现优质高效教学的前提保证。因此,面对学生,善教者必须是一个富有情感、充满爱心、具有微笑的知心朋友和导师。教师要善于以爱润育学生心灵,以丰富情感激扬学生热爱学习的动力,取得学习成功的自觉和自信。教师要想真正走进学生心灵,实现高效优质教学,就必须具备高情感意识并真正投入高情感行为。

六、生态效率意识

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高低优劣体现着教师教学的生命价值,是教师最为核心的专业竞争能力。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率是教师教学的必须追求。但是,高效率必须是以优质、生态为前提,离开这个前提,高效率是没有多少优质意义的。课堂教学的高效率必须是在生态课堂情境中获得实现的。课堂的优质性和生态性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坚持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创设有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地发挥,有利于学生按照自己有效的方式真正实现自觉学习、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参与互动的和谐人文环境。教师通过多样化的问题驱动和引导,将认知引向深入,将理解引向精准,将感性引向理性,将思考走向深刻,将思维推向高阶。学生才能学得主动、学得生动、学得灵动,才会学有所获、学有所悟。因此,对于教学,教师不仅有强烈的效率意识,还要有鲜明的优质生态意识。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教师的教学效率既高效又优质。

教师的专业意识是教师专业能力的一个核心要素,对教师的一切教育教学行为起着支撑和引导作用。作为一个从事基础教育的一线学科教师,在教学实践和专业发展的过程中,要有明确而清晰的认识 ,并且做到真正固化、积极强化、逐步深化、

不断优化,让自己的教学素养更厚实、教学视野更高远,教学能力更出色、教学水平更显著,教学效果更丰硕。

猜你喜欢
优质育人意识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中国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 06:16:28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果桑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四川蚕业(2022年1期)2022-06-06 02:04:16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教育家(2022年18期)2022-05-13 15:42:15
夏季管得好 酥梨更优质
今日农业(2021年15期)2021-11-26 03:30:27
蔬菜桑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四川蚕业(2021年2期)2021-03-09 03:15:36
浅谈如何优质开展“三会一课”
活力(2019年15期)2019-09-25 07:21:20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人大建设(2018年2期)2018-04-18 12:16:53
意识不会死
奥秘(2017年11期)2017-07-05 02:13:08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人大建设(2017年9期)2017-02-03 02:5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