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濉溪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探讨

2021-11-24 11:03:53刘永霞
活力 2021年18期
关键词:濉溪县长三角优势

刘永霞

(中共濉溪县委党校,淮北 235100)

一、中国长三角一体化背景

首先,从国际形势来看。一方面,当前国际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新一轮的科技革命方兴未艾,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经济全球化也随之迎来周期性的深度调整。近几十年来,得益于各种先进技术的应用,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推动了国际社会分工进一步细化,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都参与到了全球化当中,并在全球产业链分工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纷纷把一部分制造业“搬”到一些发展中国家,利用这些发展中国家的廉价的土地和劳动力资源等条件,把生产环节转移到国外,而自己则专门从事研发等活动,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据了高端位置,获得了比较丰厚的利润回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时,中国工业发展可谓是“一穷二白”,1978年以来,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中国通过实施“大进大出”的出口导向战略,创超了中国制造的“中国奇迹”。据工信部报道,2019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的比重已经达到28.1 %,我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是当之无愧的“制造大国”。但是也要看到,一方面,在长期的国际贸易过程中,中国很多企业缺乏品牌意识,核心竞争力不强,导致中国制造往往成为“廉价”的代名词,大多数产业处于产业链的低端,只能在国际分工中获得很微薄的一小部分利润。另一方面,中国的快速发展引起了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畏惧,中美贸易摩擦、“中国威胁论”,导致世界全球化进程遭遇“逆流”。由此可以预见,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趋势仍然会持续甚至加重。多种现象表明,我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国际新形势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在进一步加大,这对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促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构建统一开放的国内大市场提出了新的要求。

其次,从长三角自身发展来看。一是长三角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地带,一直以来,历史上流传着“江浙熟,天下足”的谚语。现在,长三角地区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及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中更是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战略优势显而易见。二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各项发展指标都排在全国前列。长三角地区经济总量约占全国经济总量的1/4,每年研发经费支出约占全国的1/3,进出口总额约占全国的37 %,外商直接投资额约占全国的1/4,拥有汽车、船舶、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生物科技、有色金属工业等方面的基础优势和产业优势,是我国重要的制造业集群地之一。长三角地区在具备良好发展基础的同时,也面临着区域内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区域内歧视性、隐蔽性的市场壁垒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阻碍了市场的公平竞争;区域内一体化的共建共享机制还有待健全,改革进入深水区,容易做的已经基本完成,再向前一步就面临深层次的障碍。面对这一系列问题和挑战,亟须破除区域内、地区间各自为政的错误认识,引导各地区找准自己的位置和比较优势,加快构建区域内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而关于长三角一体化的理论研究,在20世纪90年代,费孝通就对长江三角洲进行了系统的考察,从而成为我国第一位提出长三角一体化这一概念的专家学者。以上资料表明,长三角地区具备实现区域一体化发展的现实和理论基础。面对新形势,我国实施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是抓住机遇、面对挑战的主动选择。

二、濉溪县经济发展现状

近年来,濉溪县牢牢把握“工业强县”主战略不动摇,一心一意谋发展,近年来的发展表现可以说是可圈可点:2020年,濉溪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91亿元,“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6.8 %,连年稳居全省十强,财政收入42.2亿元;一、二、三产业结构之间的比例为11.0∶49.4∶39.6,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为208.1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为59.9亿元;农产品加工业位列全省20强,被认定国家级龙头企业一个、“中国驰名商标”两个。濉溪县已经形成了煤化工及精细化工、装备制造、铝基新材料、农产品加工、煤电及矿产采选五大主导产业。围绕“工业强县”主战略,濉溪县大力推进精准招商、产业招商、以商招商措施,“十三五”期间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51个,利用省外资金688.8亿元,外资8.6亿美元。在取得辉煌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长期以来,濉溪县产业结构粗放、质量效益低下的状况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具体表现如下。

首先,产业处在产业链的中低端。目前濉溪县的产业主要以中间产品、加工制造为主,引领全行业发展、辐射全产业链的龙头企业还比较缺乏,产品的附加值不高,收益也往往不多,限制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其引领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其次,急需加强高端人才的引进力度。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业等领域的人才还比较短缺,虽然濉溪县近年来引进了部分高端人才,但是总体来说,人才引进力度还有待加强,创新团队的保障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以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为例,目前铝基新材料、新能源等行业人才总量整体来说不小,但是人才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高精专方面的人才还不多。最后,企业的生产经营压力在进一步加大。受新冠肺炎疫情、经贸摩擦等风险因素的交织影响,经济下行压力逐步加大,由于民营企业对抗风险的能力较弱等特点,经济下行对其产生的影响也比较大。面对上述发展压力,濉溪县必须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战略为契机,发挥自身特色优势,主动融入,推动县域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濉溪县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对策

(一)提高认识,凝聚共识。

濉溪县委县政府应充分认识到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紧迫感,对全县科级干部分批次、有重点地举办关于长三角一体化的培训班,邀请领域内知名专家学者进行有关长三角一体化政策的解读,带领广大干部外出,到长三角城市群进行参观考察,学习成功经验,找出适合濉溪发展的思路方法,真正把全县领导干部的思想统一到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上来。同时,还要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集思广益。必要时可向全社会公开征集有关濉溪县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重点课题,群策群力,共谋濉溪大发展。

(二)重点突出,分批融入。

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逻辑要点在于充分利用各自的资源禀赋条件,发挥比较优势,明确各城市之间的分工与协作机制。在这个过程当中,濉溪县必须坚持全领域、全方位融入并充分发挥濉溪当地的特色优势,集中优势资源,取长补短。首先,思路要确立,全领域、全方位融入并不意味着所有行业、所有领域在同一时间马上全部面对准长三角一体的标准,这需要结合濉溪县目前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选择、有重点、有步骤地分批融入。其次,重点要突出。要紧扣“一体化”“高质量”两个关键词,根据濉溪实际,找准可行的突破口,可在科技创新、产业合作及制度标准化等方面率先形成突破,为实现濉溪高质量转型崛起注入新动能。最后,自身优势要充分发挥。经过多年发展,濉溪县形成了一定的产业集聚规模,发展壮大了一批民营经济,还形成了比较悠久的历史文化,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这些优势和特色,主动作为。发挥产业集聚优势,是要在濉溪县制造业优势的基础上,加快与长三角重点产业的合作平台建设,形成一批在全国立得住、喊得响、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发挥民营经济优势,是结合濉溪县的功能定位,突出产业特色优势,促进各类资源要素向优势产业集聚,积极培育新兴战略性产业集群,加强与重点产业平台的合作,更好地承接长三角核心城市群产业转移,有利于形成更高能级的现代产业体系。发挥历史文化优势,就要依托濉溪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和人文底蕴,提高濉溪县的软实力及影响力。

(三)重视人才,加强保障。

要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就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把人才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一是用好现在的各类人才,对于勇于创业、敢于创新的各类人才,县委县政府要制定相应的扶助政策,给予一定的帮助,以进一步激发创业创新热情。二是注重人才的培育和引进。在摸清濉溪县职业教育质量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加大支持力度,培育打造一批在安徽省内叫得响的重点职业院校。并以产业需求为导向,遵循市场规律,可围绕县内重点产业及重点企业,由县组织部牵头进行一次全县人才集中调研,摸清人才需求的具体领域、数量及层次,并出台相应的人才引进激励政策,加大对人才的吸引力。三是注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拥有一个好的发展平台是吸引和留住人才的关键,可依托县内现有的创新研究院、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等发展平台,打造一批创新创业平台,吸引高端人才来濉溪就业创业。与此同时,更要注重留住人才,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创造一个让他们能安心创新创业的良好社会环境。这就要密切联系县里各类人才,定期开展联络服务,摸清其需求,帮助解决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使他们能够在濉溪县舒心生活、安心工作、专心发展。

结 语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是国家从世界经济一体化局势出发做出的总体部署,最终目标是使长三角地区成为我国乃至整个亚太地区与国际接轨的重要门户。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的实施,需要从空间上、时间上、深度上寻找利益共同点。对于濉溪县而言,应抢抓机遇,瞄准高端、聚焦创新,把着眼点转到融入长三角一体化上来,实现濉溪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奋力冲刺中国百强县。

猜你喜欢
濉溪县长三角优势
紧扣一体化 全面融入长三角
安全是根 质量为本 环保是帆 创新为锚
——记安徽濉溪县大扬新型建材有限公司董事长汤建国
矮的优势
趣味(语文)(2020年3期)2020-07-27 01:42:46
“首届长三角新青年改稿会”作品选
诗歌月刊(2019年7期)2019-08-29 01:46:44
Keep the Air Clean
My Cousin
画与话
A Lovely Cat
长三角瞭望
长三角瞭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