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文嵩
(大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重庆分所,重庆 400000)
近年来,基于PPP项目发展的各种优势,政府大力对PPP项目进行宣传和推广,该模式也迅速在各行业得到广泛地运用,PPP项目在资金管理以及风险控制等方面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在PPP项目的迅速发展下,对该项目实施的审计缺乏相应的效果。基于项目绩效审计缺乏规范性文件,在对PPP项目进行审计时所运用的依然是传统的审计方式,标准和流程有所缺乏,技术以及实施等方面都有所不足,导致对该项目的审计监督缺乏一定效果。为此在PPP项目发展中,各部门应注重对PPP项目的审计,尤其加强对PPP项目绩效审计的进一步探究。
PPP项目即PPP模式,是在政府和社会资本的合作下对公共基础设施进行运作的一种模式,是政府和私人基于产品和服务的提供达成特许权协议,形成共同对利益进行分享,承担风险,全程进行有效合作。
绩效审计,审计的内容是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中的效益性、经济性以及效果性。效益性即一定的投入以及产出之间存在的比率,一定的投入是否得到最大的产出;经济性,即在得到相应质量以及数量的产品或者服务时消耗最少的资源,支付最低的成本;效果性,即被审计单位审计实现的效果和预期的差距。
结合上述概念可知,PPP项目绩效审计则是对PPP项目的效益性、经济性以及效果性所进行的审计,并在这三个方面增加了环境性以及公平性两个方面。效益性即对PPP项目的工期、风险以及质量等进行有效控制;经济性则是在运用政府资金时保持较高的效率,将支出的成本控制在相应范围内;效果性即在保证收益合理时对大众的需求进行满足;环境性即项目过程中对环境进行有效保护;公平性即PPP项目中均衡经济以及社会效益。
PPP项目是以公共产品或服务的提供为目标,为此其绩效审计即对项目实施的绩效审计模式,其特点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项目的生命周期即审计周期。这一特点下,无论是国家还是社会大众,都能够对国家使用资金的具体情况进行有效的监督。第二,审计人员主要为政府审计机关。PPP项目绩效审计,在政府审计下,可由社会以及内部审计机构对一些审计工作进行处理。政府主要涉及监督本级及下级各财政收入以及支出,不仅具有对国家资产的审计监督权,还有管理措施的处置权。社会及内部审计部门则主要审计市场经济主体,对项目的建设进行核对评价等。第三,PPP项目审计应注重项目公司这一审计对象。具体包括对PPP项目进行负责的政府财政部门,行业以及私人相关企业等,对土地、建设以及规划等进行管理以及监督的部门,以及对勘察、安装以及建设等负责的各单位。
当前我国PPP项目绩效审计的重点在于竣工决算,主要审计工程决算的合法性、准确性以及真实性。对审计工程决算是否具有真实性、合法性以及准确性的审计可使造价管理更加规范,避免决算高估以及冒算。然而这一方式在审核中更加关注造价,主要对错误以及违法造假现象进行纠查,就宏观而言未注重审核决算管理体制,从而难以体现绩效审计的建设性。
首先该方式重点在于事后监督,事前和事中缺乏有效监督。PPP项目一般规模较大,相比其他工程项目具有环节更多及过程更复杂的特点若某一环节存在错误或者缺乏有力的监督管理,则会在合作方和施工单位之间形成相互串通以及包庇的行为,如在费用提高以及设计方案修改上的恶意行为。以上这些不良行为将严重影响项目审计结果,竣工决算将难以及时对问题有所发现从而采取相应策略。
其次,事后监督时效性不足。竣工决算的审计依据在于相应的验收单、签收单等资料,这些太过简单,数据缺乏实时性,报告内容缺乏真实性,容易出现信息的恶意篡改等情况,给审计工作带来一定的风险,影响审计结果。这些都是导致PPP项目竣工决算审计存在问题的原因,有待进一步解决。
当前,审计局是主管我国PPP项目绩效审计的部门。绩效审计的实施,通常由不同的审计小组,结合项目的决策、实施、运营等不同阶段具体展开相应的审计。项目单位的自我评价较为缺乏,在审计中并未作为评价主体参与其中,其仅为被审计单位,从而使得审计评价只存在政府这一较单一的主体。
然而对PPP项目绩效审计进行评价时,单纯的凭借政府部门的监督是不够的。对项目单位的自我绩效评价应该存在于项目的每一个过程当中,以促进项目运行的顺利展开。在对绩效评价工作中,两者都各有重点。政府部门主要服务于社会公众,其目的是公众利益得到最大满足,而项目单位则应该关注项目的顺利、合格完成,以保证项目投资能够得到较高的回报。
基于PPP项目绩效审计中较为落后的技术,使得在分配风险时存在极为明显的不合理状况,对社会投资者的利益造成严重影响,同时损害了项目绩效、公共效益以及其他共同利益等。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PPP项目绩效审计已然运用了较为先进的生产技术,以鼎信诺、中普等审计软件的运用,可有效减少审计过程中的部分工作内容并规避部分风险。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我国PPP项目审计管理对网络技术的运用缺乏充分性,未切实提高信息共享程度,各审计部门之间缺乏完善的信息共享链。基于信息数据共享的缺乏,导致大量审计资源出现损耗,使得经济活动的现实需求难以得到有效满足。
从实质上来看,PPP项目绩效审计是一种事后监督,在项目完成后,对项目中的每一个指标做出审计,然而PPP项目通常具有较长的建设周期,时间上存在非常大的跨度,为此这一事后监督在时效性上存在极大的不足,无法及时地对指标数据以及标准进行更新,导致经济效果的反映缺乏真实性,而跟踪审计则能够实现这一问题的有效解决。跟踪审计,即审计人员自项目开始建设便参与其中,进而结合建设的进度,根据项目的设计、运营以及建设等阶段不同及时有效的进行审计,并委派专家进行审核指导,如此不仅能及时对问题进行反馈,节省时间,同时可避免问题的进一步扩大,以此降低损害,为项目的完善合理提供保证。从本质而言,跟踪审计作为一种效率极高的审计模式,更加注重预防,而以监督作为辅导工作,在项目开始前、施工中以及完成后做好各项监督工作,充分了解项目资料特别是PPP项目的公共项目资料,尽可能识别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及解决。该模式的运用,减少资源浪费,为国家资金提供更加的保障,促进审计监督功能的充分发挥。
PPP项目绩效的审计工作中,不仅可将政府作为主体,还可将社会中介机构视为主体。我国PPP项目绩效审计中,往往以政府作为评价主体,从而缺乏一定的独立性,使得审计的真实性以及可信度受到相应的影响。为保证PPP项目相关绩效审计的真实性以及全面性,应设置明确的管理机构,以客观、公正地对PPP项目做出具体评价。
评价主体的确定,需保证评价人员具有相应的独立性,如此才能够做出真实、可信的评价。社会中介机构可在政府的委托下担任相应的评价人员,然而应注重其独立性,具有中立性的政府工作人员也可对PPP项目进行评价。由于项目涉及较为广泛的范围,审计周期较长,工作人员因此需要具备更高的能力,尤其是PPP项目对其绩效审计的评价人员专业素质有着更高的要求。通常可以通过内部培训的方式对评价人员的专业性进行培养,也可通过邀请具有丰富经验的专业人员对员工进行培训,实现更高可信度的评价结果。同时应公开评价的过程及结果,让各界人士都能够参与到监督过程当中。
如今我国的科学技术正在不断飞速发展中,审计技术也逐步得到提升,信息化时代下,计算机技术是一项所必需的专业技能,在PPP项目绩效审计中,为实现审计绩效的进一步提高,较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即对先进审计技术的运用,促进思维提升,积极转变组织方式。引入国际上更为先进的审计软件,以减少国内审计软件运用存在的不足,不仅能够让PPP项目审计具有更高的效率,避免较多差错,还可在大数据发展时代下系统性地对数据进行定量分析。通过对计算机技术的运用,能够减少审计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满足审计人员对数据的筛选以及运算需求,同时自动分析对比相应的数据,保证审计结论的客观公正性,为此对先进审计技术的开发研究以及具体运用可谓是当下PPP项目绩效审计中较为关键的一项任务。
综上所述,PPP项目的绩效审计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其相应问题的进一步解决和完善,对改善PPP项目的审计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结合当前我国PPP项目绩效审计可知,其中依然存在着相应的问题,如竣工决算时效性以及实用性不足,审计评价主体过于单一以及审计技术较为落后等问题,需要通过有效融入跟踪审计工作,完善绩效评价管理制度以及提高PPP项目绩效审计技术等措施进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