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海燕
(中国安顺平坝区委党校,安顺 561100)
突发事件一般是指没有预兆的突然发生的事件,大部分突发事件都会造成严重的社会危害,一定要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防止可能出现的对人身安全和社会经济的威胁。大多数的突发事件都是由事故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及自然灾害等组成的。在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期间,政府和领导干部都面临着各类突发事件带来的考验。一般突发事件具有随时性、群体性、危害性等基本特征,所以基层领导干部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直接影响着最后的结果,很多领导干部在应对突发事件的过程中都承担着巨大的压力。由于时间特别紧迫、任务特别巨大、责任特别重大,领导干部一定要高效地应对突发事件,根据当前事件的具体情况来有针对性地解决。近年来,我国十分重视公共安全应急管理,制定了相关的法律制度,但是部分领导干部在面对公共突发事件时仍然存在着能力不够、力度不强、方法不当等问题。基层领导干部是政府的第一资源,也是政府管理的主体,只有宏观地对国家经济和社会事务进行把控才能更好地应对突发事件,提高政府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基层领导干部如何应对危机直接影响着社会的舆论和政府的公信力。在面对突发事件时,必须及时地进行决策与组织,发挥善后处理的作用,提高社会的稳定程度。突发公共事件具有处理难度大、矛盾复杂等特点,所以当前亟须提高领导干部的公共事件处理能力,培养一批素质高、能力强的基层领导干部来为今后可能发生的危机事件做好保障工作,提高我党的执政能力和政府的公共管理能力。
当前很多领导者,尤其是机关的领导干部很少有基层管理的经验,他们大多起点较高,解决域内问题能力强,但是一遇到基层问题就会捉襟见肘。而基层领导干部是我国社会治理的核心,也是社会治理的“最后一公里”,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直接关系到社会基层的稳定。基层很多领导干部存在着应对突发事件的经验不足、没有危机意识、在基层发展中过于重视经济建设和群众管理而忽视社会中可能存在的突发事件等问题。此外,突发事件发生概率较小,很多基层领导干部没有应对过突发事件,导致他们的经验严重不足,缺乏基本的危机意识。当前,基层十分倡导干部年轻化,领导体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基层青年领导者普遍存在经验不足和意识不强的问题,缺乏大大小小的突发事件的锤炼,没有亲身的经验,很难在突发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进行应对,而长时间的其他工作使他们的潜意识里没有防范和警戒心理,这导致大部分的领导干部难以有效地解决突发事件。
知识是掌握良好技能的基础,基层领导干部在应对突发事件时不仅需要实践经验,更需要与理论知识相结合,只有将自己的知识与可能发生的问题相联结,以较强的理论和文化内涵为基础,才能在应对突发事件时不至于惊慌失措。在现实生活中,基层常常会发生自然灾害和公共卫生事件,但是大多数的基层领导干部缺乏对自然知识的掌握,对医疗卫生防疫知识更是知之甚少,在突发灾害来临时仍然会显得捉襟见肘、手忙脚乱,制定不出科学系统的应对措施,导致二次影响。在危机发生时,群众急需官方渠道的信息,很多领导干部在危机处置过程中没有重视这一环节,导致“小道消息”蔓延,谣言四起,给社会带来了不良影响。很多基层领导干部对自己的本职工作和各项法律规章制度并不熟悉,在处置事件时滥用职权,没有按照规章制度行事,造成了更大的损失,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公信力,缺乏基本的应对突发事件的知识储备,难以在危机发生时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地理性应对。
突发事件一般是没有预兆的,大多数基层领导干部只能通过对其他地区的应对示例进行学习来提高自身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但是只有通过在实践中积累突发事件的应对经验才能够在真正发生事件时妥善地进行处理,所以领导干部在培养自身能力的过程中一定要进行专门训练。我国基层大多数领导没有重视突发事件的专门训练和演习,在日常学习中涉及突发事件处置的内容仍然较少,平常参加的集训也不过是走形式,很难达到真正的应急效果。而领导干部对一些常见消防知识的学习也流于表面,在发生重大火灾险情时,只有专业的消防人员才能够进行处置,这样往往会错过最佳的救援时间,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较大的威胁。反观西方发达国家,无论是普通群众还是基层领导,都会参加各种演习和训练,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已经把突发事件变成了常见的事情,这样就会使人们在突发事件发生时积极有效地应对。但是我国大多数领导者在应急救援方面的培训仍然缺失,究其原因:一方面,认识上存在不足;另一方面,各级党委和政府没有将其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认为进行突发事件的专门训练是一项劳民伤财的项目,导致我国突发事件应对能力难以提升。
在新媒体高速发展的今天,网络和信息渠道的畅通使公众对各类应急事件都能及时了解,当危机发生后,每一名公众都有知情权,都希望第一时间了解事件的真实情况。但当危机发生时,信息传播渠道数量过多,真实性难以保证。专家学者的专业知识是让社会公众信服的重要武器,而当前危机发生后,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能力不足,没有将自己作为危机应对的主体及时进行表态。所以,在出现公共突发事件时,基层领导一定要第一时间向公众表态,通过媒体宣传和深入群众的方式公布当前事件的具体情况,形成灵活透明的运行机制。在面对铺天盖地的公共舆论时,基层领导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如果不能畅通沟通渠道,建立健全沟通机制,就难以做好后续的突发事件应对工作。不同的处理方式会带来不同的后果,所以领导在平时的管理过程中要与群众保持密切的沟通联系,如果无法发挥沟通的作用,就无法有效地应对突发事件。
基层领导在面对突发事件时的敏感性影响着最终处理的效果。很多领导干部缺乏见微知著的预判能力,在突发事件发生后顾虑重重,怕“丢乌纱帽”、怕影响仕途、怕得罪人,往往处置不及时,多种矛盾导致突发事件的最终井喷。预防突发事件的效果与领导干部的预判能力密切相关,尤其是基层领导,一定要了解当前社会中存在的初露端倪的危险,通过调查走访等方式做出准确的分析和预判,这样能够有效地避免事态扩大,将危机风险降到最低,防患于未然。
面对突如其来的突发事件,一些领导干部没有快捷的反应能力,在实际情况发生后表现为等待观望、放任自流,只会根据下级的汇报和上级的批示开展工作,缺乏敏锐的反应能力。而基层领导要想真正处理好突发事件,一定要有处变不惊、大胆果断的气魄,只有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才能应对群体突发事件,及时控制事态。领导干部需要勇于承担后果,要有责任意识。突发事件是一个快速发展的动态过程,基层领导干部只有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置,有较强的反应能力,迅速地组织力量,亲赴现场,临危不惧,才能及时地控制事态发展。此外,还要针对各种突发事件设置处理机制,当事件的性质确定后,根据提前做好的应急方案全面整体地进行处置,不能采取权宜之计和鼠目寸光的短期管理行为。突发事件的处理一定要针对要害问题,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比较选择多个方案,面对各种突如其来的变化多做考虑,做到心中有数,妥善地处置突发事件。
基层领导需要掌握局势,有较强的知识储备、理性的思维基础、科学的决策能力与优秀的综合能力。当面对公共事件时,要迅速查清事件的起因、经过、严重程度、发展趋势和当前的社会影响,并进行深入的了解。对于不同的公共事件要采取不同的对待方式,按照起因和性质对症下药,采取有效的工作措施,避免完全跟着经验走,更加灵活地处置。对于不同的突发事件要有应变能力,领导干部的知识水准和经验层面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这时就需要有科学的处置方案,按照专家学者的各种意见综合分析后进行应对。在现代法治社会中,基层领导干部要更加遵守规范,按照程序进行工作,在应对突发事件时必须根据相关的法规和预案,掌握必要的技能技巧,在面对复杂局面时有所作为。
危机首先是决策者的危机,基层领导是转化危机的重要法宝,只有拥有强大的协调组织能力,从多方面入手,才能战胜危机。基层领导干部是联系群众最为密切的领导群体,而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不仅体现为在政府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能力,而且体现为在群众之间的组织协调能力。很多领导干部缺乏沟通能力,在组织领导时不能够了解群众的真实意愿,也不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一定的措施,这样就会影响到处理的结果。真正的领导要有将党政机关、社会团体、媒体和社会群体各界的人力、财力、物力进行聚集的能力,基层领导应具备领导艺术,面对不同危险时能够及时组织协调,敢于应对风险,第一时间将力量最大化,在面对突发事件时不推诿扯皮,积极应用法律法规和政策,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负面效应。
当前,信息传播途径的多元化对领导干部的公共事件应对能力提出了挑战,要求领导干部要有较强的媒体应对能力。在面对突发事件时,一些地方政府没有进行及时的监控和防范,缺乏有效的引导,原本的小事被不断放大,甚至以讹传讹,造成了恶劣的影响。这就需要基层领导提前进行布控,加大对网络舆论的监控力度,强化网络把关,尽可能地消化各个平台中存在的负面舆论情绪。同时,要建立网络舆情应急处置制度,制定周密而详细的网络应急预案,选择恰当的危机处理时机。与此同时,要与主流媒体合作,强化主流引导,设置网评员,发挥政府工作人员的作用。
基层领导干部是处理突发事件的核心,各地方政府需要结合自身情况,编制应急管理预案,强化各层级的突发事件应急演练,在实践过程中提升领导干部的能力。当领导干部置身于复杂的矛盾中时,外部环境的压力会促使其不断提高应对能力,逐渐成熟起来,以担当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