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慧
(金堆城钼业集团有限公司,陕西 西安 710100)
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可以将企业的战略目标和日常管理有机结合,并能明确各部门的发展方向和管理目标,明确企业的经济指标,有利于实现企业整体目标。同时还有助于优化企业资源的配置,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的浪费,提高企业的经济收益,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全面预算管理通过合理预测企业的经营活动,能促使各部门在经济活动中发挥作用,共同促进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进而促进各部门之间的交流沟通。
全面预算管理是将企业的战略目标细化分解到各个部门的员工身上,并控制和监督执行情况,再对执行的结果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可以为部门、员工的业绩考核提供有力参考。
国有企业因其性质比较特殊,以往经营受政府单位影响,没有真正理解全面预算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很多国有企业的预算编制和管控工作多由财务人员兼任完成。但是,全面预算管理中的各项数据又取自业务部门,而业务部门又普遍认为全面预算管理是财务部门的工作,不会过多关注预算执行过程,财务部门对业务活动的了解不是很多,也不够全面,导致财务部门很难单独完成此项工作,也无法真正发挥全面预算管理的作用[1]。
全面预算管理中的各项数据不仅仅源于业务部门,还包括其他部门的数据。例如,科研相关的国有企业不仅有财务、业务等常规部门的数据,还有科研费用数据,科研费用占总费用的很大一部分。科研预算经研发中心提出后,由上级单位进行审核,批准后才能进行预算编制,各部门的预算由相关部门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后,基于战略目标和部门职能对预算总目标进行分解细化,再参考往年的预算数据及预算执行考核情况进行合理的编制。但是在实际的全面预算编制工作中,往往因编制方法不适合、预算数据不真实等造成最终编制的预算与实际情况相差甚远。编制过程中,财务会计人员专注本职,对业务活动了解较少,导致业务中实际需要的各项费用估算不准确、不全面,造成预算数据与实际数据偏差较大,影响全面预算管理的效率,甚至导致预算管理工作偏离实际。
虽然很多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对全面预算管理有一定的说明和规定,但是缺乏完善的实施细则。企业的管理部门和领导层过于重视预算编制的情况,却对全面预算的执行过程有所忽视,再加上部分国有企业尚未针对预算执行建立相应的制度,对预算执行过程约束力度不大,导致预算执行与实际偏差较大。同时,缺乏相应的监督管理机制,在日常工作中无法及时调整预算责任部门的工作流程,预算审批松弛,造成预算执行严重超支,或是关键财务指标未达到预期,不利于企业实现经营目标。
全面预算管理要坚持全面性原则,也就是说,预算工作应覆盖企业经营管理全过程,其水平的高低能体现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效果。部分国有企业的预算绩效考核仅停留在指标设置层面,且盲目追求财务性指标,例如营业收入、利润等,只通过这些指标来判断企业的经营情况,而忽略了对人力资源、生产经营等方面的非财务指标的考核。此外,现阶段国有企业的全面预算考核主要是对部门的考核,对领导层和员工个人方面的考核不够重视,因此考核结果与员工的实际薪资福利关联不大,不利于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2]。
为提高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效率,国有企业要增强全体人员全面预算管理意识,并设置专门的预算管理机构,机构人员由各部门的部门代表组成,机构主管由企业的领导担任,财务部门主管担任预算管理机构的副主管。预算管理委员会作为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责任机构,主要负责预算指标制定、预算计划审批、预算执行流程制定及预算绩效考核等,协调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关系;财务部门作为牵头部门,要将企业的业务部门划分为不同的责任中心,深入了解业务活动,合理进行预算方案的编制工作,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做好预算数据分析、预算支出配置等工作。初步预算计划编制完成,且经企业各层领导审批之后,将预算计划下发给相关部门,并细化到不同职能的岗位上。预算管理委员会要定期组织各责任中心开展预算分析会议,了解各部门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阻碍和难题,针对预算差异进行总结和原因分析,并监督各部门后续的预算整改工作,有效控制预算执行。成立预算管理机构不仅可以发挥部门协同机制的作用,还有利于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预算的编制应该包括业务、投资、筹资和财务等各方面。通常情况下,国有企业需要在本预算年度的年终编制下一年度的预算计划。对于国有企业而言,各业务部门需要基于已被细化的预算指标和上级部门的规定编制预算方案,并结合会计人员提供的往期数据与财务建议,采取合适的预算编制方法,确定下一年度的预算目标。预算指标由预算管理机构和企业管理层修改审批后上报主管部门批准后确定。
增强预算执行力,严格落实预算管理制度,是保障全面预算管理的职能作用能充分发挥的重要基础。首先,在科学的预算编制下,全面预算计划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以正式文件下发,企业需严格执行预算计划。企业的预算管理机构将全面预算计划细化分解为半年、季度或月度预算,并下发到各部门予以执行。在此基础上,企业需以预算管理流程为基础优化预算管理制度,严格按照预算计划开展经营活动。同时,健全预算调整机制,一般不得随意调整预算。但当企业遇到内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时,经领导层和主管部门批准后可以按照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其次,健全预算监督机制。预算管理人员对各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跟踪和监督,对执行过程中产生的偏差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合理的建议和解决措施,以实现对全面预算的事前、事中、事后的控制和管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对于超支或者预算外的支出,可以实行预算外审批制度,对每月、每季度发生的超支预算进行额外审批,但是预算超出本年度的整体预算时应不予批准。此外,国有企业可提高企业信息化程度,加快信息化建设,构建财务共享平台,促进业财融合,使企业可以利用预算管理系统对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有效监控,实现在线审批、智能控制,有效避免预算超支的风险发生[3]。
预算绩效考核评价是全面预算管理实施阶段的关键环节,主要是对全面预算执行和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评价,考核结果将作为企业管理层进行项目决策、资源配置等的重要依据。由企业预算管理委员会结合实际情况编制预算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和评价流程,并将此制度下发到各部门,由部门责任人组织实施,各部门要重视年终预算考核,将预算执行考核结果作为个人绩效考核的一部分。同时,缩短考核周期,采取月度和季度考核的方式,可以实现对日常预算管理工作的监督考核,年末再实行年度考核,并在年终编制预算绩效考核报告。预算管理机构需对预算考核结果与预算目标进行对比分析,形成预算考核评价报告,并上报给企业领导层。对表现优秀的部门和个人予以奖励,对表现较差的部门和个人予以一定的惩罚。
全面预算管理是现代企业常用的一项管理工具,在实际应用中,有利于国有企业的管理模式尽快与市场接轨,增强企业综合实力。企业需建立健全预算管理机构,结合预算管理基本流程制定执行规则,推动传统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发展,从而优化企业资源配置,减少浪费,降低企业经营风险,以更好地实现企业经营目标和战略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