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共同+五融合”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2021-11-24 04:35韩宗先高晓旭郑俏然汪建华
海峡科技与产业 2021年6期
关键词:榨菜产教校企

韩宗先 高晓旭 郑俏然 汪建华

长江师范学院现代农业与生物工程学院,重庆 408100

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结构发生重大调整,产业升级步伐加快,人才供给与需求关系发生深刻变化[1]。地方本科院校应着力服务地方产业发展,积极向应用型转变,注重校企协同育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2]。面对“如何真正实现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怎样深化产教融合”的重大课题,近年来,长江师范学院向应用型转变,不断深化产教融合。该校生物工程与现代农业重庆市级特色学科专业群以“新农科”建设为契机,以新思维、新路径、新方法创新构建校企协同育人“五共同+五融合”模式,为地方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应用型农林人才。

1 建立校企协同育人“五共”机制,积极开展校企长效合作

长江师范学院生物工程与现代农业重庆市级特色学科专业群,建立了校企协同育人利益共享、资源共建、问题共商、责任共担、结果共评的“五共”机制。在校企利益共享机制中,明确企业在参与校企协同育人中的地位、责任、义务、利益,激发企业参与校企协同育人的动力,解决企业参与校企协同育人动力不足的问题;资源共建机制主要包括校企共建课程、实验室、实习实践基地、协同创新平台、人才队伍等,把校企各自资源转化为开放共享资源;问题共商机制着力解决专业与地方产业契合度不高的问题,校企通过沟通和协商机制,解决“怎么建专业”的问题[3],解决校企协同育人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责任共担机制是企业参与校企协同育人的制度支撑,是在管理层面构建机构同设、管理同步、责任共担的责任机制,设立校企协同育人治理机构,明确合作双方在合作中的责任分担与责任追究;结果共评机制是校企协同育人质量的根本保障,全面建立质量评价和保障体系,实施校企共同评价。

2 构建 “五共同+五融合”模式,实现人才培养供给侧对接产业需求侧

产业属于经济基础,教育属于上层建筑。产业决定教育的内容、结构和规模,决定教育的变化和发展方向,影响教育的技术条件和质量等,产业结构的升级调整必然引起教育结构的相应变化;同时,教育又具有相对独立性,教育对产业的适应不是消极的、被动的,它按照自身规律引领和服务产业发展。先进的教育促进产业的发展,落后的教育阻碍产业的进步。基于产业与教育的关系,根据共享发展理念,产教双方应共商共建专业、共育共享人才[4]。

2.1 校企协同育人“五共同”

“五共同”科学回答了“高校和企业如何真正实现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厘清了校企合作的重点内容,协同育人的关键环节。

2.1.1 校企共同制定培养目标

校企共同制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共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缩小高校教育与实际生产的差距,实现学科专业与产业对接。2015—2018年,生物工程与现代农业学科专业群开展了3次人才需求调研,校企共同制定了2015版、2017版和2019版人才培养方案。在2017版和2019版人才培养方案中,植入现代农业概论、农业生物技术导论、互联网+农业等群平台课程,强化了学生的“爱农、知农” 意识和“绿色、安全、生态、康养”素养,人才培养规格趋于与行业企业需求相适应。

2.1.2 校企共同建设师资队伍

按照团队化、应用化、博士化和国际化的“四化”建设思路,校企共建高水平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师资专兼结合、校企互通、开放共享,保证教师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始终对接产业,与产业发展同步[5],破解了产教融合不深入、专业建设水平不高的难题。目前生物工程与现代农业特色学科专业群博士学位人数占总人数的52.8%,双师双能型教师占51%,高级职称人数占52.7%,聘请企事业单位兼职教师49人。

2.1.3 校企共同建设实践基地

校企双方共同建设学生实习实践、学生就业、教师实践锻炼、企业专家执教、科技协同创新“五位一体”的骨干实践基地,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强力支撑,实现实践课堂环境与生产现场对接,改变高校实践教学滞后于产业发展的状况。目前本学科专业群深化基地内涵建设,校企共建 “五位一体”实践基地53个,着力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行业情怀和就业竞争力。

2.1.4 校企共同构建课程体系

校企共同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并将产业发展的新技术和新需求纳入课程体系,使课程内容与企业生产对接。本专业群与企事业单位共建实践性强的课程11门,结合行业标准和职业资格要求,紧跟行业技术创新与发展,通过专业能力矩阵找准课程,实现知识、能力和素质目标的价值,校企共同进行课程建设、实施课程教学和课程考核。

2.1.5 校企共同开展技术研发

学校师生和企业技术专家协同进行新工艺、新产品、新技术研发,联合开展技术攻关,共同解决企业技术难题。比如:校企协同选育了榨菜特晚熟新品种“三月青”和高山榨菜新品种“高山青”,转育了一批抗根肿病榨菜材料;开展了本地龙眼资源评价,发掘地方龙眼优质品种6个;审定“长陵1号”“长陵4号”玉米新品种2个、认定百合花卉新品种4个。开发出榨菜根肿病生防菌剂3个,研制出榨菜专用复合微生物肥,研制出智能腌菜装置、榨菜质地测试仪等加工新装备6个。转化科技成果2项,新增产值达9200万元。

2.2 产教“五融合”

“五融合”科学回答了“怎样深化产教融合”的问题,“五融合”是产教融合的具体化,是深入推进产教融合的方法和路径。

2.2.1校企资本融合

在协同育人活动(如产品和技术研发、课程、实践教学基地、协同创新平台等建设)中,校企共同投入资金,形成利益共同体,共享效益。例如,按照“企业投资、成果归企”的方式,学校后勤集团与园艺专业共建花卉栽培学课程,构建实验项目生产化、实验手段现代化、实验过程团队化、实验考核实战化的“四化”实验教学模式。2015年,园艺专业投入55万元建成自动化智能温室,后勤集团每年投入1.8万元购买花卉种子、穴盘、栽培基质、培养土、营养钵、肥料等实验材料,为实验教学提供经费资助,确保实验项目生产化。最终生产花卉3万盆,实现价值6万余元,归后勤集团所有,用于校园绿化美化。

2.2.2 校企技术融合

技术融合主要包括校企协同创新,形成技术开发共同体,实现实验教学与技术改革一脉相承,为企业解决生产技术难题,提高专业服务水平和能力。例如,与重庆市涪陵榨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渝东南农科院和涪陵区农委共建“涪陵榨菜产业技术研究院”,合作开展榨菜育种与栽培、榨菜加工工艺、品质控制、加工设备等研究,选育了榨菜高山新品种“高山青”,填补了我国无高山榨菜品种的空白,结束了高海拔区不能种植榨菜的历史,开发出茎瘤芥根肿病生防菌剂;同时开展推广种植技术讲座24场、培训人员1745人次,开设榨菜育种、栽培、加工实验项目,做到实验教学与技术改革一脉相承。

2.2.3 校企标准融合

教学内容与技术标准、行业规范对接,实现课程与岗位对接、专业与产业对接,从而使产教双方在不断的互动与互相适应中巩固合作关系。本学科专业群结合行业规范和标准,紧跟企业技术创新与发展,通过专业能力矩阵,找准课程,实现知识、能力和素质目标的价值,校企共同制定基于应用能力和职业素养培养的课程大纲36门,共同编写、出版实践教材7部。例如,将榨菜生产标准和酱腌菜精深加工研究成果融入酱腌菜工艺学教学中,在讲授传统腌制工艺的基础上,将研发的新工艺、新产品及前沿技术融入,让学生掌握酱腌菜生产的实际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将食品的智能仿生检测技术融入现代食品检测技术教学中,使学生熟悉新的快速检测技术,适应企业自动化生产、智能化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2.2.4 校企人才融合

校企人才互聘、共享,是解决校企协同育人不够深入的关键因素之一。在校企协同育人过程中,共同建设师资队伍和技术研发人才队伍,共同培育学生和企业员工。企业专家通过独立承担课程教学、嵌入式课程教学和讲座式课程教学3种方式执教,通过3种途径指导学生实践(一是指导学生的专业见习、实习,二是指导学生毕业设计,三是指导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学校教师通过3种渠道进入企业实践锻炼(一是教师脱产或假期挂职锻炼,二是选送科技特派员和企业技术顾问,三是科技合作或共同指导学生实习实践)。目前本学科专业群聘请企事业单位兼职教师49人。近3年,企业兼职教师参与课程教学20人次、指导学生毕业设计(论文)68人次、30人就行业标准等内容开办讲座;本学科专业群共选派科技特派员36人次,青年教师实践锻炼18人次。

2.2.5 校企创业融合

校企创业融合,是将学生的创业和产业融合,形成事业共同体,体现了产教双方的意愿,激发了双方的动力,从根本上起到了深化校企协同育人的作用[6]。近3年,本学科专业群学生在校企双导师的指导下,围绕腌制萝卜、榨菜、龙眼、荔枝、食用菌和特色花卉产业,立项国家级创新创业项目3项、市级创新创业项目6项、校级创新创业项目127项。2019年,重庆市涪陵榨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参与指导的“仿生智能酱腌菜品质检测装备”获第十六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国家级三等奖。近3年,学生获“挑战杯”等国家级奖励12项、市级奖励41项,在此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职业能力。

3 “五共同+五融合”模式催生校企协同新成效,学科专业契合产业

“五共同+五融合”有效解决了协同育人的模式问题,模式运行良好,协同育人成效显著,学科专业契合产业,毕业生综合素质高,就业竞争力强。

本学科专业群构建“五共同+五融合”模式,在校企“五共同”育人活动中,深入推进产教“五融合”,实现了学科专业建设与产业转型升级相适应,人才培养规格与行业企业需求相对接。2017年,本学科专业群立项为重庆市级特色学科专业群;2018年,该专业群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立项为重庆市首批本科一流专业培育项目;2019年,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立项为重庆市本科高校一流专业建设点。目前,该学科专业群拥有“长江师范学院—重庆市涪陵榨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神农科创天地”重庆市示范众创空间、重庆市级协同创新中心“武陵山片区绿色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武陵山特色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重庆市重点实验室、“三峡库区特色作物”重庆市教委工程研究中心、国家荔枝龙眼产业体系重庆工作站等协同创新育人平台。该专业群2017—2019届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均在96%以上,2021届毕业生考研录取率在32%以上。

4 结 语

“五共同+五融合”模式是一个有机统一整体,“五共同”厘清了校企合作的重点内容,“五融合”开辟了协同育人的有效路径。通过校企“五共同”,推进产教“五融合”,实现学科专业契合产业,引领产业发展。

猜你喜欢
榨菜产教校企
涪陵榨菜
No.4 涪陵榨菜回应“天价礼盒”:只是尝试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校企合作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