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经开第十四小学 屈 珂
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既可以发挥文化在德育中的重要引导作用,也可以进一步体现语文阅读的人文性,帮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丰富自身眼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在教学指导过程中要结合小学生阅读的实际情况,做好传统文化的合理渗透,提升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入传统文化知识,丰富课堂阅读内容,提升学生对课堂语文内容的学习兴趣。语文课堂中的很多内容都来源于传统文化和民间故事,这些知识如果单纯从文字角度学习,很难让学生理解文字所表现的文化元素,而丰富的传统文化为学生语文阅读学习提供了可能。
以《题西林壁》为例,作者采用了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于前两句的理解很容易,但对后两句表达的思想则比较模糊,这也体现了小学生语文阅读障碍和生活经验不丰富的特点。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针对后两句话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利用传统文化的优势降低后两句的理解难度。如教师提出问题:我们都听过“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是为什么呢?然后教师给出答案:“当局者和旁观者,原指下棋的和看棋的人。后用以比喻当事人和旁观的人。当事人看问题反而糊涂,旁观的人由于客观,却看得清楚。”同样的道理,为什么作者“不识庐山真面目”呢?因为作者在远近高低看景色的过程中已经逐渐走入了大山当中,自然不知道庐山的真面目了,如果想看真面目,只能用“无人机”了。通过传统文化小故事丰富阅读的内容可以最大限度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提升学生对阅读内容的认知。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阅读教学不能局限于课内教学,还在于课外阅读引申工作,教师在语文阅读指导过程中可以从阅读本身出发鼓励学生进一步补充课外阅读资料,帮助学生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做好文化拓展和阅读资料的引申,提升学生语文阅读的能力。
以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为例,单元主要是介绍神话故事,包括《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普罗米修斯》和《女娲补天》等神话故事,同时习作也安排了“我和××过一天”的习作主题,因此在单元阅读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围绕神话故事进行补充,如利用四年级上册封面要求学生进行阅读拓展,封面是老爷爷给一个小男孩画脸谱的图片,阅读拓展可以围绕中国脸谱艺术、孙悟空的形象等进行补充,进一步丰富学生的阅读资源和场景,通过引申的方式进行文化的拓展,实现传统经典古籍文化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传统文化进课堂过程中,阅读与文化的融合需要转换教学方式,改变单一文字和说教的模式,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优势开展教学指导工作,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升个人学习能力和水平,实现传统文化的有效植入。
以《牛郎织女》为例,文本内容主要是讲解牛郎织女的故事,从二者相爱到被王母所阻,最终形成鹊桥相会等内容。这篇课文本身就是传统文化故事的一部分,但阅读文本字数比较多,学生容易失去学习兴趣。因此在阅读指导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利用“图片+视频+文字”的方式进行讲解和说明,帮助学生快速了解阅读文本的含义。如在介绍织女在天上生活的内容时,教材用了一个小段进行阐述,阅读的难度有点大,因此教师在这部分的教学时,可以利用电子白板的技术优势展示与文字相关的图片,让学生边阅读边观看文字资料,提升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同时还可以将这部分内容转换为视频动画,通过视频动态的旁白进行展示,从而有效提升学生对阅读文字的理解和认识。总之,信息技术为传统文化的植入和渗透提供了有效的方式,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要积极结合信息技术和文化的内容,进一步提升传统文化在阅读课堂的渗透效果。
传统文化进课堂是素质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做好语文阅读教学的渗透,用传统文化丰富课堂阅读内容,在阅读中引申传统文化,真正实现传统文化进课堂的教学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