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传统舞龙舞狮非遗现状分析与传承发展研究*

2021-11-24 02:10坤,袁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舞狮舞龙文化遗产

樊 坤,袁 丽

(1.台州学院,浙江 台州 317000;2.海南医学院体育部,海南 海口 571199)

据统计,2006—2014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收录1372项,舞龙舞狮分别作为民间舞蹈、传统舞蹈、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别被收录[1]。民间传统舞龙舞狮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具有深厚的历史传承价值、文化自信价值、民族认同价值、艺术欣赏价值以及社会和谐价值等。舞龙舞狮运动在我国广大的地域中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在许多地区逐渐成为当地政府的品牌特色,形成了独具民族特色的舞龙舞狮文化,且政府角色的担当更加促进舞龙运动的展开,舞龙舞狮活动通常由官方性质和民间组织性质的队伍共同组成。但从自然环境和当地民间文化的融合下看,目前发展情况总体来讲仍存在不足。在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下,在舞龙舞狮的宏观管理方面有所加强,使其成为民间居民生活习惯中的一部分,努力提升舞龙舞狮运动发展与保护平台,主要表现在政策扶持和引导、传统观念和当代文化融合、经济发展程度和资金渠道以及自身因素等方面,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舞龙舞狮文化传播和青年人才培养等发展措施的重视程度,使传统舞龙舞狮在民间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上,尽可能发挥出重大意义。为此对民间传统舞龙舞狮非遗现状分析与传承发展进行深入研究,针对民间传统舞龙舞狮存在的问题给予实质性建议,为更好地弘扬和传承舞龙舞狮运动提供理论和现实依据,使民间传统舞龙舞狮运动有目的性、计划性、组织性、连续性地开展下去,提高民间民众的参与度,对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提出可建设性意见和对策性研究。通过这一研究,为民间传统舞龙舞狮奠定理论基础,丰富并弘扬民间舞龙舞狮文化生活,使其更加科学合理地传承与发展。

1 民间传统舞龙舞狮非遗现状

1.1 非物质文化规划不足

当前民间传统舞龙舞狮的保护与运用已得到充分重视,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其非物质文化规划仍存在不足[2]。研究资料显示,目前我国舞龙舞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缺乏理论性基础研究,缺乏历史资料考证,缺乏文字数据支撑,龙舞狮的理论研究资料只在近十年内才开始缓慢增多,相比发展较快的高校舞龙舞狮,民间龙狮还需要大力调查、挖掘与整理,此外,民间传统舞龙舞狮的专项理论研究稀少,民间舞龙舞狮非物质文化遗产,没有形成其应有的文化学理论体系。其非物质文化的传承方式,依然沿用老一辈最原始的方法在进行,依靠口头传播、师徒传播等。现代社会无论是经济、文化、政治都注重用文字及现代传播技术等手段来开展及传承,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其严重缺乏及运用这样的现代传播与传承手段。同时,民众对舞龙舞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意义缺乏足够认识,积极性主动性不够,缺乏法律法规措施的保护以及保护资金进行抢救,传播路径较为单一,没有为民间传统舞龙舞狮非遗文化提供长期广阔的展示平台,舞龙舞狮的表演队伍也没有固定,受到经费人员等因素影响,民间传统舞龙舞狮活动展开的频率几乎为每年1~2 次,表演者是兼职性质的民间民众,存在流动大、水平高低不一和专业性偏低等问题[3]。针对这些问题,有关部门没有出台舞龙舞狮文化长期发展规划,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法律法规没有得到进一步落实,只是单纯由基层民众组织推动,而部分民众缺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导致工作开展难度较高效果较差,而相关法律对舞龙舞狮非遗文化的监管力度并不到位。文化规划存在传承人才缺失的问题,通过随机对华南地区从事舞龙舞狮运动队员300人进行年龄调查,得知其中20岁以下为14人,占总人数的4.6%;20岁至30岁的为50人,占总人数的16.66%;30至40岁的为175人,占总人数的58.33%;40~50岁的为35人,占总人数的12.66%;50岁以上为26人,占总人数的8.66%。由此发现舞龙舞狮传统技艺后继乏人,逐步丧失其生存土壤处于自然生灭的状态,年轻人对此兴趣不高,较少深入学习舞龙舞狮这一运动。财政投入方面也存在不足,总体上缺乏对民间舞龙舞狮文化整体价值的评估,正面主导参与乏力,尤其是地方财政基本无投入,资金技术支持力量有限,虽然有关部门对舞龙舞狮非物质文化遗产采取了有关保护的政策及措施,但由于原生态传承发展缺乏自觉性,其理念、办法、手段与力度仍不能够适应当前的客观现实与发展。

1.2 经济价值开发廉价

从经济价值的认识上来讲,当前民间舞龙舞狮非物质文化遗产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对民间原生态文化价值认知肤浅,导致舞龙舞狮经济价值的开发廉价。舞龙舞狮的非物质文化作用与地位经常被主流文化压制,有关法律对舞龙舞狮非物质文化中经济价值开发的保护不够,造成民间传统舞龙舞狮文化遗产的庸俗化,文化遗产的全部价值经常被忽视,甚至一些地方出现了超负荷的开发利用现象,篡改舞龙舞狮非遗文化,对舞龙舞狮文化遗产原有的真实性产生了很大损害,对其经济价值进行盲目开发并造成破坏[4]。这一问题在新兴的民俗旅游方面得到充分体现,旅游市场对民间舞龙舞狮的廉价开发,对其有用价值开发不足,侧重其他价值挖掘,借舞龙舞狮文化误导游客并影响旅游事业,或者对民间传统舞龙舞狮进行盲目建设,以舞龙舞狮伪民间文化作为旅游资源的状况,造成文化原生态破坏和文化误导,败坏舞龙舞狮民间文化资源和文化旅游名声。

舞龙舞狮的自身经济价值方面开发不足,对经济价值重视性不够。具体表现为有关部门对舞龙舞狮文化经济价值开发比较热情,而广大民众作为经济价值开发主力军表现较为冷淡,并且受市场经济的影响,民间传统舞龙舞狮文化保护工作往往过度关注商业利益,致使真正的经济价值开发力度不够,为舞龙舞狮经济价值的开发带来许多不利因素,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拯救舞龙舞狮非物质文化的工作力度较弱。由于民间在舞龙舞狮非物质文化价值方面的认识不足,导致民众忽视了舞龙舞狮非物质文化所带来的发展贡献,各地区政策不协调、认识不统一,普遍存在重开发、申报,轻管理保护等问题,这些都导致了民众对舞龙舞狮经济价值的积极参与性不高,舞龙舞狮非遗文化的开发效果不佳[5]。一些地方人工化与商业化倾向严重,传统舞龙舞狮非物质文化没有得到发展,难以形成以舞龙舞狮为核心的非物质文化产业群,难以把舞龙舞狮非物质文化进行深入开发和创造性发展,只是初步形成产业化发展的模式,进而打造舞龙舞狮非物质文化的招牌,但其他项目还一直处于有关部门扶持开发阶段,民众对舞龙舞狮产业链的参与积极性仍较低,没有完成非物质文化经济价值的转换。除此之外,民间传统舞龙舞狮非遗文化存在较为严重的点面断裂与整体规划缺乏等状况,经济价值转换并未最大化,没有形成技艺教学、文化培训、竞技比赛、旅游开发、道具专卖等系列舞龙舞狮非物质文化产业化的协调发展,经济价值未得到合理利用。

2 民间传统舞龙舞狮传承发展对策

2.1 营造平台科学引导

紧抓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发展机遇,提升民间传统舞龙舞狮发展平台和品牌效应,注重非物质文化的发展规划。运用大数据等多种方式对舞龙舞狮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真实系统的全面记录,有效实现非物质文化保护与发展,有关文化部门要成立专门的机构深入细致地开展普查工作,了解老艺人的基本情况并给予一定的人文关怀和精神鼓励,将舞龙舞狮已有的历史资料进行归类、整理和保存,聘请专家学者搞好理论性研究,也可以到重视舞龙舞狮非遗文化的民间进行深入挖掘和研究,创编与舞龙舞狮相关的书籍,对舞龙舞狮有关的民俗文化进行调查,以此达到传承、保护和宣传的作用[6]。在舞龙舞狮文化传承人才保护方面,有关部门要给予表演者一定的生活补助,顺应时代发展,保留舞龙舞狮传统文化优点的同时推陈出新,根据非物质文化的潜力和空间,对传承人才采取强有力的保护措施,民间的舞龙舞狮活动要体现出当地民俗和舞龙运动的特点,寻找和探索正确的发展方向,对舞龙舞狮传统文化进行全民保护和利用,为继承人的培养打好基础。例如筹备一个申报计划,建立舞龙舞狮训练基地,在了解该项目发生发展历史沿革的基础上,成立舞龙专业队进行运动实践,走商业市场经济路线进行长期的训练和表演,也可以从中小学开始进行简单的教学,持续性培养非物质文化传承人才。

舞龙舞狮的非物质文化规划过程应注重整体性、持久性和多样性。对非物质文化资源进行梳理和整合,不能只注重短期利益而忽视舞龙舞狮文化的长期效益,发挥因地制宜与因时制宜策略,加强民间群众的良性互动,不断深化丰富舞龙舞狮文化的内涵,在保护中继承进而实施协调发展传承,尽量体现舞龙舞狮地域性、民族性与多样性等特点,注意新类别的开发利用,注意其发展性避免单一保护与利用,结合实际状况丰富性体现舞龙舞狮文化内核,使其能够顺应时代发展。要充分演绎舞龙舞狮文化遗产中丰富的文化价值,认定和抢救具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舞龙舞狮技艺,尤其是非遗文化中所蕴含的和谐基因,挖掘民间舞龙舞狮传统文化中蕴涵的和谐基因,从而彰显舞龙舞狮文化的现代价值,建立其相关的传承保护机制,分析和把握具有鲜明地域特点的舞龙舞狮文化特征和文化价值,强化发展继承措施要求,这些都有利于加快舞龙舞狮非遗文化的继承发展工作。

2.2 借助国家政策发展契机

要借助国家政策提供的发展契机。国务院办公厅2005年颁发了《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其中明确了我们国家各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以及保护措施。舞龙舞狮作为具有浓厚中国传统文化色彩的传统体育运动,在中国不同地区及地域中,以其特有的地域及地区特色不断的传承中,在许多地区中都已然成为了中国非物质文化的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和保护舞龙舞狮非物质文化遗产对舞龙舞狮运动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2011年以来,国家先后发布《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 )》《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等相关政策,明确提出加强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的市场开发、开拓和推广,支持各地按照自身的人文自然资源特色举办有特色的民俗体育活动。相关文件中明确,要重视民间传统体育、弘扬传统文化、不断深入发掘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科学开发、有效推广。将我国民间优秀传统体育项目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保护和传承。舞龙舞狮运动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占有其独特地位,积淀着浓厚的中华民族精神。在“华夏文化纽带工程”组委会牵头主办的全国首届龙文化艺术节上,钱其琛同志曾专门为其撰写了《深刻开掘和研究龙文化的精神内涵》的文章,指出“团结合力”是龙文化的精神内涵,龙狮运动文化促进了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舞龙舞狮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产业化开发及文化的传承都应依靠国家政策契机,结合自身发展需要,开辟出属于其自己的道路,这对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3 增强融资能力

舞龙舞狮非遗文化经济价值开发效果较差,主要原因是资金投入相对不足影响了开发效果,因此要增强融资能力和财政投资的支持。舞龙舞狮的文化资源相对丰富,可采用多种融资途径加大资金投入,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宣传力度,总体上形成政府为主、民间积极参与的舞龙舞狮非遗文化保护与利用。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强财政投入,构建文化遗产的保护教育与人才培养体系,遵循市场经济体制,对舞龙舞狮当中的有形或无形文化均实施市场化发展,完善法律对舞龙舞狮经济价值开发的保护力度,合理制定相关保障制度。由于经济价值的开发利用离不开民众支持,因此要有效满足广大民众的各类物质文化需求,促进民间有关舞龙舞狮资本产业的开发,引起各方面都重视起非遗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调动民众积极参与经济价值开发的积极性,获取良好经济与社会效益,推进民间文化遗产产业化的有效发展,培养舞龙舞狮文化品牌的产品,实现非物质文化的合理利用,以此推动各地区经济文化的双发展。

提高舞龙舞狮文化遗产知名度方面,可以充分利用资金投入到保护工作,将舞龙舞狮文化融入到当地景点之中,正确把握旅游产业对舞龙舞狮文化的开发力度,借助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经济收入。政府也可以从组织社区活动入手,把舞龙舞狮纳入民间文化活动中,建立相对稳定的舞龙舞狮表演和科研队伍,坚持公益事业广泛开展交流活动,把舞龙运动与全民参与、群众体育发展和新农村文化建设等活动结合起来,扩大资金来源渠道,合理分配多政策的资金支持,争取社会资金的参与,企业赞助、商业演出等多种筹资渠道,形成长效的筹资机制。目前,我国大部分舞龙舞狮运动都是在体育市场上进行经济开发,应积极把握体育市场的发展机遇,建立以人才、资金、对外业务开展、资源开发等为基础的长效运作机制,把舞龙舞狮运动与当地的各种传统文化艺术项目结合起来,以政府的名义多给舞龙舞狮团队做生意,争取更多的非遗文化品牌建设引导资金,尽量建立一个固定工资的艺术团,进行训练、商业演出和经营管理,建立长效的运作发展机制。

3 结束语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多来源于古老的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以及对许多未知的自然现象带来的未知的恐惧与敬畏。舞龙舞狮表现形式就具备其特定的意义。通过考古得知,龙文化在我国有着近8000年的历史,从古至今它的文化早已经得到社会群体的认同,是海内外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及文明的象征,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具有重要的传承及发扬的意义。传承发展策略要基于舞龙舞狮非遗现状,努力提升舞龙舞狮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与保护平台,拓展经费来源渠道推进舞龙舞狮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推进传统民间文化在当前时代的发展。

猜你喜欢
舞狮舞龙文化遗产
舞狮献瑞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舞龙
迷宫弯弯绕
Tough Nut to Crack
水下舞狮
舞龙舞狮进校园
文化遗产是“价值富矿”
文化遗产与我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