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丽宝,罗锡华,朱志雄,李崇斌
(1.广西兴宾区良塘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 广西来宾 546118;2.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种畜场 广西柳州 545003;3.广西来宾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广西来宾 546100;4.广西来宾市惠牧畜牧兽医技术服务部 广西来宾 546100)
猪腹泻主要发生在四个阶段:1~3日龄的新生仔猪,3~20日龄的哺乳仔猪,断奶后至2月龄仔猪,2月龄以上猪。由于引起猪腹泻的因素很多,临床上可将其归结为病原性腹泻(病毒性腹泻、细菌性腹泻、寄生虫血液原虫性腹泻、霉菌毒素和真菌性腹泻等)和非病源性腹泻(生理性因素腹泻、营养性因素腹泻、应激性因素腹泻、饲养管理不当因素腹泻等)两大类。现将笔者根据多年基层兽医临床实践对引起猪腹泻的细菌性疾病分类辨识诊断报告如下:
本病是致病性埃希氏大肠杆菌引起的初生仔猪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生产母猪带菌及产房环境污染、卫生条件差是引发本病的主要原因。以腹泻、脱水、发病日龄小(多发于1~6日龄)、发病率高、致死率高为特点。临床症状:仔猪出生后数小时内突然全身衰弱发病和死亡,产后2d发病的仔猪很少发生呕吐,排黄色或黄白色水样稀粪,内含凝乳块和小气泡,肛门或阴门尖呈现红色,肛门松弛失禁,稀粪便顺肛门流下,吃奶减少或不吃,全身迅速脱水、消瘦,眼球下陷,病程呈现最急性或急性发病经过而至昏迷死亡。剖检症状:胃部膨胀,充满酸臭的黄色凝乳块,幽门腺区有出血点,胃底潮红或出血,被覆多量黏液。小肠尤其十二指肠膨胀,急性卡他性炎症,肠黏膜脱落、充血、出血或出血斑,肠壁变薄,肠腔内充满腥臭味的黄色、黄白色或黄绿色粥样稀薄内容物,有时混有血液、凝乳块和气泡;空肠、回肠、盲肠膨胀,充满大量水样渗出液,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出血。
仔猪白痢是由致病性埃希氏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多发于10~20日龄左右的哺乳仔猪,以排乳白色、黄白色或灰白色浆糊状腥臭黏腻稀粪便为主要特征。常呈地方性流行,季节性不明显,传播速度快,发病率中等,病死率不高。饲养管理不良,卫生条件不好,阴雨潮湿,天气突变,母猪奶水过稀或过浓等,造成哺乳仔猪抵抗力下降,均可导致本病的发生。临床症状:仔猪突然下痢,所排粪便呈乳白色、黄白色或灰白色,有特殊的腥臭味,常带有黏液而呈糊状或水样,其中含有气泡。在尾、肛门及其附近常沾有粪便。无呕吐现象,如不及时治疗,下痢加重,脱水严重,经过5~6d死亡,病程为急性或亚急性,如愈后不良,呈现长期消瘦、生长缓慢。剖检症状:胃肠黏膜呈卡他性炎症,胃内有凝乳块,肠内有气体和稀薄食糜,内容物呈浆糊状,色乳白或灰白,有特殊腥臭味,黏膜充血或苍白,肠壁菲薄呈半透明状。
仔猪红痢是由C型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新生仔猪急性肠毒血症传染病,以出血性下痢、肠坏死为特征症状。3日龄以内的初生仔猪多发,1周龄以上的仔很少发病,常呈地方性流行,通过污染的哺乳母猪乳头、垫料及产房环境经消化道而感染,发病率不定,病程短,病死率极高。临床症状:主要侵害1~3日龄的新生仔猪,偶有呕吐,最急性发病时不呈现症状,不拉稀,只是突然不吃奶,很快死亡;急性亚急性发病则表现为吃奶减少,精神沉郁,离群,四肢无力,行走不稳,下痢,呈红色或黑色液状血便,或排灰黄色或红褐色稀粪,腥臭,其中混有坏死组织碎片及气泡,呈持续性或间歇性腹泻,极度消瘦和脱水,病程一般为5~7d。剖检症状:以出血性、坏死性肠炎为主,肠壁增厚,黏膜弥漫性出血,或肠黏膜呈灰白色或黄色坏死,或肠黏膜绒毛脱落形成坏死性伪膜,肠腔内有灰色坏死的组织碎片和红色稀粥样含血的液体,空肠壁含有气泡。肠系膜淋巴结肿胀、出血,呈鲜红色。
仔猪副伤寒是由猪霍乱沙门氏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仔猪传染病,以急性败血症、顽固性腹泻下痢,急慢性坏死性增生性肠炎,肝脏、淋巴结坏死灶点为特征。1~2月龄仔猪多发,呈地主流行或散发,饲养管理及卫生条件差、寒冷气候多变、阴雨连绵季节、不良应激因素等均可诱发本病,通过被病原污染的饲料、饮水及饲养环境,经消化道进行感染发病。临床症状:急性败血症型呈剧烈腹泻,粪便呈现淡黄色或灰绿色,恶臭味,时见带血稀粪便,粪便中带有坏死组织及纤维蛋白样特。耳、腹及四肢皮肤呈深红色或青紫色。呼吸困难,痉挛性咳嗽。慢性型表现逐渐消瘦,周期性便秘或腹泻交替出现,粪便呈灰白色、灰绿色、淡黄色或黄褐色,粥样或水样,有恶臭气味,有时混有血液、坏死组织纤维状物。有的见腹部和腿部皮肤出现紫斑。病程较长者持续腹泻、消瘦,容易反复发病或发育停滞,成为僵猪。剖检症状:脾脏肿大、质变硬,呈暗紫色,似橡皮样。坏死性肠炎,盲肠、结肠或回肠有红色溃疡,肠壁增厚,黏膜上覆盖一层弥漫性坏死性物质,或腐乳状或糠麸样假膜,呈现灰白色、淡绿色、黄褐色、污黑色等不同颜色。肠系膜淋巴结索状肿大出血,呈葡萄串状。肝实质可见糖麸状细小的黄灰色小坏死灶。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切面呈灰紫或灰白色,髓样变化或灰白色坏死灶。个别见有小叶性肺炎。
猪痢疾是由猪痢疾密螺旋体引起的一种严重的肠道传染病,以腹泻、急性黏液性出血性下痢或慢性黏液性性腹泻,消瘦,卡他性、出血性、纤维素性或坏死性肠炎为特征。各种日龄的猪都有易感性,主要危害7~12周龄仔猪,季节性不明显,缓慢传播,流行期长,易复发,发病率高,病死率较低,通过粪便排毒污染环境、饲料、饮水、饲槽用具等,经消化道感染本病。临床症状:最急性型往往见不到任何症状而在数小时内死亡。急性型病例食欲减少,饮水增加,体温略高,剧烈下痢,排便失禁,排黄褐色、灰色甚至绿色粪便,混有多量血液、血块或脓性黏液,常呈糊状,气味恶臭,病猪拱背腹痛,迅速消瘦。慢性型表现后期营养不良,反复下痢,不时排出灰白色带黏液的稀粪,并混有黑色血液,进行性脱水消瘦,贫血虚弱,共济失调,生长发育受阻,成僵猪。剖检症状:急性型大肠黏膜发生卡他性出血性炎症,肠黏膜出血肿胀,肠腔有黏液和稀薄的黑色血液样内容物。慢性型发生弥漫性纤维性坏死性炎症,大肠黏膜出现点状坏死或灰黄色伪膜,或糜烂。肠系膜淋巴结肿胀。
猪奇异变形杆菌病是由奇异变形杆菌引起的条件性致病性疾病,以皮肤苍白,水样腹泻,杂有黏液,咳嗽喘气等为主要特征症状。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引起发病。临床症状:病初偶有呕吐、腹泻,粪便呈水样,杂有黏液,有腐败臭味;咳嗽、气喘,腹式呼吸,鼻孔流出泡沫样黏液;皮肤苍白,被毛粗乱。剖检病状:胃黏膜充血、出血、溃疡,空肠和回肠黏膜出血、溃疡,小肠黏膜弥漫性出血,肠内容物呈灰黄色或黄绿色,有黏液,具特殊腐败臭味;肺出血,红色肝变,肿胀,气管和支气管内充满黏液,呈白色泡沫样;淋巴结肿大、出血,呈大理石样变。
猪增生性肠炎是由胞内劳森氏菌引起的小肠增生性、接触性肠道传染病,以腹泻、贫血、食欲下降、生长抑制、饲料转化率低,回肠、盲肠和结肠高度增生等为主要特征,各年龄段均能感染,但主要发生于6~20周龄的生长育肥猪,通过粪口传播,各种应激如转群、混群、密度过大、温差过大、湿度过大、疫苗接种过频、肠道菌群失调等均可诱发增生性肠炎。临床症状:分急性出血型、慢性型、亚临床型,但多表现慢性型,出血性、顽固性或间歇性腹泻,粪便稀软,呈红褐色或排黑色柏油样或水泥样或血样稀粪,后期转为黄色稀粪,皮肤苍白,生长速度缓慢,消瘦,被毛粗乱,饲料报酬低。剖检症状:回肠、小肠、结肠、盲肠肠壁增生增厚或形成假膜,肠黏膜增厚呈现脑回样皱壁增生、肥厚,或有溃疡灶,表面无黏液,常附有炎性渗出物或凝固性坏死或肉芽组织,回肠和结肠含有胶样渗出和带血粪便或凝血块,直肠有黑色柏油状粪便。肠系膜和浆膜下水肿。
猪耶尔森氏菌病是由耶尔森氏菌引起的,多为散发,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常见于各种应激导致抵抗力和免疫力降低时或寒冷季节时,常可诱发,通过被病菌污染的饲料、环境、饮水经消化道引起猪感染。临床症状:病初发热、厌食或食欲废绝,水样腹泻,粪便中含脱落的肠黏膜和黏液,呈黑色,消瘦、脱水死亡。剖检症状:小肠和大肠卡他性出血性肠炎,结肠和直肠卡他样和白喉样病变,或有溃疡病灶,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呈灰白色。
猪霉菌性腹泻是由发霉、变质饲料等引起,以顽固性反复性腹泻、或呼吸道症状(咳嗽、喘气等)为主要临床症状。原因有饲料储存方式不当(仓库阴暗潮湿闷热,鼠害虫侵蚀),长时间不用脱霉剂或添加劣质脱霉剂,料槽、料线长时间不清理,残余饲料发霉。临床症状:病猪精神和采食正常,顽固性反复性腹泻,粪便不成形,呈粥样黄色、灰色稀粪便,含不消化的饲料,呕吐,有的下痢或便秘交替。泌尿器官肿大(阴门红肿),乳头肿大,皮肤出现红斑及出现黄疸或苍白,被毛粗乱,眼睛发红,眼周呈暗紫色,使用抗生素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效果不明显(用药的情况下很快好转,但过一段时间后又会发生,反复发生)。母猪不发情或假发情、发情迟缓、屡配不孕,流产死胎,奶水呈酸、涩、腥味。有的出现反复咳嗽、喘气。剖检症状:肝脏不同程度黄染、质硬易碎,胃肠道黏膜充血、出血。
猪真菌性腹泻主要是由白色念珠菌引起的真菌性疾病,以采食障碍、腹泻、消瘦,口腔、食道、胃等部位黏膜覆盖白色伪膜等为主要特征。临床症状:食欲不振、采食障碍,慢性腹泻,消瘦,营养不良。皮肤有灰色沉积物,表皮增厚,被毛脱落。剖检症状:口腔、食道、胃等黏膜覆盖一层微白色伪膜病灶,伪膜去掉后见黏膜表面充血,但很少有溃疡。慢性肠炎,黏膜炎增厚。
猪腹泻是兽医临床上较常见的、多因素性、多发的疾病,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与流行,是引起猪死亡的重要原因,严重威胁着养猪业的健康发展。因此,临床中要结合临床实际,进行辨识准确诊断,这样才能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