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学雷锋和志愿服务作为生活方式

2021-11-23 19:16
雷锋 2021年9期
关键词:公民道德生活习惯学雷锋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贯彻落实《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全民工程,是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基础工程,是千秋大业的树人工程,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灵魂工程,是让老百姓过上美好生活的幸福工程。

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体现了道德和信仰

怎么有效地推动新《纲要》实施,这就要有一个好“抓手”。这个“抓手”是什么呢,那就是深受百姓欢迎的学雷锋和志愿服务活动。新《纲要》在第四章“推进道德实践养成”中,专门拿出一节阐述“深入推进学雷锋志愿服务”——

要弘扬雷锋精神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围绕重大活动、扶贫救灾、敬老救孤、恤病助残、法律援助、文化支教、环境保护、健康指导等,广泛开展学雷锋和志愿服务活动,引导人们把学雷锋和志愿服务作为生活方式、生活习惯。推动志愿服务组织发展,完善激励褒奖制度,推进学雷锋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使“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蔚然成风。

“引导人们把学雷锋和志愿服务作为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纲要》这个提法通俗易懂,很接地气,这是学雷锋半个世纪以来一个崭新的提法。

什么是生活和生活方式、生活习惯?辞海对“生活”的解释是:“人或生物为了生存和发展进行的各种活动。”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就是人们在生存和发展的各种活动中形成的自觉的健康的文明的并且持之以恒的行为。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体现了道德和信仰,与社会道德、职业道德、家庭道德、个人道德紧密相连。推动践行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鼓励人们在社会上做一个好公民;推动践行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热情服务、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鼓励人们在工作中做一个好员工;推动践行以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互助为主要内容的家庭美德,鼓励人们在家庭里做一个好成员;推动践行以爱国奉献、明礼遵规、勤劳善良、宽厚正直、自强自律为主要内容的个人品德,鼓励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好品行。这都是公民道德的基本要求,也是培育良好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的目标。

为什么一提起“学雷锋”,人门就随口而出“做好事”?“学雷锋做好事”六个字成了绝好的搭配。我们那么多英雄模范,又有谁的名字一提起,人们习惯性想到的就是“做好事”呢?这是人民对雷锋美好生活方式的极大认同!

雷锋怎样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

作为个体的雷锋,雷锋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无疑是美好的,而学雷锋志愿服务是大众群体的活动,怎么使千千万万人都养成这样的好习惯呢?首先我们要认知雷锋。

雷锋的生活方式是在旧制度的裂变和新制度的诞生中产生的。懂得珍惜,憎爱分明,感恩报恩,为建设美好的新中国而奋斗,是他最明显的特征。

雷锋10岁上小学,被评为毛泽东时代好少年。16岁小学毕业,放弃升初中机会,自愿返乡,成为优秀扫盲小教员。17岁那年,雷锋被选到县委当上了公务员。县委张兴玉书记辅导他阅读《毛泽东选集》,带他下乡扶贫,雷锋为揭不开锅的贫困农民捐了10元钱。18岁,雷锋主动要求离开县委机关,参加艰苦的治伪河水利工程,成为望城第一个拖拉机手。同年秋天,雷锋报名去东北鞍钢当工人。在鞍钢,雷锋3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5次被评为红旗手,18次被评为节约标兵。20岁,雷锋响应祖国号召报名应征,因为个子小、体重不达标,在体检关口就被卡住。但他的决心超乎常人的强,被老红军余新元力荐,作为“特殊兵员”送到了部队。21岁,雷锋当选抚顺市人民代表。22岁,雷锋不幸以身殉职,抚顺军民陷入了深深的悲痛之中。抚顺市委书记沈越把给自己老母亲准备的寿棺送给雷锋安葬,不足70万人的抚顺有10万人走向街头为雷锋送别,白花、哭声笼罩着抚顺。一个士兵的盛大葬礼史无前例!

雷锋在军营两年零八个月,一次荣立二等功,两次荣立三等功,在新战士中第一个加入中国共产党,被授予沈阳军区模范共青团员称号,这位形体上的小个子创造了“弱者的成功”奇迹。雷锋曾经把团政治处写的《雷锋同志模范事迹材料》题目划掉,饱含深情地写下了一句话,“解放后我有了家,我的母亲就是党”。

雷锋美好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是理想和信仰的美好,他树立了最先进的人生价值观,“活着,使别人过的更美好”;他忘我奉献、敬业爱岗,赞美“青春啊永远是美丽的,是属于忘我劳动的人”,要“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他助人为乐,慷慨解囊,甘做“傻子”,却获得无比的“幸福感”;他目光远大,哲思人生,见贤思齐,谦虚谨慎,“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毛主席称“此人懂得一点哲学”。

雷锋的美好今天处处体现,社会最流行的时尚:——最美工匠——诚信之星——志愿小哥——环保使者——慈善達人,都可以从雷锋身上找到影子,就连联合国志愿组织干事长也称赞“雷锋是全球志愿者标兵”。雷锋的全部意义在于回答了“人为什么活着、怎么做人”的根本问题。

雷锋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满满地书写“公民道德”四个字,令人赞叹和向往。由人民出版社主管主办的《雷锋》杂志创刊第二天,美国《纽约时报》记者登门拜访,一进门口就被墙壁上一副红色的标语所吸引:人类美好的向往——雷锋。后来,这幅标语刊登在《纽约时报》上。向往美好,是人类的共同价值。一个有着美好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的榜样,必然是令人羡慕的。

人类历史上独特的“雷锋文化现象”

如今,雷锋已经是80岁的老人了,但他依旧有“鲜活的面容”,年轻的脸上挂着那美丽的微笑。对一个人的怀念和学习长达半个世纪之久,这就是人类历史上少有的“中国雷锋文化现象”。

雷锋创造了两项吉尼斯纪录:一是他是获得党和国家领导人题词最多的士兵。二是以雷锋为题材的出版物最多,达400多种。上个世纪,毛主席六次讲雷锋,二次观看雷锋的话剧和电影。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21次讲雷锋。从毛主席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到习总书记宣示“雷锋精神要世世代代弘扬下去”,这是中国共产党领袖半个世纪的坚定传承,这是一种豪迈的文化自信!

雷锋纪念馆在全国最多,不仅有3个国家馆(辽宁、湖南、解放军),而且有近百个地方和民办展览馆,参观人数达到了2亿人次。拍摄雷锋题材的电影有30多部。为雷锋创作的歌曲数百首,高唱《学习雷锋好榜样》的人数高达6亿人。

一个雷锋倒下去,千万个雷锋站起来。在中国有许多用“学锋”“小锋”起名的人,寄托着对雷锋的情感。当年邓州540个新兵入伍来到雷锋所在部队,成为雷锋的战友。他们在离开雷锋的日子里,回到家乡继续弘扬雷锋精神。50多年之后,编外雷锋团发展到20多个雷锋营、两万多名成员,被中宣部树为“时代楷模”,邓州也被称为生产“雷锋”的名城。近60年来,中央和军队表彰的学雷锋的先进典型有1500余人。近10年来,由中央文明网评选的中国好人有近万人。近5年来,中央宣传部每年都评出100个学雷锋先进集体和个人,中央文明办表彰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一百”。雷锋,已成为好人的共同名号,是高尚的文化图腾。当今,学雷锋志愿服务成为新时尚,注册志愿者已超过1.92亿。

今天的中国,学雷锋志愿服务由一项群众性的自发活动,已经上升到治国理政的战略决策。习近平总书记两次主持政治局会议,研究部署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和学雷锋志愿者活动。全国近3000个县、区党政一把手将出任学雷锋志愿服务总队正副总队长,领导干部带头学雷锋的好作风又回来了。

在新中国的文明史上,曾有“国有危难找雷锋”的鲜明记录。“文革”动乱时期,邓小平用一则“雷锋叔叔不在了”的政治笑话呼唤雷锋归来,整顿社会风气;“北京风波”之后,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特别强调“全体共产党员和党员干部,都要带头学雷锋”;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推动学习雷锋常态化”。事实告诉我们,在中国社会,每当道德沦丧思想滑坡的时候,雷锋都成为中国治理的一面旗帜,成为凝聚民心、匡扶正义的明智之举。

雷锋精神在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里具有独特的价值,一是它的深厚的基础性,习总书记指出:雷锋是一个时代的楷模,雷锋精神又是永恒的。它是5000年优秀中华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的结合,这和我们党“为人民服务”、“做人民勤务员”是一脉相承的。二是它的广泛性,雷锋是中国老百姓公认度最高的榜样,“一个群众性的活动,能够在几十年历史进程中延续不断,影响一个时代的风气”。三是它的复制性,“雷锋精神,人人可学;奉献爱心,处处可为”,雷锋是谁,是你是我是他。四是超越性,“雷锋是平凡的,人人可以做到;雷锋是伟大的,只有努力才可以做到”。五是世界性,雷锋精神放射的是人性的光辉,反映了人类向上向善的共同追求,已传播到76个国家,也会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取向。

“千川匯海阔,风好正扬帆”。随着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拓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在全国城乡已成燎原之势,雷锋创造了平凡人走向道德高地的传奇,雷锋精神是新时代公民道德的生动体现。用雷锋精神助推公民道德素质,既要乘势而上,又要抓实抓细。建议中央有关部门借鉴文明城市的创建方法,把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具体化标准化手册化,作为一个城市、一个机关、一个企业、一个学校、一个单位、一个人的执行和考核标准,把道德问题作为“硬指标”来抓,每年的3月5日,作为全民学雷锋公民道德建设宣传日。同时,进一步发挥《雷锋》杂志这个中央级道德权威宣传平台的作用,使之进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进入学校,为助推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发挥舆论引导作用。

猜你喜欢
公民道德生活习惯学雷锋
当心!这些生活习惯 正在摧毁你的听力
学雷锋
中国语境中的公共道德与公民道德辨析
一日三餐
豌豆笑传之学雷锋(二)
豌豆笑传之学雷锋(一)
提升血液与血管力的10个生活习惯!
巴州纤检所开展第十四个“公民道德建设月”活动
论公民道德教育的普世性与民族性
学雷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