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曙光
山东海川建设有限公司 山东东营 257000
就现阶段建筑市场来说,尽管其发展速度逐步加快,使得市场完善程度具有一定提高,但同时质量问题也在相继发生,所以,应对影响工程质量一些因素予以掌握,具体包括:其一,人为因素。有的施工单位没能对专业人员实施严格管理,经常发生管理不到位的状况,比如忽视对技术人员相关管理,致使他们施工时没有按照程序进行,有时发生小的问题,也没有及时上报,通常采取瞒报方法,导致后续隐患产生。与此同时,个别技术人员缺少对新型施工技术的认识,造成操作不熟练,从而引发质量问题。有的管理人员没能对整个工程正确把控,比如没有对技术或者材料深入了解,整体责任意识差,导致管理质量低下。其二,材料因素。材料属于建筑施工必须具备的物质条件,同时也是确保施工质量最为重要的基础,但有的人员没有对材料实施严格管理,进而产生质量问题。从之前的调查表明,在所有建筑质量问题中至少超过60%都是由于材料引起的,如材料监管不力或者质量不达标等[1]。其三,施工进度因素。尽管从理论方面看,施工进度与工程质量没有较大关联,但在实际施工时,往往深受工程进度影响。例如,在早期招标中,有的施工单位为了赢得中标,经常压缩工程报价,并且压缩工期,但通常中标以后,施工单位并没有依据标书中的工期开展施工作业。有时在工程早期会遇到工程延误现象,从而影响了后续施工计划,面对该种情形,施工单位经常加快整个后续施工进度,针对施工中的小问题,常常对其忽视,进而埋下质量方面隐患。
根据建筑工程土建施工现场管理中材料管理不理想的实际问题,建立完善的材料监管体系和检查制度,确保材料的购买使用及储存符合相应的规定,达到规定的质量标准。严格把控采购及检查工作,在材料质量性能稳定的情况下,优选性价比高的建筑材料,尽可能地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建筑企业要树立“以质量求胜”的发展目标。重点是建筑材料的采购及使用管理,严禁施工中偷工减料、以次充好、徇私舞弊、材料浪费等问题。材料管理要立足实际,契合施工特点及施工顺序,提高材料管理工作开展的适用性。坚持贯彻落实材料管理的“三重防护”,采购前的质量检查,进场前的质量抽查、使用中的质量检验。反复检查,确保土建工程施工质量。
针对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管理机制不健全问题,必须着手做好机制的调整与优化,其一要设置管理责任制度,明确人员的管理权责,确保每道施工工序有专门的负责人。在发生问题后,可以责任到人,以此激化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其二要设置监督管理机制。针对责任人及施工全过程进行监督管理,及时发现不正当的行为,及时处理。其三引入配套的奖罚机制,发挥奖罚机制的杠杆作用,调动人员施工现场管理的积极性,也起到榜样示范的带头作用,形成良好的企业管理氛围[2]。其次要突出管理效率,追求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高效率,从前期的目标预设到管理方案的具体部署,有条不紊,有章可循,事无巨细,优化管理。
面对我国快速发展的建筑工程施工行业,针对以上建筑施工质量监督的弊端,最为核心就是需要完善施工质量管理制度。首先要建立工程质量管理制度,从根本制度上保证施工时的工程质量,并以此为根据来提高施工效率,从而达到提高工程质量的目的。同时,伴随着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工作的进行,施工单位还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的完善施工制度,形成适合自己内部的管理制度,不断提高工程质量。此外,施工单位还要加强对自身的风控意识,认识到施工质量在整个施工过程中的重要性,并以此认真落实相关质量管理标准,不断的提高施工人员操作的规范程度,从全方面来提高对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管理要求。
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全过程质量管理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首先应该结合实际项目施工现状下,做好完全的准备工作,遵循行业内的规范标准,对项目的施工手续等进行办理,为接下来管理工作手续的办理打下坚实的基础。除此之外,施工单位还需要构建专业的施工质量监督团队,负责该环节质量管理工作的评估以及分析工作,从现实现状出发,构建针对性的质量管理标准,将其更好的应用到施工质量管理过程当中;另外,基于现代化发展背景下,施工单位还应该不断革新过去落后的中标形式,综合考量投标单位各方面的资质,挑选出最合适的合作单位[3]。在合同签订过程中,明确规定只有所有的工程验收合格才算最终完成整个工程的建设,以保证建筑工程项目建设的质量符合自己的预期。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影响是综合性的,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有助于建筑施工时效与质量的提升,提升企业本身的口碑效应,提升其市场竞争优势。对于社会来说,稳定的施工质量和持续发展的建筑企业,成熟运作的市场环境是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保障。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必须以目标为导向,以目标为施工管理评价参考,通过大目标的拟定与小目标的实施再到目标管理的制约、管理效果的评价等,实现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的最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