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群组化孕期保健模式在初产妇中的应用

2021-11-23 07:55:18周伟倩
循证护理 2021年16期
关键词:群组初产妇保健

黄 静,周伟倩

苏州市立医院,江苏215000

近年来随着我国二胎政策的全面开放,对于孕产妇及新生儿的卫生工作相关研究的投入达到了小高潮[1]。如何保障孕产妇在孕期、分娩期间的健康以及新生儿的健康是目前社会关注的热点[2]。过往对孕产妇实施的传统干预主要包括孕期健康教育课程及定期产检等,但上述模式通常很难满足孕妇及其家属的心理及社会需求[3-4]。随着目前人们接受服务意识的增强,更需要新式管理模式以满足其需求[5]。中心群组化孕期保健模式是以孕妇为中心,并充分强调孕产妇“人”的属性,而非将其作为女性妊娠期中的一个客体对待,并将孕周相近的孕妇组成一个小组,实施定期小组活动,通过中心群组的形式为其提供科学保健干预[6-7]。在本研究中对于我院产检的初产妇实施中心群组化孕期保健模式干预,对比常规干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我院产检的148名初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4人。对照组年龄21~35(27.92±3.05)岁;孕周28~32(30.01±1.13)周;学历:初中及以下15人,高中或中专35人,专科及以上24人;流产史:0次48人,1次或2次18人,≥3次8人。观察组年龄22~35(27.65±2.94)岁;孕周28~32(30.12±1.20)周;学历:初中及以下17人,高中或中专36人,专科及以上21人;流产史:0次50人,1次或2次17人,≥3次7人。纳入标准:①单胎初产妇;②孕周28~32周;③年龄>18岁;④近6个月未接受药物治疗;⑤孕妇及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存在精神疾病;②存在语言沟通障碍;③存在认知功能障碍;④合并严重躯体疾病;⑤合并妊娠并发症;⑥存在剖宫产指征。两组年龄、学历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2 干预方法

1.2.1 对照组

实施常规干预。①定期产检:干预人员督促孕妇定期来院进行产检,内容包括宫高、腹围、B超检查等;②健康宣教:干预人员告知孕妇各孕周需注意相关知识,分娩各产程及方法的优缺点等;③饮食与运动指导:干预人员告知孕妇日常饮食多样化,并尽可能保持营养均衡。并给予其个性化运动指导,孕妇运动量及时间需根据自身状况而定。

1.2.2 观察组

实施中心群组化孕期保健模式干预。

1.2.2.1 建立中心群组化管理小组

包括护士长、专科护士、产科医师及心理医生。由护士长担任小组组长,负责组内人员和医疗相关物资的调配及具体干预措施的制定等;专科护士负责对孕妇指导、活动主题授课及孕妇咨询等;产科医师负责对孕妇进行定期孕检,将相关信息及时反馈,并参与具体措施的制定;心理医生负责辅助对孕妇进行心理建设,解决其不良心理情绪。

1.2.2.2 方案构建

管理小组通过回顾和总结过往经验,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最终制定中心群组化孕期保健模式。

1.2.2.3 形式与具体内容

将孕周相近的孕妇分在相同小组,14名或15名1组,共5组。建立微信群,每周举办1次小组活动,共6次,每次120 min。活动内容如下:①自我护理管理。在孕妇正式活动前10 min,由医师及专科护士对孕妇实施一对一产前检查,并传授孕妇正确计算体质指数的方法,将所有检查结果记录在孕期管理手册中。同时告知孕妇积极参与孕期管理,对存在并发症或高危风险者,转至高危妊娠门诊进行相关处理。②小组讨论式健康宣教。干预人员询问孕妇及其家属的具体需求,并将其作为导向,实施小组讨论式健康宣教。每次健康宣教均具有相应主题内容,包括孕期营养、分娩相关知识、孕期运动方式、母乳喂养等。在进行宣教时,邀请孕妇及其家属围圈而坐,由高年资经验丰富的护士根据本次健康宣教的主题进行相关内容讲解,再提出问题让孕妇轮流回答,从而展开组内讨论,孕妇相互间可以分享心得和经验。③社会心理支持。干预人员根据孕妇提出的疑问给予专业性解答,从而有效强化孕妇对相关知识的印象。在首次集体活动时,孕妇分别进行自我介绍,然后由干预人员建立微信群,孕妇在课堂内相互交流,回家后在微信群进行经验交流并提出疑问,相互建立良好友谊。此外,干预人员鼓励孕妇家属积极参与其中,从而减少孕妇孤独感,使孕妇获得家庭关怀和温暖,同时能够理解孕妇在各孕期生理和心理的变化情况。

1.3 观察指标

①积极心理资本:采用积极心理资本问卷评价孕妇积极心理资本水平,该问卷包括自我效能、乐观、希望、韧性4个维度,共26个条目,每个条目计1~7分,评分越高则积极心理资本水平越高[8];②自我管理能力:采用孕妇自我管理量表评价孕妇自我管理能力,该量表包括遵医行为、日常生活行为、自我防护行为、胎儿监护行为4个维度,每个维度0~100分,评分越高则自我管理能力越强;③孕期健康行为依从性:采用我院自制孕期健康行为依从性调查问卷调查孕妇依从性,该问卷包括饮食行为、自我管理、运动行为、体重监测4个维度,每个维度0~10分,>6分为依从性良好[9];④妊娠结局:观察并记录两组分娩方式、自然分娩产妇会阴损伤情况、产后2 h出血量及新生儿出生1 min阿氏(Apgar)评分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积极心理资本(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积极心理资本比较 单位:分

2.2 自我管理能力(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自我管理能力比较 单位:分

2.3 孕期健康行为依从性(见表3)

表3 两组干预前后孕期健康行为依从性良好率比较 单位:人(%)

2.4 产妇分娩方式、会阴情况、产生2 h出血量及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见表4)

表4 两组产妇分娩方式、会阴情况、产生2 h出血量及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比较

3 讨论

目前,我国传统孕妇孕期保健模式主要是以医生作为产前检查的主导,缺乏对服务对象的授权[10]。初产妇由于缺乏分娩经验,在接受体检及听取对结果相关解释时无法理解,易引发医患纠纷[11]。中心群组化孕期保健模式作为一种新型孕期保健模式,其能够有效协助孕妇在孕期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提升可能出现各种问题后的应对能力,从而使孕妇自控感提升[12-13]。本研究通过对初产妇实施中心群组化孕期保健模式干预,从自我护理管理、小组讨论式健康宣教及社会心理支持三方面有效满足孕妇需求。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积极心理资本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中心群组化孕期保健模式对于提高孕妇积极心理资本水平具有显著效果。分析原因主要为,通过将孕期相近的孕妇分为同一小组,组内各孕妇所遇到的孕期问题、疑惑等通常大体一致。因此,在进行群组活动时能够明确共同目标,且各孕妇相互交流时更能相互理解和支持,相互间分享彼此心得和体会,并建立良好关系,孕妇在此过程中能获得较强归属感[14-15]。且干预人员充分鼓励孕妇家属参与活动,在减少其孤独感的同时给予其有效家庭支持,帮助改善产妇心态,最终有效提高其积极心理资本水平[16]。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自我管理能力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且干预后孕期健康行为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中心群组化孕期保健模式对于提高孕妇自我管理能力及健康行为依从性有显著效果。分析原因主要为,在自我护理管理中,干预人员充分鼓励孕妇完成一部分检查项目,并学会正确自我管理,从而提升孕妇对孕检的理解,使其对相关健康宣教内容的理解更深刻,提升其自我效能,促进其以积极心态实施自我管理[17-18]。且该干预模式通过建立微信群,形成线上、线下一体化干预,充分激发孕妇思考,提高其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同时尽可能满足孕妇需求,因而其依从性更高[19]。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剖宫产率、会阴损伤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中心群组化孕期保健模式可降低初产妇剖宫产率,减少会阴损伤。分析原因主要为,该模式能够让干预人员有充足时间以专业知识纠正初产妇过往关于自然分娩的错误认知,并能够让产妇获得来自医护人员、家属及其同伴的全方位社会支持,进而有效提升产妇自然分娩的信心,降低剖宫产率[20]。

4 小结

综上所述,中心群组化孕期保健模式应用于初产妇可改善其积极心理资本及分娩结局,增强自我管理能力,提高孕期健康行为依从性。

猜你喜欢
群组初产妇保健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2(一)
中老年保健(2022年4期)2022-08-22 03:02:56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三)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二)
中老年保健(2021年7期)2021-08-22 07:44:52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一)
中老年保健(2021年4期)2021-08-22 07:10:38
无保护助产在促进初产妇自然分娩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云南医药(2021年3期)2021-07-21 05:40:44
助产师对初产妇分娩疼痛的认识分析
妊娠期连续细致化护理对高危妊娠初产妇不良情绪及对剖宫产率的作用
关系图特征在敏感群组挖掘中的应用研究
电子测试(2018年14期)2018-09-26 06:04:10
基于统计模型的空间群组目标空间位置计算研究
无创分娩应用于初产妇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