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其
济宁市技师学院 山东济宁 272000
社会飞速发展背景下,对专业技能水平较高的人才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中职学校的学生人数普遍增多,中职学校的规模也在慢慢扩大,学生安全问题成为了困扰人们的主要问题之一。中职学校内部出现了打架斗殴、暴力事件、食物中毒、假期的溺水事件等得到了人们的重点关注,学校方面也要重视学生的安全教育管理工作落实,提升学生的安全性[1]。
首先,中职学生安全教育管理的相关法律规定针对性有待提升。尽管我国颁布了相关的安全教育管理规定,其中包含中职学校的学生安全管理机制,增强学生的安全防范观念,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应对突发问题的能力,但是这样并不能较好地满足中职学生的安全教育管理需求。其次,学校方面的安全教育观念较弱。部分学校的安全教育课程设置不太科学,安全教育的模式也较为简单,从而影响学生的参与热情。不仅如此,学校方面能够提供的安全教育设备和场所也较为陈旧,安保团队仅仅是采用常见的安全隐患排查模式,突击检查并不常见,因此不容易找出问题。
第三,企业对实习生安全培训不到位。企业虽为实习生进行了职前培训,但仅仅强调了一些常规的注意事项,很少跟踪记录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情况。对于没有真正独立完成工作的实习生而言,岗前培训的效果不高,而在后续的实习过程中,学习活动更多集中在技能的提升培训上。第四,学校与家庭联系不够密切。很多中职学校与家长联系仅限于放假之前的学生安全通知书,联系的内容也仅限于学生所犯的错,未能让家长真正达到参与到对学生的安全教育管理中来。
第一,优化校园周围的环境。政府部门应重点关注并整治校园周围的环境,把校园安全管理工作放在工作的主要位置,并制定针对性的安全应急方案,从而给中职学校学生提供一个安全稳定的学习环境。第二,不断革新校园安全法律规定内容。政府部门应全面落实并制定好安全管理方案,针对校园安全管理、食品安全卫生、网络安全等制定相应的规定。第三,不断强化政策的落实。从相关法律规定的角度来看,相关原则的规定准则并不够准确,从而给了人们一些可乘之机。为此,我们应结合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法律规定,并采用科学详细、准确的法律进行保护,提升法律法规的实用性,确保一些危害学生安全和校园安全的人得到拥有的处罚。
结合实际需求制定校园安全管理机制。结合中职院校的自身情况,创建科学的安全管理机制,进一步规范师生的行为,严禁出现携带危险品入校的行为,还要不断强化安保人员的综合素养培训工作力度。第二,不断优化校园安全教育工作制度,创造良好的安全校园文化氛围。学校方面应重视并认真落实好安全教育工作,为学生创造安全的校园环境,从根本上增强师生的安全观念。中职学生的年龄比较小,他们也比较好动、活泼,因此学校方面应及时更换校园内部的陈旧设备,尽量确保学生的自身安全。第三,创建完善的教师评价系统。中职教师不仅要具备较好的教学能力,还要有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从而把企业安全文化融入到教学工作中,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情况,尽量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第四,我们还要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首先,加强法律意识教育,将学生培养成为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好公民;其次,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最后,提高学生自我安全防范意识,通过开展多样的安全教育活动,掌握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提高自我安全防范意识[2]。
第一,积极开展并落实好岗位安全培训工作。从实习企业的角度来看,通过与学校联合起来,开展学生上岗前的安全教育管理培训工作,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安全观念。在学生参与实习活动之前,学校方面应与企业签订相关的实习协议书,在协议中明确指出双方在实习中的职责和义务,企业方面应安排好学生的上岗前培训、定期开展安全教育活动等工作;还要积极配合学校方面的安全教育工作,及时向学校反馈实习生的情况。企业和学校应为了学生的实习安全教育管理共同努力。第二,应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指导。企业还要与学校方面一起商讨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及时对实习生进行科学的心理指导。充分发挥现代化技术的作用,创建网络沟通平台,积极与学生进行网络交流。设置实习生管理办公室,供学校实习指导老师值班使用,帮助学生解决实习过程中遇到的人际交往问题、心理适应问题和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第三,努力营造安全环境。企业需要优化安全生产环境以及周边生活环境,避免环境问题给学生带来的伤害;特别是需要在每个岗位都安排老员工带领实习学生开展工作,以师带徒的方式既能改善学生专业不对口而产生的心理压力,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在细节上确保生产的安全。
学校方面应积极与家长联系,让家长了解学生的安全教育情况。学校方面可以借助家长会、微信群等方式与家长及时的沟通,让家长及时了解学生的安全状况,还能获知学校的安全教育管理工作落实情况,积极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状况,通过科学合理的与学生进行沟通,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需要,给学生包容和爱,确保学生能够拥有一个健康、安全充满爱的生活环境。第二,家长积极配合监督。家长作为学生第一监护人,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其监督和配合是学生安全的重要保障。
家长只有拥有充分的知情权,才能明确自己在孩子学习和实习过程中应该承担的责任,才能更好地配合和监督学校对孩子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