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征
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消防大队 浙江杭州 310000
近年来,高层建筑及大型地下空间火灾发生的次数呈现出增长的趋势,造成不良的影响。此类防控问题也逐渐引起城市发展相关部门领导人的注意,相关部门也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逐步开展高层建筑及大型地下空间的火灾防控工作,尽量降低火灾发生的频率,增强高层建筑及大型地下空间的安全。
火灾发生时,针对高层建筑及大型地下空间,存在共性的燃烧特点:火灾发生时,燃烧会有阶段性的发展:在通风条件有限时,会发生不完全燃烧的情况,从而产生大量烟雾,当燃烧烟雾扩散开来,导致建筑内部人员呼吸困难、难以辨别方向,给有序逃生增加了难度;且内部人员较多的情况下,逃生过程中很容易造成拥挤、踩踏等问题,这给后续的营救也制造了困难。
高层建筑及大型地下空间发生火灾,疏散困难是普遍存在的问题。造成疏散困难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导致的:
(1)疏散方式较为单一:当大型地下空间发生火灾时,采取的逃生路线较为单一,发生火灾后,由于大型地下空间属于地下,安排人员逃生的过程中,逃生路线只能是由下向上,无法像地上空间一样,可以借助云梯等工具,实现多方面的逃生路线;大型地下空间一旦发生火灾,只要还在地下空间,人员的人身安全就无法得到保证,当有大量人员需要得到疏散的前提下,疏散困难更是难上加难。
(2)人员自乱阵脚。火灾发生时,随着火情的发展,周围环境的变化,浓烟增多,呼吸困难等多方面综合因素共同影响下,高层建筑及大型地下空间中的人很难在复杂的环境下依然保持冷静,容易自乱针阵脚,在逃生的过程中,无法准确辨别逃生方向,不但自己恐慌,很容易打乱其他人的逃生节奏,为后续的人员疏散增加了难度。
(3)缺氧死亡。火灾发生时,有些建筑材料燃烧后会产生有毒气体,建筑内部人员吸入有毒气体加之浓烟之下造成呼吸困难,每个人的身体素质都不同,体质较弱的人在恶劣的环境下,更容易出现严重的缺氧,无法自主逃生,最终缺氧死亡。
高层建筑及大型地下空间的营救会面临困难。人员数量较多的情况下,于高层建筑而言,一部分人可以通过自行逃生,另一部分人可以借助云梯等方式逃生,对于逃生者面临的是双向的选择,但是由于高层建筑楼层较多,且逃生通道的宽度有限,消防人员需要进行大面积的搜救,与此同时,大型地下空间也是如此,相对于高层建筑,地下空间的照明度不够,加之逃生路线不明确,不但内部人员逃生增加了难度,同时给营救人员的搜救,也增加了难度。火灾发生时,时间就是生命,营救困难是必须要重视的问题。
近年来,高层建筑及大型地下空间火灾发生的次数呈现出增长的趋势,造成不良的影响。此类防控问题也逐渐引起城市发展相关部门领导人的注意,相关部门也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逐步开展高层建筑及大型地下空间的火灾防控工作,尽量降低火灾发生的频率,增强高层建筑及大型地下空间的安全。以下是对目前高层建筑及大型地下空间火灾防控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列举。
消防设施是整个火灾防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保证火灾防控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基础。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高层建筑及大型地下空间的使用率逐渐提升,随之带来的火灾防控意识却没有普及性的提升。一方面人们会存有一定的侥幸心理,觉得火灾不会轻易发生在身边,自身火灾防护的意识不足;另一方面是个人对消防设施的使用方法重视程度不够,在培训及演练的过程中没有做好科普教育工作,当火灾发生时,消防设施也成为摆设,多重原因造成高层建筑及大型地下空间火灾防控意识并不强,消防设施尚不完善。且专业的技术人员尚未配备,消防设施常因为缺乏专业的技术人员对消防设施进行及时的检测和维护,导致消防设施不能物尽其用,想要学习消防设施使用方法的人也无法得到系统、科学性的培训,随着时间的推移,消防设施无人保养,性能逐渐落后,发挥的作用小之又小。消防设施的完善和专业人员的指导成为目前高层建筑及大型地下空间火灾防控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1]。
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新的火灾防控技术以及火灾防控设备都出现了转折性的革新,面临时代发展的新形势,出现的新问题,新的火灾防控技术也“应时而生”,新型防控设备也逐渐走入城市。从研究到投放使用,逐步提升,火灾防控技术及设备也在不断的发展、完善中走向成熟。由于不同城市的发展进程是不同的,导致不同城市相关人员接受的火灾防控技术以及使用的火灾防控设备并不是同步更新的,在一些发展节奏较快的城市,火灾防控技术的革新速度逐渐加快,投入使用的面积也逐步扩大,与此同时,在一些发展进程较慢的城市亦或是在一些火灾防控投入资金较少的城市,火灾防控技术以及设备并未得到及时的更新,导致火灾发生的频率相对较高,相关防控部门也逐渐意识到火灾防控技术及设备更新的重要性。
火灾防控管理人员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以及超强的实际操作能力,与此同时具备认真工作的态度尤为重要。火灾防控是一项严肃的工作,无论是日常的演练还是真实火灾发生的场面,都需要火灾防控人员应用自身掌握的火灾防控技术,在火灾发生时从容不迫的应对,展现专业人士的基本素养同时,尽可能降低火灾发生后的经济损失。但是一些城市的火灾防控管理人员并没有主观意识到火灾防控的重要性,对待火灾防控工作存在一定的侥幸心理,缺乏认真对待的态度,很可能因为一个小小的疏忽,导致火灾的发生;加之平时懈怠的工作态度,无法掌握足够的专业火灾防控技能,面临火灾来临的瞬间,手忙脚乱,不但无法保证自身的安全,火灾造成的损失也无法降低[2]。
安全疏散技术是整个消防工作开展的基础操作。当火灾发生时,需要最大程度的保证民众的人身安全,高层建筑以及大型地下空间容易是大量人员聚集的地方,因此当火灾发生时,首先应采取安全疏散技术,尽量保证人民群众能够有序离开火灾发生的区域,撤离到安全的地方,为后续消防人员系统性、高效性开展救援打好坚实的基础。因此,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建议高层建筑及大型地下空间相关负责部门定时开展消防演练,让人们明确并逐步掌握消防通道的位置,面对火灾,保持冷静,安全有序地撤离,将火灾损失尽可能降到最低。
安全疏散技术要点介绍:
(1)双向疏散。高层建设和大型地下空间区域在设计建筑的时候都会设置相应的消防通道,当火情发生需要安全疏散的时候,应该采用双向疏散的方式进行疏散。
(2)通常情况下,楼梯口会设置防火门,此地带属于相对安全的区域,将防火门设置在此处可以达到保护的效果。
(3)日常火灾防控要点需要分层次进行培训,并逐步灌输人们时刻具备火灾防控意识,以认真严肃的态度对待每一次安全演习,日积月累下,逐步提升自身的火灾防控意识及面对火灾随机应变的能力,逐渐将火灾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小。
消防设施是火灾防控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旦发生火情,消防设施的设立地点便捷性以及消防设施自身的高质量成为整个火灾危害大小的重要决定因素。因此在设置消防设施位置的过程中,应该综合考量,既考虑到高层建筑及大型地下空间建筑的结构、人流量以及当地城市的经济发展状态,由专业的技术人员指导完成消防设施的准备工作。
消防设施的准备工作应从以下四个角度进行考量:
(1)基础消防设施必须严格把关质量和数量,保证高层建筑及大型地下空间能够有充足且高质量的灭火器和消防栓。
(2)设置相应的自动报警系统或可燃气体报警装置,在火灾发生初期就能及时报警提醒,为人员快速疏散提供良好的基础。
(3)针对火灾发生频率较高的建筑中,可适当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当火情发生时,自动喷水系统可以为消防员分担一部分压力。
(4)对于地形较为复杂以及人员较为密集的区域,应该设定相应的排烟系统,当火情发生人员疏散的过程中减少烟雾弥漫[3]。
现在很多建筑材料都具备可燃性,且在火情发生时,燃烧后会出现有毒气体,不但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同时也会通过燃烧产生烟雾,增加人员疏散过程中的难度,同时也为后续消防人员的救援工作增加了阻碍。因此为了降低高层建筑及大型地下空间的火灾发生频率,从材料防火技术入手,逐步推广使用绿色材料,减少可燃性材料的使用,也是一项很有必要的改进措施。
材料防火技术的使用,一方面可有效减少火情发生时浓烟的扩散速度,减少产生的有害气体,最大程度保证人们的身体;另一方面相较于极易燃烧的建筑材料,材料防火技术的使用,其燃烧速度也会大大降低,为人员疏散争取更多的时间。
建筑材料防火技术的应用,应该遵循以下几点:
(1)严格控制高层建筑及大型地下空间使用易燃建筑材料的数量,因此地人员聚集较多,人流量较大,所以易燃建筑材料的使用更应该引起重视,既要避免防火材料预算过多产生不必要的浪费,又要避免防火材料过少无法从建筑材料的基础上降低火灾损失。
(2)如果必须使用易燃性的建筑材料,需要进行阻燃处理,必要情况下应该张贴标语进行提醒,科学性使用易燃性建筑材料,尽量避免人为影响导致火情发生。
消防设施是火情来临时重要的基础保障,需要专业人士“因地制宜”,即针对不同的环境,制定相应的消防设施分布规划,并将各个消防设施的设置点以及逃生路线落实到图纸上,这样一来不但可以避免不合理消防设施的设置造成的浪费,同时也可以对购进的消防设施的数量和质量严格把关。消防设施的放置位置以及逃生路线平面图需要贴到显眼的位置,并且系统性的对高层建筑及大型地下空间内部的人定期进行消防设施及消防路线的普及化讲解,一旦发生火情,建筑内部人员可以根据自己掌握的逃生路线及消防设施所在位置,有序完成逃生以及灭火,双管齐下,最大程度降低火灾带来的损失[4]。
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对以往火情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总结,针对火灾防护技术以及设备都有一定程度的更新,新的火灾防护技术和设备使用方法,相较于较为传统的火灾防护技术和设备,实现了更为快速的灭火,最大程度的为营救人员争取了更多的时间,与此同时降低了财产损失。即使不同城市的发展进程有所差异,但是面对火灾防控工作的态度和技能,需要做好及时更新,加强人们的火灾防控理论基础及相应的实践能力。
提升人员的综合素质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说明:
(1)增强高层建筑及大型地下空间内部人员的综合素质,平时要加强火灾防控宣传、消防设施的使用方法以及有序逃生注意的问题,从理论上增强内部人员的火灾防控意识,在理论基础充足的情况下,可分期对内部人员进行系统性的火灾防控实际操作,增强内部人员的火灾防控的理论技术和实际操作,从而提升高层建筑及大型地下空间内部人员的综合素质,面临火情,依然保持冷静,有序撤离的同时也可加入灭火,最大程度保证人群有序疏散,同时最大程度保证了财产安全。
(2)加强高层建筑及大型地下空间工作人员的专业性。在消防设施及逃生路线平面规划图制定的同时,要合理安排工作人员,在各个时间段都完成对高层建筑及大型地下空间各个角落的巡查,保证工作人员巡查的科学性及合理性。加强工作人员的火灾防控意识,并且在工作过程中,保持最佳的工作状态,及时发现存在的安全隐患,才可以尽量规避火灾的发生[5]。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层建筑及大型地下空间的使用率逐渐提升,与此同时,也成为火灾发生频率较高的地带,不但会造成经济损失,严重的甚至危害人身安全。火灾防控部门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针对具体的火灾频发事件进行详细的分析,并采取有效的火灾防控技术,最大程度保证人身财产安全,达到火灾防控的目标,降低火灾发生的频率,为高层建筑及大型地下空间提供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