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丽丽 吴定英
南通市纤维检验所 江苏南通 226000
过度紫外线辐射会使服用纺织品发生老化现象,导致其强力下降,耐磨性变差,缩短其服用寿命,而且会引发一系列的皮肤病,还会影响人体免疫系统及视觉系统等,威胁人类健康。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改善服装用纺织品抗紫外线性能的方法进行了综述,并对未来研究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以期企业在践行低碳、绿色、环保的基础上生产满足消费者多元需求的高性能抗紫外线纺织品。
在成纤维聚合的状态中,添加一定量的屏蔽紫外线的物质,选取成纤高聚物质,或选取合适的吸收紫外线调剂,融入当中,大量的防紫外线共聚物由此形成,这就是防紫外线纤维的具体生产流程。在防紫外线纤维的研制中,比较常用的是具有光屏蔽作用的紫外线防护剂,它能吸收和反射紫外线,限制阻止辐射的穿透,紫外线吸收剂是一种光稳定剂,能吸收阳光及荧光光源中的紫外线部分,将二者结合起来进行共混纺织,能大大提高纤维的功能,耐洗性和柔软性能也得到相应的提高。不同的纤维织物由于化学组成的差别对紫外线通透率的反应有所不同。例如,在对一些没有经过染色加工的棉麻、羊毛、蚕丝等进行检测时可以发现这一点,究其原因,羊毛属于动物类产品,其中的蛋白质分子含有芳香族氨基酸,有较强的防紫外线能力。而棉麻织物中不含有这种活性分子。棉麻织物中具备其特有的果胶质斜偏孔结构,具有更好的吸湿透气性,穿着更加舒适,但是防紫外线能力不理想[1]。
防紫外纺织品是20世纪90年代新兴起的功能性产品。目前,日本防紫外线纺织品研究最有成效,较短时间里,他们开发了多种防紫外线纺织品。通过控制这些纺织品的生产加工过程,来提高织物的防紫外线性能,实现防止紫外线过量辐射的目的,采取的手段为添加紫外线吸收剂或屏蔽剂。国外织物抗紫外线整理技术不断发展,已经进入商品开发阶段。各国都加强对UV吸收剂的研究,使紫外线A和B的屏蔽效果达到90%以上。大量氟利昂的排放使地球上空的臭氧层出现空洞,减弱了大气对地球表面紫外线的屏蔽,人们开始意识到对紫外线的防护至关重要[2]。
防紫外线纤维法是在纤维中添加紫外线吸收剂或屏蔽剂或两者均添加,得到防紫外线纤维,进而将其制成防紫外线织物。主要是利用化纤改性技术,采用共混、共聚和复合纺丝法,用防紫外线整理剂实现纤维改性,制备防紫外线纤维。①共混法,在纺丝过程中,将防紫外线整理剂加到聚合物中,进行混合纺丝。制得的防紫外线纺织品相比后整理法制成的纺织品,其防紫外线功能持久,耐洗性好,手感柔软,易于染色。②共聚法,将防紫外线物质和成纤高聚物单体一起共聚,制成防紫外线共聚物,然后纺成防紫外线纤维。③复合纺丝法,利用复合纺丝技术,将整理剂加到纤维皮层,不仅节约原料,还有利于保持纤维原有优质性能。
防紫外线织物的加工主要是利用多种方法对纤维、纱线或织物进行整理,包括:无机紫外线屏蔽剂整理;有机紫外线吸收剂整理;有机和无机紫外线整理剂共同整理,并使之牢固结合。防紫外线的加工方法有很多,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①后整理法:将防紫外线整理剂和纺织品结合的方法,后整理方法最为简单常用,应用广泛,常用于天然纤维、合成纤维及其混纺织物。后整理法具体包括:高温高压吸尽法、常压吸尽法、浸轧或轧堆法。②涂层法:一般是在涂层剂中加入适量的紫外线屏蔽剂,用涂布设备在织物表面进行精密细涂层,然后经烘干及必要的热处理,在织物表面形成一层薄膜。这类方法虽使耐洗牢度及手感受到影响,但对纤维种类的适用性广,处理成本低,对应用的技术和设备要求并不高。涂层法适用的紫外线屏蔽剂,大多是一些高折射的无机化合物[3]。
从水溶性来说,有些紫外线屏蔽剂无法溶于水,考量其亲和力也不会青睐天然纤维。这时吸尽法就不能用了,要采用紫外线屏蔽剂粘合在纺织品上,实现和粘和剂同浴。结果会形成浸轧液,即粘和剂、紫外线屏蔽剂和柔软剂组合一起。
近几年国内的空气质量正在不断地恶化,臭氧层空洞事件发生后,人类已在竭尽全力弥补,但因紫外线辐射而患上皮肤病甚至致命的人越来越多,因此防紫外线织物的开发极为重要,无论是服用领域还是装饰、产业领域都需要在紫外线的防护上把好关。越来越多的各种款式的防晒衣在市面上大量销售,虽然具备了较高的防紫外线效果,但其透气性并未得到很好的解决。目前,市面上有各种各样的防紫外线织物,大到服用、装饰用布,小到遮阳伞面、口罩、汽车装饰配件等,其防紫外线效果优良。这种纺织品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即防紫外线添加剂引入纤维后易挥发,很难长久保持防晒降温的功能。因此,防紫外线服用织物的各项优良性能将被继续探究优化。
纺织化学品长时间暴露在紫外线下中可能发生光化学降解对人身体产生毒副作用,对纺织品进行抗紫外线整理易引起环境污染,织物舒适透气性下降,此外整理后织物的安全性有待进一步验证。开发具有凉爽感且抗紫外线性能良好的纤维、纤维混纺或改变织物结构参数是最理想的解决方法。此外天然染料具有保健且可生物降解、无毒、可再生的优良特点,成为新型抗紫外线纺织品染料开发的重点。但是如何实现天然染料的廉价化,提高其着色性、耐洗涤性和日晒性能的同时扩大其适用范围需要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