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军民融合创新体系中的边界渗透

2021-11-23 12:53郗昱
商品与质量 2021年19期
关键词:结盟行动者军民

郗昱

西安电子工程研究所 陕西西安 710100

区域军民融合创新体系的建设是当前区域层面贯彻创新驱动发展和军民融合两大关键。而作为改革的突破口和难点所在,体制机制问题一直被广泛讨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积极推进国防科技工业体制改革,瞄准各方反映强烈的矛盾和问题,坚决拆壁垒、破坚冰、去门槛,破除制度藩篱和利益羁绊”,是军民融合最为核心的命题之一。事实上,也正是体制机制的困境导致军民融合创新体系中军方、民企、地方政府、高校等一系列行动者之间的长期割裂。因此,破解和理顺军民融合创新体系中的体制机制问题,在于需要我们打破原有行动者之间封闭割裂的组织与制度边界,从而去实现协同创新。

1 从边界划定到边界渗透

已有研究常常使用“多张皮”“多龙治水”来形容以军地、军民等一系列组织与制度边界的冲突为核心的体制机制问题。对此,学界的共识多在于体制难题的产生和解决,往往关系到各种行动者的既定制度路径和固有组织边界,与军民融合的时代发展需求出现了矛盾冲突。其中,由于过去计划经济和单位传统的影响,军工企业受制于垂直领导中多头管理的问题又是此类情况的典型。因此,行动者之间的边界问题在军民融合中的具体表现是,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了行动者之间互动的低效率,进而极大地限制了军民融合中的资源配置以及技术和产品的有效扩散。对此,越来越多的研究认为,体制机制困境的背后是基于不同组织边界下,行动者由于自身路径依赖而产生的制度多样性和复杂性。这种制度复杂性被进一步解释为制度安排的失效和混乱。因此,已有研究普遍将体制困境的解决寄希望于不同组织之间边界的重新界定,从而实现明确军民融合中的权、责、利等问题。由于这种思路需要一系列制度的重新设计,因此,大量研究都最后将其寄予中央顶层设计的大规模调整。

2 边界渗透的常态:军民融合中的困境

2.1 边界强化下的流散型结盟

区域军民融合中,第一种常见的边界状态是由实线关系形成的边界强化。边界强化反映了行动者因为彼此之间的主导制度逻辑差异较大,在军民融合中容易陷入自我保护,并导致合作的低效和创新要素流动的不畅。调研发现,由地方政府衍生出的一系列组织关系更容易走向边界强化,这也与地方政府治理中的条块关系和行政惯性有关。

2.2 边界跨越下的松耦型结盟

另一种常见的边界状态,是边界跨越下的松耦型结盟。边界跨越反映的是行动者彼此之间能够一定程度上形成共识,同时对于存异的部分可以暂时搁置,从而最大限度地保证结盟的稳定。其形成的原因,一方面是主导逻辑的冲突较小,另一方面则是存在其他次要制度逻辑能够形成一定程度的共识。调研发现,由军工企业衍生出的一系列组织关系更容易走向边界跨越,这也与军工企业封闭式创新的传统有关。

3 移动中的边界:军民深度融合的可能

边界渗透的常态反映了过去军民融合创新体系中的制度惯性导致的体制困境。但近年来,军民深度融合的改革和试验则尝试通过引导不同行动者实现制度逻辑的重新磋商和转变来改变既有的边界状态。

3.1 第一种向外移动的方式

原来以政府为核心而呈现为边界强化的关系,通过制度逻辑的转换,形成了一种新的边界跨越状态。与之前军工企业为核心的边界跨越相比,以政府为核心的边界跨越状态更加反映出通过改革探索,原本组织目标、制度逻辑差异较大的地方政府、高校和军工企业之间能够通过松耦型结盟的方式在彼此保留自身核心任务的同时维持最大程度的共识,从而推动区域军民融合的深化。在这个过程中,地方政府持续的政策试验和创新乃是关键。

3.2 第二种向外移动的方式

即以军工企业为核心的两种关系从边界跨越转变为边界模糊的状态,并从以往契约为基础的被动式松耦型结盟转变为紧密型结盟。边界模糊的背后,是组织之间的同化和吸收作用。即在军民融合中,当制度逻辑接近或一致时,行动者之间原有的边界在一定程度上被消解,达到高度共识的情况。边界模糊的实现有赖于市场逻辑作为共识来实现开放式创新。

4 结语

长期以来,军民融合创新体系中的组织边界和体制困境,受到了政策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并将其描述为“多张皮”。已有研究普遍将这种边界问题理解为一条界限,其背后是一系列的交易成本,从而将体制困境解释为边界之间的冲突。由此,他们将“多张皮”的问题反推到中央层面,并希望通过顶层设计来解决。本文进一步的研究认为,边界变迁背后最重要的机制是制度逻辑的主导和转换。因此,长期以来,组织边界之间的僵化和冲突所造成的体制机制障碍,恰恰是由于边界的自我保护机制阻碍了军民融合的深化。

猜你喜欢
结盟行动者军民
新形势下军民融合防救体系建设探索
三张捐款收据见证军民鱼水情
浅谈推进网信军民一体化发展
按兵不动
美军在武器装备采办领域推行军民协同发展的主要做法及启示(上)
苗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行动者网络——贵州反排木鼓舞个案的体育民族志研究*
相互扶持
“反思社会学”,还是“反身社会学”
“老炮儿”:离轨者的自我放逐
政策问题建构:从追求共识到尊重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