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霁芳
(信阳师范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辅导员是大学生日常管理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在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成才中具有重要地位。一名优秀的辅导员要能够获得学生的信任和理解,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与沟通[1]。不仅高校学生对辅导员工作的满意度是衡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辅导员工作水平、工作成效的重要指标之一[2]。而且从大学生对辅导员的期望和要求可以探索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发展的内容和方向,从而为学生工作奠定重要的基础。
本次调查以信阳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学生为调查对象,选取大一至大四不同年级的学生,从各个专业抽取学生个体作为调查样本。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80份,回收有效问卷354份,有效问卷回收率93.16%。
从大学生对辅导员是否为一位知识渊博的人来看,有47.74%的学生非常同意,比较同意占40.40%,一般同意占10.45%,不太同意占1.13%,完全不同意占0.28%。有52.26%超过一半的学生非常同意他们的辅导员能在思想上对他们进行引领,比较同意占33.33%,只有很少比例1.13%和0.56%分别为不太同意和完全不同意。从以上两种情况满意度可以发现,大学生对辅导员的专业知识水平抱有很大的肯定态度。但从辅导员对大学生专业学习上能够给出较大帮助的情况来看,非常同意比例较前两者有明显下滑,占37.57%,比较同意与一般同意几乎持平,分别为28.81%与27.12%,不太同意升至5.37%,完全不同意为1.13%,如图1所示。
图1 大学生对辅导员专业知识的满意度
这与辅导员的专业背景多样化有关,由于我国没有设立学生事务专业,因此辅导员专业有相近的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学、心理学专业,但更多的是其他常见的中文、经济、外语、数学等专业[3]。这就导致大部分辅导员专业与所在学院专业不一致,在给予大学生专业方面帮助上存在局限性。
对于辅导员经常到班级和寝室看望学生情况,非常同意占50.85%,比较同意占31.92%。有52.54%的学生非常同意在自己遇到困难的时候,很快想到的是向辅导员求助,但完全不同意的占比1.13%。向辅导员寻求帮助后,有60.45%的学生认为辅导员总能给出满意的答复,29.66%的学生比较同意,相对的一般同意、不太同意和完全不同意就占据很少的比例,只有不到10%。由此可见,辅导员坚持贯彻“仁爱和责任”的工作理念,给予学生宽容、关怀和理解,更加能得到学生的爱戴。
从图2发现大学生对辅导员各项工作能力的满意度基本一致,在整个大学生活中,大学生与辅导员有着频繁的多方面的互动,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把握学生成长规律,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言传身教,感染学生,不仅要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还要成为他们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
图2 大学生对辅导员工作能力的满意度
作为辅导员,日常生活中对学生工作的态度也会影响到学生对他们的看法。而且,对于大学生个性特点的千变万化,不同的年龄阶段、时间阶段出现的问题也是不一样的。这决定了辅导员的工作性质必定是长期性、繁琐性、重复性、重思考和重实践,从而要求辅导员注意工作态度和思路,要多点细心、耐心、尽心尽责、务实肯干[4]。从图3可看出,一位有理想、上进心、积极、乐观、任劳任怨、认真负责、愿意与学生交朋友的辅导员在处事态度、一言一行上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图3 大学生对辅导员工作态度的满意度
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对象是大学生,以立德树人,以学生为本为工作理念,兼具“教育者、管理者、服务者”多重身份,因此辅导员队伍是一个有别于校园其他的管理者和教师,对大学生产生重要影响的群体[5]。大学生在对辅导员工作评价满意的
同时,也会对辅导员有一定的期望,我们认为辅导员具备与大学生的期望相统合的技能,能促进学生工作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提高。
从大学生对辅导员的职业精神期望调查来看,期望辅导员关爱学生占比高达93.79%,爱岗敬业占90.11%,86.16%的学生认为辅导员要忠诚于教育事业,勇于负责占80.51%,乐于奉献占77.12%,吃苦耐劳占68.08%,以上六种职业精神均超过半数。
从大学生对辅导员必备专业能力的期望调查来看,学生非常希望辅导员必备很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占89.83%,87.29%的学生期望辅导员必备亲和力技能,人际交往能力和应变能力分别为78.53%、68.93%,学生期望辅导员必备心理调适能力和洞察力相对于前者偏低,为 62.71%、61.86%,41.81% 的学生期望辅导员必备时间管理能力,行政和党务工作能力占40.68%,而创新与科研能力仅占33.62%。
由此可见,组织协调能力、亲和力和人际交往能力是大学生最看重的辅导员专业能力。这要求辅导员在工作中第一要正确认识自己,摆正自己的位置;第二要学会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在平等的基础上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6]。
从图4大学生期望辅导员在大学生生活中扮演的角色调查来看,大学生期望辅导员扮演心理健康的辅导者占78.25%,学生权益的保护人占70.62%,人生发展的导航人占69.77%,生活上的知心朋友占64.41%,学习上的指导者占55.08%。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更倾向于辅导员能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权益、人生发展,与之成为知心朋友,还有少部分学生期望辅导员在大学生生活中扮演职业发展的指导者、悄悄话的倾听者、教学科研的承担者和学生生活的保姆。
图4 大学生期望辅导员在大学生活中扮演的角色
从大学生对辅导员职业能力改进的期望调查来看,大学生认为辅导员需要改进对学生特点的了解占52.26%,需要改进对学生的教育方式占45.48%,改进对新事物的了解占41.81%,改进创新意识的占35.59%,改进专业能力的占32.20%,有20%左右的学生期望辅导员改进政治理论素养、敬业精神、计算机网络知识和人文素养等职业能力。由此发现,辅导员自身的专业、职业能力已基本得到大学生的肯定,还需要进一步贴近学生、围绕学生、了解学生之所想、之所需,更加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
从大学生期望辅导员主动谈心谈话的调查来看,有48.02%的学生乐意辅导员主动找其谈心谈话,39.27%的学生表示可以,11.30%的学生对辅导员主动与他们谈心谈话抱着一种无所谓的态度,仅有0.56%的学生表示讨厌。
从图5大学生期望辅导员给予帮助的调查不难发现,学生在遇到困难时,偶尔期望辅导员给予帮助的比例高,相对来说自己会克服。总体来说,大学生还是很期望辅导员给予帮助的,但也会有部分学生比较排斥,尤其是遇到情感问题时有33.62%的学生不期望辅导员帮助,可能学生认为需要保护自己的隐私。
图5 大学生对辅导员给予帮助的期望调查
通过此次调查研究发现,大学生对高校辅导员工作认可度较高,这与教育主管部门及高校在学生工作方面作出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但是通过此次调查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一方面高校报考的辅导员的专业背景多样化,另一方面招聘的辅导员专业不能满足高校所有专业,导致大部分辅导员专业与所在学院专业不一致,在给予大学生专业方面帮助上存在局限性。所以,高校辅导员与学生“专业对口”不仅提高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建设水平,而且对学风建设有推动作用。
调查数据显示,组织协调能力、亲和力和人际交往能力是大学生最看重的辅导员专业能力。而且当代大学生大都处在二十岁左右的青年阶段,有的思想尚未成熟,刚脱离父母,一时感到迷茫;有的自我意识强,个性张扬,敢于大胆表现[7]。这就要求辅导员作为高校学生思想上的引导者、学习中的教育者和生活中的领路人的同时,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与学生形成友好的朋友关系,倾听学生的心声,给予多元化的帮助和支持。
辅导员的工作归根结底是将优质的教育和服务提供给学生,引导和帮助学生逐步走向成熟,实现社会人、社会人才的转变[1]。大学生最期望辅导员注重对他们特点的了解、教育方式和新事物的了解。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强、个性张扬,是敢于大胆表现的一代,因此,他们不喜欢被人左右思想意识,不喜欢被人说教[8]。这就要求辅导员要不断地学习,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和大学生成长规律的同时,与学生形成平等、友好的朋友关系,深入了解学生的需求,掌握每一位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