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业希望自我存在问题及其对策建议

2021-11-23 21:38:46王洪祥
现代交际 2021年19期
关键词:职业大学生

王洪祥

(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辽宁 沈阳 110034)

2021年,应届大学毕业生人数超过900万,大学生就业难继续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毕业生激增,导致竞争加剧。求学期间未能形成清晰职业规划,是部分大学生暂缓就业的重要原因。职业希望自我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通过探讨职业希望自我研究现状及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从政府、社会、学校等多个层面提出建议。

一、职业希望自我概念及研究现状

大学生对于未来职业自我的期望就是职业希望自我(work hoped-for selves),是职业可能自我(work possible selves)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预期自我及职业恐惧自我,是另外两个重要组成部分。职业希望自我是个体对将来职业中理想自我的自我表象表述,既是职业自我概念的一部分,又是将来情境下核心自我的心理体验。职业希望自我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形成,对大学生毕业后进入社会择业具有重要的意义。[1]2

国外对职业希望自我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对其结构没有深入探讨,只有Pisarik[2]基于可能自我的结构、职业渴望的研究,并且提出职业可能自我的结构假设。职业可能自我是用来评估个体在工作中表达、实现自我的希望与预期。这些希望与预期有能力、成就、自主、发展及创新等五个维度。Markus等人在时间维度(过去—现在—未来)上建立了动态自我概念理论,正式提出了“可能自我”的概念。“可能自我”是个体自我对自身潜力、未来定位及未来形象的思考与描述。可能自我是动态自我概念理论中最灵活的组成成分,可以促进个体适应周围环境的改变与人生转折时期的角色变化,伴随经历、时间而不断地被创造、修改或丢弃;也是自我结构中的薄弱部分,具有动态性及延展性。[3]可能自我产生与发展有着深刻的社会文化印记,即它是在社会文化背景中被塑造成的。

国内众多学者对职业希望自我进行了本土化研究。黄希庭等人在国内首先提出职业希望自我不单纯是对于未来从事某种职业或某种事业的渴求与想象,而是对自己未来希望达到的理想自我形象的表述,是对未来理想状态的一种设想,从而对大学生未来的职业选择起到了重要影响。马娟在2011年提出大学生的职业希望自我包含社会价值、个人发展、职业地域、职业声望、创造性及自主性六个因素。[1]1简单说,职业希望自我对于大学生来说,就是希望自己成为有怎样特征的职场人与从事怎样的工作。

职业希望自我对大学生未来就业有指引作用,有助于促进大学生的幸福感。良好的职业希望自我可以增加大学生在未来工作中的心理韧性,更好地应对工作中出现的各种压力,有助于提高心理健康水平。[4]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是近年来积极心理学关注的问题,它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息息相关。国内有研究发现,拥有清晰良好的职业希望自我的大学生,对未来会充满希望,认为未来的生活是美满的;因此对当下的生活会更满意,心理幸福感指数也越高。职业希望自我是一个可以产生积极作用的心理因素,对大学生实现自己的理想自我有助力作用,使其对未来职业生涯充满希望,并能带动其不停地努力。当前,面对社会竞争的加剧,大学生都会产生就业恐惧,主要是担心不能胜任的恐惧,这就是职业可能自我当中的另一个因素“职业恐惧自我”。[5]过强职业恐惧自我,不利于大学生做出适合自己的工作选择,甚至可能会使一些人放弃选择的机会,导致未来发展不顺利,抱憾终生。职业可能自我的构成因素是互相制约的,强大的职业希望自我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韧性,使其更加坚强,对未来充满希望,克服恐惧。

研究发现,职业希望自我水平高的大学生追求也高,也有较高的学习投入水平,喜欢将来从事有创造性且更自由的工作。值得注意的是,高职高专生大都向往大城市工作,但学习投入却较低;因此,应关注对此类学生的研究,引导其脚踏实地地学习专业知识,增长专业能力。

二、大学生职业希望自我发展存在的问题

大量研究表明,我国大学生职业希望自我存在总体水平不高、发展不均衡的问题,这与父母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城乡方面、就读学校层次等因素有关。一些父母受教育程度较高、家境较好、就读院校层次较高的大学生,职业希望自我水平也较高;而一些农村、家庭收入较低、父母文化水平较低的高职院校的大学生,职业希望自我水平较差,对未来更加迷茫。

高层次院校如双一流高校,有优质师资,完善的教学设备,更好的实习机会与平台,学生对未来充满希望;而普通本科院校及高职院校,缺少优质的师资、教学条件及活动,学生对未来的职业发展缺乏信心,畏首畏尾,不去认真规划,对未来职业比较茫然。

尽管随着经济的发展,城乡差距逐渐缩小,但在获得前沿信息方面,城乡之间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这使农村出生的大学生难以充满信心地规划职业生涯。

家庭收入状况也是影响大学生职业希望自我水平重要因素。家庭收入水平高的大学生,因物质文化生活条件优越也更自信,更愿意参与创新性活动,对未来职业有更清晰的规划,并充满希望;相反,而家庭收入水平较低的大学生,不仅经济压力大,而且不优越的物质与文化生活条件也遮蔽了他们的视野;现实的经济压力,使其毕业后不得不立即投入工作,在职业选择上也会更受限制。

父母文化水平较高的大学生,家庭更加开放,对其职业选择干预较少,并会为其提供更多的建议,这为学生获得高职业希望自我水平提供了有力保障;而父母文化水平较低的大学生,很难从父母那里获得更多更好的就业建议,大多是参加公务员、事业单位招录考试等。该类大学生需要自己去摸索规划未来职业生涯;因此,很难有清晰恰当的职业规划。

三、对策建议

解决当前大学生职业希望自我水平发展不平衡问题,提高我国大学生职业希望自我总体水平,仅靠学校是不够的,需要政府、社会、学校、个人同时努力。以下从四个方面提出建议,以期帮助部分大学生对未来充满信心,做好未来职业规划。

1.政府层面

为切实解决当前存在的就业歧视、乡村地区就业信息滞后等问题,国家已经出台了详细措施,相关职能部门应贯彻落实,并使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带头改变“唯名校”“唯学历”的用人导向,为大学生扫除就业障碍,安心学习,规划未来职业生涯。招聘单位不得在招聘公告与实际操作中将大学毕业生毕业院校、国(境)外学习经历、学习方式(全日制、非全日制)作为限制条件,创造公平的就业条件。监督高校建立适合社会需要的人才培养体系,加强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帮助大学生做出适合自己的职业规划。

面对农村大学生考出去容易、留下来难的问题,政府职能部门应加强对这部分大学生的就业引导,设立专门的就业信息网站、就业信息公众号,帮助他们获得有时效性的就业信息。将大学生就业补贴落到实处,帮助农村大学生解决后顾之忧。对于那些回农村还是留城市犹豫不决的农村大学生,政府应以“乡村振兴战略”,积极引导他们及有志于建设家乡的大学生回到家乡,建设农村,既解决了就业问题、实现了理想自我;又解决了乡村“人才荒”问题,为乡村注入年轻力量与技术支持,促进乡村经济发展。

2.社会层面

提高大学生职业希望自我水平,应以校企合作为突破口。大学生在学校主要是学习专业理论,缺少实践机会,这是当前职业希望自我发展出现困境的重要原因;因此,学校应与企业加强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与平台,实现互利共赢,帮助大学生加深专业知识的理解,建立一个符合客观实际的职业自我,既减少大学生未来就业失败概率,也为企业培养了高质量人才,带动企业发展。

除企业外,各类非营利组织或机构也应负起社会责任,利用线下、线上多种渠道,积极开展各行业的就业宣讲,帮助大学生尤其是毕业年级的大学生拓宽就业视野,了解自己的不足,建立一个积极向上而又符合实际的职业希望自我。

3.学校层面

首先,学校要开设大学生职业指导课程与活动,帮助大学生对自己有清晰准确的了解;定期开展就业心理辅导,纠正不当的就业观念,避免其眼高手低,帮助其顺利就业。在定期就业心理辅导中引导大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自身条件及客观现实,规划自己的职业开端与职业希望,实现精准就业,少走弯路。

其次,就业导师定期开展一对一就业指导,实现一人一策。导师要根据学生性别、生源地、学科、家庭背景,进行“定制化”择业指导,指导重点年级不应只是毕业年级,应从大一开始为学生建立职业规划档案,尽早指导。就业导师也应该结合社会实际与学生的诉求,帮助学院调整安排理论与技能课程。

最后,要发挥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与创业孵化园的作用。积极为学生提供各类优质实习与兼职岗位;提供资源支持,给予大学生校内就业、创业的机会,为其创新、创意提供用武之地,为其建立符合实际的职业希望自我奠定基础。

4.个人层面

个体的主观能动性起决定作用,建立完善的职业希望自我,离不开学生自身的努力。每个大学生对未来都有憧憬,为了将来顺利择业与胜任工作,应首先建立符合实际的职业希望自我。目前学生主要是学习专业理论,缺少理论与技能结合、投入实践的机会,对自己的能力可能会有认知偏差,如高估自己;因此,大学生应主动参加学校组织的就业指导课程,利用学校提供的实习机会与平台,提升实践能力。在实践中正确地认识自我,不断提升动手能力,调整职业目标,找到正确的职业方向。

父母大都希望子女考研、考公、考编,有一份稳定、“体面”的工作。大学生要加强与父母的沟通,积极主动地参与社会实践,全面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在深思熟虑后,认清自身状况、结合长辈意见,做出符合自己志向与能力的职业选择。

四、结语

随着大学毕业生人数的迅速增长,就业压力不断增大,高校应采取积极措施帮助大学生顺利就业。研究表明,大学生职业希望自我的正确发展与大学生选择职业与入职后的适应能力联系密切。正确的职业希望自我可以帮助大学生选择符合兴趣与能力的职业,树立一个可实现的职业目标,促进未来职业的发展。职业希望自我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应在政府、学校、社会等多方支持下获得健康发展,帮助大学生获得理想职业与美好人生。

猜你喜欢
职业大学生
PHONEY WAR
汉语世界(2022年2期)2022-04-20 01:36:38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金桥(2021年8期)2021-08-23 01:06:44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职业写作
文苑(2018年20期)2018-11-09 01:36:00
大学生之歌
黄河之声(2017年14期)2017-10-11 09:03:59
新大学生之歌
北方音乐(2017年7期)2017-05-16 00:32:46
我爱的职业
职业尊严从何而来?
中国卫生(2014年6期)2014-11-10 02:30:46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
浙江人大(2014年5期)2014-03-20 16:20:30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