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Acc培养体系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探究

2021-11-23 20:39欧绍华石华军
海峡科技与产业 2021年12期
关键词:导师研究生体系

欧绍华 石华军

湖南工业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湖南 株洲 412008

《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我国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部分,是高校基础教育改革的关键抓手,对于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机制的深度改革具有巨大的推动力。

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项素质教育,离不开与学科教学的融合。会计专业硕士研究生(MPAcc),于2003年起由国务院学位办批准设立至今,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输送了一批高质量的应用型会计人才。虽然招生单位逐年在递增,招生规模也在不断地扩大,但是大部分高校并没有专门针对MPAcc研究生开设创新创业教育相关的课程,导致其所培养的学生在是否具有符合应用创新型人才的能力方面成为未知。即使有相关的教育,也同样存在“模式单一”“师资不足”“资源匮乏”等问题[1],并没有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重要教学目标或融于MPAcc培养体系当中。同时受到传统“学术式”研究生培养体系的观念限制,教师与学生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积极性并不高,从而导致学生在应用创新能力上的提高微乎其微。因此会计专业硕士研究生(MPAcc)的培养体系应当打破传统培养模式,在加强专业教育的同时,积极树立创新创业教育观念,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MPAcc的专业教育当中,进一步优化MPAcc培养体系,从而使所培养的研究生具有较强的创新创业精神与能力,符合社会对高层次应用创新型人才的需求。

1 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

创新创业教育,简称“双创”教育,最早起源于美国,经历了起步(20世纪40—60年代)、发展(20世纪70年代初—80年代末)和成熟(20世纪90年代—至今)等三个阶段[1],经过不断的发展已经成为一门专业课程,创新创业理论不断深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我国的双创教育从20世纪末才开始,以1998年清华大学组织第一届创业大赛并推出创业课程为标志,该时期双创教育属于个别学校的自发探索阶段[2]。2002年,教育部等有关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有关问题的意见》;同年4月,教育部将清华大学等9所学校确立为全国实施创业教育的试点学校,标志着正式启动高等院校创业教育,由个别高校自发探索阶段转为政策引导下的试点阶段。2010年4月,教育部印发《关于成立2010—2015年教育部高等学校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的通知》,同年5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印发《关于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的通知》、教育部印发《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一系列政策发布实施表明了中国高等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已开始走向更加系统化和规模化的全面推广阶段[3]。2015年5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将我国高校双创教育上升到国家创新发展战略层面,并且从人才培养质量标准、机制、课程体系、教师教学能力建设等多个方面明确了改革重点,表明我国高等院校的双创教育基本结束了全面推广阶段,进入了“升级”阶段。2018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明确提出了在我国高等院校引入创新型导师制,将创新创业教学理论与实务课列入高等教育必修课程范围。2021年,《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提出,继续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并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该政策致力于构建以创新创业为主要服务导向的全新人才培养模式,通过采取增强创新能力、优化环境、完善平台建设等全方位措施纵深推进创新创业,将双创教育推向高质量发展和升级阶段。

整体来看,国家从多方面表明要将创新创业教育摆在高等学校教学的重点地位。但很多院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关注程度不足,尤其是面向研究生的创新创业教学,可以说是少之又少,更别谈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培养体系当中,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2 我国MPAcc培养体系现存问题

当前,我国很多高校招收MPAcc研究生,但是在培养体系和模式等方面都大不相同,因此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各方面的能力都存在差异。虽然高校培养MPAcc研究生的出发点都是为了满足时代的需要,同时促进学校发展,但是不少单位在培养过程存在以下3个方面的问题。

①模式单一,实践偏少。人才培养方案是达到专业培养目标的中心工作环节,是如期完成人才培养的主要线路与方法,但在很多高校的培养方案中更多的是注重理论教学,没有将实践纳入培养方案的考虑范围,更别谈增添特色培养模式,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应用方面存在很大的欠缺。大部分高校依旧采用课堂式传统教学,该模式虽然是各院校教学的主要方法,是传授理论知识的主要渠道,但单调且乏味。在这种模式下,教师是课堂的核心角色,源源不断地将自身对于知识的理解“灌输”给学生,而学生只需要负责“听”与“记”,没有自己的理解,反而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培养和能力提高。然而社会上对于会计专硕的主要要求是直接面对职业需求,培养具备良好职业道德、进取精神和开拓创新意识,并可以熟练地利用现代审计、财政、国际会计等有关领域知识处理现实问题的高层次、应用型、国际化的会计专门人才[4]。缺乏创新与趣味性和侧重理论的培养模式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各方面综合能力都不符合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因此亟须改进甚至改革高校的MPAcc培养体系。

②企业参与度不高,研究生与校外导师联系少。培养人才不仅仅是高校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的责任,也是全社会的责任。在大多数高校MPAcc的培养过程中,企业不愿意介入其中,但希望学生能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并有足够的企业经验,这是非常矛盾的。同时由于缺乏企业的参与,高校无法第一时间获得企业对于人才的要求,导致所培养的学生与企业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另外,研究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多的是依赖自己的校内导师,与校外导师的联系严重缺乏主动性,偏重论文写作而忽略了实践指导,这也是导致学生无法很好匹配企业需求的原因之一。

③行业升级转型快,师资力量不足。互联网的发展加速了社会的发展,而教师储备的知识更新速度远远不够,加上行业的升级转型,传统的会计行业受到较大的冲击,对于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教师不仅要懂得理论知识,还要熟知实践经验,能够有驾驭职场的能力。另外,专硕研究生的教育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但是目前学校不少教师是毕业后直接从事高等教育岗位,只注重学术性研究,缺乏到企业工作的经历,自身对企业会计的要求和发展没有深入的了解,难以满足MPAcc研究生的培养要求。

3 MPAcc培养体系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必要性

在MAPcc培养体系中融合创新创业教育具有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作用。从创新创业教育的角度出发,它无法脱离包括MPAcc教育在内的专业教育而单独存在,只有将自身更深入、彻底地融入专业教育,才能够真正地帮助学生解决现实中所碰到的相关难题。从MPAcc培养体系的角度出发,创新创业教育能够帮助该培养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培养模式的种类,丰富教学的内容,提高MPAcc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使学生更加符合社会对于会计类人才的要求。

①MPAcc培养体系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是高校有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在基础。MPAcc教育作为一门专业学科的基础教育,是创新创业教育基本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力量。作为一名学生,只接受创新创业相关教学,而忽略专业教育的基础性,就像建房没有打地基,这样的房屋经不起风雨的吹打,甚至从一开始就注定了无法完工。因此,在MPAcc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将其创新创业理念建立在MPAcc专业特色的基础上,对于高校培养以理论为基础,技能为主要的MPAcc研究生来说,是必须紧紧把握的主要原则。

②MPAcc培养体系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是培养社会所需的高层次应用创新型会计人才的外在需要。社会的发展趋势和会计行业的转型升级需要的不仅是高层次的会计人员,而是具备创新精神、创新创业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创新型会计人才。传统的MPAcc培养模式已滞后于社会发展和市场日益变化的人才需求,要改善这个现状就必须在培养体系中深度融入创新创业教育,使之贯通整个人才培养系统,在理念、模式、内容、管理等各个方面促进MPAcc人才培养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融合。高校通过在MPAcc人才培养过程中融合创新创业教育,既可以提高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了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从而增强创新创业的能力,使其符合企业对于员工的要求,满足社会发展与行业升级转型的需要。

4 MPAcc培养体系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实现路径

将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入培养体系当中应成为高校培养MPAcc研究生的重要切入点。高校要通过对培养体系的全方位规划,系统改革培养方案、教学模式、课程内容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真正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融入到MPAcc培养体系当中,实现研究生高质量创业、就业,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高层次应用创新型人才。

①改革教学模式与内容,融合创新创业教育理念。高校应当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导向,构建MPAcc培养体系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发展的培养目标,设置系统化的教学大纲,明确培养重点与导向,改变“灌输式”理论教学,根据教学的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如讨论、案例、情景、体验等教学方式。教师应当充分利用互联网、多媒体等现代工具协助教学,以学生为核心、教师引导的方式,积极探索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的有利途径,实现课堂翻转。同时教学课程设置也需要改变,MPAcc研究生的必修课程需包括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让研究生能够在学习专业课程的同时接受创新创业教育。在教学内容设计上,不同的专业课要有效地融入创新创业的理论,实现无缝衔接,帮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构建创新创业理念。

②产学研深度融合,落实“双导师制”。针对产学研融合,很多高校经常是“一头热”,由于企业在这一方面所收获的往往不达预期,从而参与的热情度不高,导致MPAcc研究生的培养效果不佳。高校应当将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的思路融入MPAcc人才培养体系中,采取措施增强企业的自豪感与获得感,例如课程协作研发、员工理论训练、组织讲座、优秀合作企业表彰等,有助于企业提升社会认可度,激发企业参与培养的积极性。同时,借助产学研的深度融合,学校还可以更充分地运用社会和企业的教育资源,大力建设针对MPAcc学生校外创新创业教学实验基地,通过更多渠道开展各种适宜且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

此外,学校以研究生为核心,逐步形成校内外导师联合培养的机制,全面落实“双导师制”。在大部分高校,校内导师是培养研究生的主要角色,而校外导师如同虚设,联系少、主动性弱。学校应当积极引导研究生在掌握有关情况后,主动与校外导师进行双向选择;校外导师具备自主选择权,责任感驱使自身积极性的提高;校内导师也可以通过研究生接触到不同的校外导师,收获不同的资源。校内导师负责理论指导,校外导师帮助学生积累实践经验,理论联系实践,使得学生对于企业的要求有更全面的认识,有利于学生在学习和职业选择方面做好规划。

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形成创新创业理念。在MPAcc研究生的教育过程中是否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重点方向在于专业教师本身是否具有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是否具备双创教育相关的知识等[5]。唯有帮助专业的教师们树立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才能做到将创新创业教育全方位渗透到学生培养过程中。首先,利用宣传教育手段,如沙龙、座谈会等,以突破会计专业教学的传统理念,树立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帮助教师了解、掌握创新发展的基本知识,并鼓励教师积极探索专业教学和创新创业教育相互融通。其次,鼓励教师在企业中挂职锻炼,使自身具备一定实战经验,促使教师在为MPAcc研究生讲授专业课程过程中,注意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教育相融合,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实践指导,有效地帮助研究生提高创新创业能力。同时,高等院校在建立MPAcc人才培养体系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高校教师的职业发展,并根据学科专业教师建立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规划,使高等院校的创新创业教学目标和教师的职业发展相互融通,从而促进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到MPAcc培养体系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度融合建设当中。

5 结 语

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要做到与MPAcc人才培养体系的有效融合,应当从教学模式、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资源、产学研合作等多个维度出发,持续优化教学相关内容、改革教学模式、完善师资队伍建设,同时大力寻求校企合作,为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提供必要的路径。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高校、企业、教师及研究生自身应当密切关注,出现问题及时解决与调整,确保MPAcc培养体系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度融。

猜你喜欢
导师研究生体系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V eraW an g
导师榜
爱情导师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
研究生“逃课”需标本兼治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