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睿超
(中鼎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市政工程分公司 江西南昌 330096)
大数据指的是利用数据采集、处理软件,对相关领域的各种数据信息进行全面采集、整理以及储存(杨明辉,2018),主要依赖于互联网信息技术进行处理,具有传播途径广、传输速度快的特点。大数据可为企业提供大量的多样化数据。其一,具有超大容量。能够将来源广泛的数据信息收集起来进行资源整合,使信息多元化,能够帮助企业全面了解市场行情,为企业决策提供帮助。其二,信息传输速度快。利用大数据资源整合,企业能够在短时间内准确地调用相关资料。其三,信息过滤。大数据是针对世界范围的资源整合,重复内容不可避免,而系统在进行信息筛选时能够有效过滤重复信息以及内容较差的数据,资料专业性较强。
建筑企业财务管理涉及的内容种类繁多,数据处理十分复杂,借助互联网的特点,能够将繁杂的问题化繁为简,减轻人工负担(李玉环,2017)。
建筑企业财务管理的任务是提高建筑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时效性,从而提高经济效益(张盛楠,2017)。数据化管理能够帮助企业清楚地掌握用工成本以及效益,能够准确分析员工上班期间工作的投入度,减少滥竽充数者,激励优秀员工,促使办公效益事半功倍。相比之下,传统的财务工作主要依赖于人工记录,过程复杂,工作量大,在进行数据处理过程中容易出现错误,难以满足现代建筑企业财务管理需求,大数据的应用可有效避免数据的出错率,大大提高财务信息的处理效率。对于财务繁杂的建筑企业而言,大数据的应用为企业的综合发展提供了保障。
随着时代的转变,企业财务管理已不再是简单的数据整理工作,更多的是负责市场数据统计,通过信息收集进行数据整理,以清晰明了的数据报表形式将市场行情以及过去发展状况呈现给企业管理人员决策。就建筑企业而言,土地开发是一项高风险的投资活动,需要专业的市场调研人员对周边发展状况进行全面了解,开发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升值空间,针对政府政策及时作出决策,这都需要通过详细的信息收集以及数据分析。
财务人员专业素质较低。这容易造成会计信息失真,建筑企业主要依托于工程业务发展,涉及的内容繁杂,工程业务会计分录不同于普通的企业,在进行核算时需要格外注意(何颖,2019)。比如,在建工程的核算、资产折旧以及股权分配等,随着财务政策的不断修正,其核算方法也会随之改变,因而需要财务负责人具备专业技能,对待工作认真负责,保持严谨的工作态度,并且能够与时俱进地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谢新文,2015)。在现实工作中,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财务核算提供了便利,也削弱了工作人员的基本核算技能,尤其是会计电算化的使用,导致财务人员脱离这些硬件设施面对繁杂的数据整理工作无从下手。
“互联网+”的财务模式难以应用。21世纪是大数据时代,计算机信息共享,为办公效率的提升提供了保障。然而由于财务工作的特殊性,部分建筑企业优先选择传统的办公模式,导致后期企业财务管理数据化任务量大,难以转型(王利平,2018)。另外,一项新的办公模式的应用,需要企业财务部门花费一定的时间去磨合,建筑企业财务本身就是一项任务繁重的工作,磨合期长,很容易造成数据遗失,降低员工工作效率。
财务人员老龄化。财务信息是十分重要的经营数据,关乎企业的发展,财务人员的频繁更替对于企业来说也是巨大的风险隐患(周文娟,2020)。然而部分财务人员年纪较大,对于数据化管理与应用不灵活,管理人员缺乏现代管理意识,不能及时推广先进技术,财务管理相对落后。
财务管理模式单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促使企业不断完善自身管理机制,尤其是财务管理制度的建立,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极其重要。企业在进行制度转变的过程中,由于缺乏管理经验,通常借助类似的成功案例引入自身企业,不能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符合公司发展的财务管理制度,导致大数据背景下的管理模式呈现僵化状态,而且财务管理涉及大量的数据,长期单一的管理模式难以满足实际需求,导致企业发展停滞不前,影响公司决策。
财务管理方法落后。就目前企业税务核算调查情况得知,大多数中小企业为节省财务成本,选择具有一定资质的代理记账机构进行财务管理工作,公司缺乏管理机制,管理层不能及时掌握自身财务状况,而且部分代理机构为了减少工作量,选择为企业进行零申报工作,这种举措可能在短时间内为企业节约了成本,但长远来看会影响公司的未来发展,为后期的财务整理增加难度。除此之外,企业自有财务部门为了降低人工核算的工作量和难度,企业选择引入相关财务软件如会计电算化,但这种记账方式主要还是依赖于人工核算,由于财务管理方法不恰当,导致财务数据收集不对称、不透明,从而直接对企业管理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
缺少财务风险控制意识。财务管理工作包含税务统筹、财务审计、工程预结算等,会计电算化等便利性核算方法的应用提高了工作时效性,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会计分录的填写错误或者操作失误都会导致整体账务的误差,即使是极小的误差也会影响财务管理的严谨性。财务审计工作是对企业过去一年中财务数据核算等进行事后监督的一种行为,避免某些企业为达到某种目的,通过法律法规漏洞暗度陈仓,进行一些非法行为。比如,上市公司在进行申报时,极小的财务问题都可能导致上市计划失败,由此可见重视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是十分必要的。若不能对此加以重视,误差积少成多,风险由小变大,最终将严重影响企业的发展。
转变传统管理理念。对于一个企业来说,管理层是决策者,财务是执行者。大多数企业管理层在财务方面管理意识较薄弱,对于数据化财务管理更是知之甚少,对于财务管理不够重视,不能做到有效合理的财务管理,长此以往会导致企业在财务方面的风险逐渐增强。面对大数据时代建筑企业的转型危机,管理者应以身作则,全面了解大数据的内涵,落实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应用大数据,建立以公司总经理为领导人、财务主管为负责人与总执行人的财务管理小组,实现全员大数据财务管理理念的渗透。此外,还需要利用先进、智能设备,提升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信息化、数据化以及智能化(马庆芹,2018)。
建立以大数据为主体的财务制度。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具有动态、多变等特点,借助大数据技术对市场环境、材料信息等众多数据信息进行分析,能够快速、准确地寻找市场商机。比如,建筑企业施工工地上的财务管理,设立专项财务管理部门,投入先进设备,对工地财务管理实行精细化管理,通过大数据的应用,能够清楚地反映施工工地每个阶段以及不同项目阶段的资金投入情况,便于成本控制。大数据财务管理活动的开展,能够使公司财务状况更加公开、透明。
创新财务人才管理机制。会计从业人员不仅应具备基本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还应具备熟练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比如,财务中经常涉及的excel表格、office办公软件的应用。在进行人才选聘时,将此项技能作为标准之一,优先选择具有相关专业技能的人员。对现有的工作人员进行二次培训,让财务人员掌握大数据的特性,选聘年轻化的财务人员进行资源整合,新员工与老员工互相帮助,实现大数据与财务技能应用水平的双向提升。对培训结果进行考核,对突出进步者进行表彰,对优秀人才给予优厚待遇。
企业税务筹划中融入大数据技术。税务筹划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如果某一环节出现问题或者触犯国家法律都会形成巨大的风险,这对企业长远发展是极其不利的。建筑企业本身涉及税种比较复杂,企业在进行纳税核算时,若财务人员不能对相关税收政策合理运用,将导致企业在税务问题上出现漏洞。采用大数据技术对企业税务筹划相关的信息进行全面采集,并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和整理,创建税务筹划模型,对税务筹划过程中隐藏的风险进行准确、快速识别,并针对风险隐患采取可行、有效的对策进行处理,降低企业税务筹划风险,保障企业利益(薄其文,2020)。
建立财务人员培训制度。提高大数据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效率,应先从财务人员入手,员工职业技能的提升、职业素养的高低都将直接影响企业财务管理的好坏。首先,在选聘财务人员时,设立一定的考核制度,对其专业素养进行一定的了解,适当提高入职门槛。其次,对新入职员工实行岗前培训工作,选择优秀的员工实行老带新的培训方式,保证财务部门整体水平。第三,对新、老员工定期或不定期实行在岗培训,聘请行业认可的财务专业人员对现行的财务管理制度以及相关财务知识进行培训,提升工作人员专业技能,保证企业财务发展与时俱进。第四,实行优胜劣汰的考核制度。为避免员工懈怠工作,奖惩制度的制定是十分有必要的。对于考核优秀者进行奖励,对基本技能考核不合格者进行批评,长期不合格者实行淘汰制度。
注入新鲜血液,聘用优秀的年轻财务人员。目前,部分人事在招聘时对应届毕业生存有一定偏见,更多地选择具备一定经验的成熟人员,但就大数据背景下而言,这种人才招聘方式是落后的。未来的发展必定是由新一代的年轻人撑起来的,他们对于现代社会技能的了解与掌握在一定程度上更符合21世纪信息化时代的发展(刘魁壮,2020)。而且,正是因为他们年轻,因而对新型技术的学习更加快速,也能更快地掌握,在一定程度上缩短磨合期。新老员工的结合,更能为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为大数据背景下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增光添彩。
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和推广,为加快企业改革带来了新的契机,尤其是我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增强,企业财务管理是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在飞速发展的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利用好大数据,能够有效预防企业财务问题中可能存在的风险,促进企业长远发展,促使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将更上一层楼。反之,面对信息时代大数据的广泛应用,建筑企业不能根据自身情况及时做出调整,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创新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对于企业未来发展将有重大影响。此外,增强财务方面风险防控意识,也极其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