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成
祥顺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临沂 276000
如果在混凝土浇筑和振捣期间出现了堆聚问题,那么直接会造成分层问题的出现,一旦混凝土出现分层,对于其质量而言是极大的破坏。因为一旦分层产生,混凝土的外部抗拉能力就会明显不足,这与其内部抗拉强度之间会存在一定的差异,进而引发严重裂缝问题的出现[1]。
混凝土材料是由水泥、凝胶材料、水、砂、石子等材料按照专业的比例调配而成的一种材料。因此,如果相关的施工人员没能够在调配混凝土的过程中使用质量合格的材料,或者在调配过程当中没有按照合理的比例、顺序调配各种材料,那么混凝土的质量就难以得到保证,而质量不过关的混凝土就会非常容易出现裂缝的现象。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许多施工人员、施工小组为了节省原材料的费用,选择使用劣质但价格低廉的产品,这种行为时非常不值得提倡的,虽然这种行为为施工队伍节省了原材料费用,但造成的后果是十分恶劣的。
对于混凝土裂缝问题,切缝工艺也是造成其出现的原因,一般情况下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尚且没有进行收缩时,技术人员便可以实施切缝施工,采取这样的工艺可以有效避免裂缝问题的出现。但是在该工艺过程中,对于施工强度有着一定的要求,确保其在5MPa-10MPa效果最佳,如果强度范围脱离了这一数值,那么裂缝就无法得到有效控制。一旦脱离了这一范围进行切缝处理,那么切缝口则会出现不均衡的毛边进而引发不同程度的变形,造成裂缝的形成。
要尽可能地降低混凝土表面水分的蒸发速度,最好能够在混凝土还没有出现吸水现象前,防止在夏日里受到强风吹拂和烈日暴晒,因为相对于高气温的蒸发量而言,强风作用下拌合物的水分蒸发量更大,因此大风天气条件下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施工应立即停止,如不可避免,也需要采取有效的防风措施。另外要尽快地做好修整抹面工作,采取有效的养护措施,避免混凝土表面出现水分蒸发而干燥开裂,可利用二次抹面减少混凝土表面地收缩裂纹。
在施工过程当中,施工企业或者施工组织不能为了节约成本使用了廉价的原材料,而更应当注重原材料的质量,这样才能够制作出高质量的混凝土材料,减少混凝土出现裂缝的概率。并且施工组织应当综合分析施工场所的特点,及时调整调配混凝土使用的原材料的比例,调配更加适合施工场所的混凝土材料。在制作混凝土的过程当中,严格按照比例进行,选用合适的缓凝、减水等外加剂,以此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2]。
进行配合比设计时,应注意以下方面:尽量采用低水化热水泥;控制粗细骨料的含泥量;采用深井水拌和;在保证混凝土强度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水泥用量;合理添加外加剂,在保证其和易性的前提下降低水灰比。
在混凝土道路中也十分容易出现塑性收缩裂缝,必须进行科学地预防,而其预防措施主要分为以下几点。第一,工作人员在进行混凝土搅拌时应对其含泥量进行把控,并在施工时及时进行碎石清理。第二,加强水泥质量检测工作,保障投入施工的水泥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与安全性。第三,注重对混凝土中水灰比的控制,严格遵守相关设计要求完成投料。
对于市政混凝土道路施工而言,恰当的切缝时机选择对于预防混凝土裂缝问题出现具有重要作用,施工人员应该在混凝土尚未出现干缩现象时立即展开切缝操作,否则干缩问题将会直接导致混凝土被切缝后产生更大的裂缝。在进行切缝操作时机选择时,应选择混凝土强度为5MPa到10MPa的时候进行切缝,在此状态下混凝土最不易出现裂缝。另外由于黏土比水泥时更容易产生收缩,所以在进行混凝土集料配置时应该注重含泥量的控制,如果集料中黏土量过大,则发生干缩现象的概率会更高,从而导致出现裂缝的概率也随之增大,进一步影响混凝土施工的质量。因此,应该对混凝土的配合比进行最科学的配置,施工中应用最佳级配大粒径级料,从而使水泥的含量得到有效降低,对因收缩问题而产生的裂缝进行有效规避。
混凝土养护过程中,应采取以下措施:①混凝土浇筑完毕后6-18h内要加强养护,对于初凝后没有拆模的混凝土,要对模板进行洒水;②混凝土终凝拆模后要及时覆盖,并对混凝土表面采取覆盖土工布洒水养护,保持混凝土面湿润;③对于底板侧墙,采取流水养护、覆盖养护膜等措施进行经常性养护,直到混凝土达到28d龄期或更长时间。
在建筑工程当中,混凝土出现裂缝是一个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混凝土出现裂缝现象有着3个原因:温度因素、原材料质量与配比因素以及施工环节不当的因素。在具体的施工过程当中,施工的组织应当格外注意这三个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混凝土裂缝现象出现的频率,提高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