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百年历程与基本经验

2021-11-23 16:46王春玺
关键词:民主集中制党中央纪律

王春玺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191)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加强党内政治生态建设?从统揽推进“四个伟大”的角度来看,“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是伟大斗争、伟大工程的题中应有之义”[1]38,是加强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途径。换言之,通过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在推进伟大事业中实现伟大梦想。从党的自身建设的角度来看,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是“党的建设中带有根本性、基础性的问题,关乎党的团结统一,关乎党的生死存亡”[1]37。健康洁净的党内政治生态,是“党的旺盛生机的动力源泉,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重要条件”[1]42。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历程表明,什么时候党内政治生态健康,党就团结统一、充满生机与活力,反之就会人心涣散、缺乏创造力和战斗力。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政治生态是检验我们管党治党是否有力的重要标尺”[2]。以大历史观的角度研究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加强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历程与经验、党内政治生态的演变机理及其未来发展趋势,有效回答党“为什么要加强”“如何加强”党内政治生态建设,探寻党内政治生态建设规律,对新的发展阶段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中国共产党加强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百年历程

党内政治生态是指以党员及党组织为“生命载体”,以党内政治生活、党内政治关系、党内政治文化、党内政治制度等各要素之间及其与外部环境之间生态联动所形成的一种总体性发展状态。[3]30党内政治生态系统包括党员、党组织等主体要素以及政治制度、党内政治文化、党内政治关系、党内政治生活、外部环境等客体要素。党内政治生态既是党风的综合反映,又体现了“政治行动主体的精神风貌、行为方式和价值选择”[4]。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加强党内政治生态建设大致分为四个历史阶段。党在每一个历史阶段都针对当时面临的突出问题采用了相应的措施,努力实现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目标。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党内政治生态建设(1921—1949年)

这一时期的党内政治生态建设主要采取了建立集体领导体制、开展反分裂斗争、开展延安整风运动等措施,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重要特点是通过加强政治纪律和正常的党内斗争,使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达到空前的团结和统一。

1.加强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政治纪律建设,确保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

在政治纪律建设方面,民主集中制成为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的重要法宝。1927年,党的五大通过的《组织问题议决案》规定:“中央应该强毅地实行集体的指导,从中央省委以至支部。”[5]208该决议案提出了在党中央实行集体领导的原则,还明确提出了“政治纪律”一词:“党内纪律非常重要,但宜重视政治纪律。”[5]2081928年,党的六大通过的党章首次明确规定民主集中制是党的组织原则。民主集中制成为党“最重要的组织纪律和政治纪律”[6]228。1938年,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将“四个服从”作为“党在组织上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则”[7]773。此后“四个服从”被写入七大通过的党章,成为党最重要的政治纪律。在“四个服从”中,最根本的是“全党服从中央”。为进一步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1943年,党中央在决议中明确指出,“中央委员会主席即为中央政治局主席与中央书记处主席”[8]542。中共中央主席制得以建立,并在七大党章中得到确认。七大党章明确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党的权力结构中的核心地位以及毛泽东在党中央的核心地位。

在党内政治生活方面,一方面,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为党内政治生活正常化提供了首要前提;另一方面,将民主集中制原则确立为党内政治生活的基本规范和处理党内关系的基本准则。“严肃党内生活,最根本的是认真执行党的民主集中制”[9]352。虽然建党之初党内一度出现了家长制作风以及后来王明对民主集中制的严重破坏等问题,但在遵义会议之后,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对民主集中制原则执行得比较好,延安时期党内民主风气浓厚。

2.开展反错误倾向、反分裂斗争,全党实现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团结

为了实现思想上的团结和统一,积极开展党内反右倾机会主义和“左”倾教条主义等错误倾向的斗争。1927年,党的“八七会议”着重批评了以党的负责人“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10]251。1941年5月开始的延安整风运动,其目的是为了解决党内存在的思想分歧、宗派主义、主观主义(主要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两种表现[11]819)等问题。其中,反对主观主义的重点是克服党内长期盛行的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影响。通过加强理论学习以及开展正确的党内思想斗争,逐步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维方式,全党在思想上达到高度统一。延安整风运动是党加强作风建设的成功范例。在党的七大上,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全党不仅在思想上、政治上达到了空前的团结统一,而且在组织上也达到了空前的团结和统一。

为了实现党在组织上的团结,党中央同一切不利于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的宗派主义、分裂主义进行了坚决斗争。毛泽东提出:“我们一定要建设一个集中的统一的党,一切无原则的派别斗争,都要清除干净。”[11]822长征途中,红一方面军、红四方面军会师后,张国焘公然另立“中央”,分裂党、分裂红军。1937年11月,时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王明回国后在党内拉帮结派,挑战中央权威,不听党中央指挥。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与张国焘、王明进行了坚决斗争。1938年“四个服从”政治纪律的提出就是为了维护了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和全党团结。

此外,在党内政治文化方面,党中央与宗派主义、山头主义、个人主义、教条主义、无政府主义等错误倾向做坚决斗争,形成了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廉洁自律风气以及以红船精神、抗战精神等为代表的革命精神。这些优良作风和革命精神为形成良好的党内政治生态提供了丰厚的思想文化资源。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党内政治生态建设(1949—1978年)

这一时期的党内政治生态建设主要采取了建立集中统一的领导体制、开展整风整党运动、开展反腐败斗争和反分裂斗争等措施,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重要特点是在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条件下,党内政治生态的状况比较依赖党的最高领导者的个人意志和作风,党内政治生态建设在曲折中发展。

1.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和团结,提出“六有”的政治生态目标

建立高度集中统一的领导体制。这种体制在当时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是大体相适应的。1956年4月,毛泽东在谈到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时强调了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他说:“为了建设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必须有中央的强有力的统一领导,必须有全国的统一计划和统一纪律”[12]32。毛泽东在强调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同时,还提出“必须充分发挥地方的积极性”[12]32。可见他追求的是民主与集中的统一。1957年,毛泽东进一步指出,“我们的目标,是想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13]192。这“六有”政治局面实际上为全党树立了良好政治生态的目标,此后,历届党中央领导人都反复强调了这一目标。

加强党的全面领导。1962年1月,毛泽东提出:“工、农、商、学、兵、政、党这七个方面,党是领导一切的。”[14]305为了从组织上保证党对政府的领导,党中央先后在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建立了党组,各级党组必须保证执行党中央关于政府工作的决定。1958年6月,党中央成立了财经小组、政法小组、科学小组、文教小组、外事小组,全面领导有关工作。[15]

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1954年,党的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增强党的团结的决议》严厉批判了高岗、饶漱石的反党分裂活动。党的八大通过的党章规定:“党的团结和统一,是党的生命”,在党内“不容许有分裂党、进行小组织活动”等行为[16]319。1971年9月,党中央挫败了林彪反革命集团夺取最高权力的阴谋。

2.加强反腐败斗争和党内监督,形成了建国初期党内的清廉风气

开展“运动式”反腐,整顿党的作风。在全国执政的条件下如何化解部分党员干部不思进取、贪图享乐的情绪?毛泽东早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就提出了应对之策——做到“两个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和“艰苦奋斗”等党的优良作风。[17]1438-143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党中央先后开展了整风运动(其目的是整顿全党作风,包括严重的命令主义作风、贪污腐化等严重问题[18]217)、整党运动和“三反”(即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运动。其中,党中央下决心处决了刘青山、张子善等贪污腐败分子,在全国震慑和挽救了一大批犯错误的党员干部。反腐败与整风运动、整党运动相结合,纯洁了党的组织、作风,使当时的党内政治生态得到净化。

在加强作风建设的同时,党还重视党内监督尤其是党的纪律监督。从1949年11月开始,先后成立了党中央及地方各级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1955年3月,设立了中央和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取代了中央和地方各级纪委的职能。

此外,“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理论和路线,加上民主和法制受到破坏,党内政治生态也遭到严重破坏:一是阶级斗争扩大化的迷误日益深入到党内,以阶级斗争的方式开展党内斗争,“使党内关系日益紧张化”[19]818。二是党内个人专断和个人崇拜现象不断滋长,使“民主集中制不断受到削弱以至破坏”[19]818。三是法制被肆意践踏,在党内外造成了大量冤假错案,“全国陷入严重的政治危机和社会危机”[20]206。党内政治生态也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

(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党内政治生态建设(1978—2012年)

这一时期的党内政治生态建设主要采取了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明确党内政治生活规范、建立惩防并举的反腐败体系等措施,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重要特点就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过程中坚持从严治党,以制度化、法律化促进党内政治生态恢复与向好,“党内政治生态建设走向规范化、体系化、综合化”[21]。

1.根据《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规范党内关系,党内政治生态恢复向好

1980年,党中央通过的《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为正确处理党内政治关系提供了12条规范。这些规范为党内政治生活恢复正常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该准则在党内法规体系中位阶比较高,仅次于党章,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该准则对实现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的拨乱反正和全党工作中心的转移,促进党内的团结统一[22],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思想建设上,《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完成了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任务。在组织建设上,大规模平反各类冤假错案,完成了党在组织上的拨乱反正任务,此后按照干部队伍“四化”方针选拔了一大批年富力强、锐意改革的优秀干部。在作风建设上,开展了多次整党运动和各种集中教育活动。《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提出了“坚持密切联系群众,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持清正廉洁,反对以权谋私”等“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主要任务。[23]1998

2.恢复并健全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强调维护党中央权威与发挥地方积极性相统一

1978年12月通过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全会决定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健全党规党法,严肃党纪”[24]13,并提出,“一切不符合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原则的做法应该坚决纠正”[24]13。随后,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委会以及地方各级党委恢复了集体领导制度。在党中央领导集体的内部关系上,邓小平还提出了“领导核心”的思想。邓小平、江泽民先后成为党的第二代、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在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上,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地方“各自为政”的状况,邓小平反复强调“中央要有权威”[25]277。2009年9月,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平衡民主与集中的关系:“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集中统一是党的力量保证”[26]15。坚持全党服从中央,“始终同党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坚持把发挥地方积极性同维护中央权威结合起来”[26]19。党内民主风气不断发展,2011年,胡锦涛指出,要“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27]推进党的制度建设。此后,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党内法规体系不断健全。

3.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建立党内监督、问责制度以及反腐机构体系和制度体系

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党的建设面临着“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建立了反腐败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恢复了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制度。之后还成立了审计署、国务院监察部、反贪局等反腐机构。2000年1月,江泽民提出“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28]496。2007年10月,胡锦涛提出“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29]。先后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试行)》等党内法规,还建立健全巡视派驻、质询制、问责制、罢免制等制度。这一时期反腐的特点是从“运动式反腐”转向“制度反腐”,同时强调反腐倡廉建设与依法治国结合。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党内政治生态建设(2012年—)

这一时期的党内政治生态建设主要采取了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明党的政治纪律、持续推进高压反腐、全面改进党的作风等措施。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重要特点就是不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党内政治生活气象更新,党内政治生态明显好转”[30]。

1.严格党内政治生活,着力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严格党内政治生活作为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重要抓手。因为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是“解决党内矛盾和问题的‘金钥匙’,是广大党员、干部锤炼党性的‘大熔炉’,是纯洁党风的‘净化器’”[1]48。2016年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从坚定理想信念、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等12个方面[31]阐述了党关于严格党内政治生活的原则和立场,既有治标举措,也有治本方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32]355。以原则性为例,要按新准则尤其是民主集中制原则处理党内政治关系,严格执行党的组织生活制度等。

2.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以严格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带动党的其他纪律严起来

严明党的政治纪律是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这里之所以将其单列出来就是为了突出强调。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依规治党,主张把党的纪律和规矩严起来。党的纪律是多方面的,其中“政治纪律是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纪律”[9]131。党中央把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作为首要政治纪律。党中央建立健全了“两个维护”的制度与机制,制定了《关于加强和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若干规定》、中央政治局全体同志每年向党中央和总书记书面述职制度等,同时,“加强对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情况的督促检查,完善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贯彻落实的督查问责机制。”[33]9此外,还通过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带动了党的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等党的其他纪律“严起来”。

3.以系统施治、标本兼治的理念正风肃纪反腐,消除权力腐败这一政治生态最致命的“污染源”

在治标方面,持续推进高压反腐,“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党内政治生态持续好转”[34]。反腐逐步转向重点查处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相互交织的腐败案件[35]240。在治本方面,由于腐败的本质是权力出轨、越轨,因此,“把厉行法治作为治本之策,把权力运行的规矩立起来、讲起来、守起来”[1]110。完善对权力运行的制约、监督和问责机制,“压缩消极腐败现象生存空间和滋生土壤,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和制度创新促进政治生态不断改善”[36]。如,创新权力监督体制,将国家监察部、国家预防腐败局、最高人民检察院反贪污贿赂总局等的相关职责整合,建立了集中统一、权威高效的国家监察委员会。通过不断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形成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视监督“四个全覆盖”的权力监督格局。[35]238

4.以解决“四风”问题为重点,全面纯洁党的作风,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作风建设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步,从改进工作作风开始。2012年12月,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第二步,集中解决“四风”等突出问题。2013年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任务就是集中解决“四风”问题。第三步,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使党的作风全面纯洁起来。“要从解决‘四风’问题延伸开去,努力改进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干部生活作风,努力改进学风、文风、会风,加强治本工作”[37]89-90。解决作风问题从解决深层次的党内政治文化问题入手,狠刹“权钱交易”等不正之风以及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弘扬和践行清正廉洁等价值观,“以良好政治文化涵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38]。2015年开展的“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中,“三严”侧重于“破”,破除一切不正之风;“三实”侧重于“立”,树立务实作风。2019年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目的是让全党牢记党的根本宗旨和历史使命。

二、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加强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基本经验

中国共产党百年来高度重视党内政治生态建设。党内政治生态建设在根本目标、首要任务、价值取向、原则方法、重点环节、重要保证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有过惨痛的教训。从这些经验教训中,我们可以发现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某些规律。这为新的发展阶段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有效破解全面从严治党以及党的全面领导中的突出问题,提供了重要参照。

(一)发扬民主与依规治党是实现“六有”党内政治生态目标的关键

坚持党的团结统一是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关键。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保证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是党的生命,也是我们党能成为百年大党、创造世纪伟业的关键所在”[39]。毛泽东1957年提出的“六有”政治局面实际上也是良好政治生态目标,它赋予党的团结统一更加丰富的内涵:体现了民主与集中的统一、纪律与自由的统一、统一意志与党员个人积极性的统一。

首先,必须发挥党内民主在党内政治生态建设中的根本性作用。正如《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的那样,没能把党内民主“加以制度化、法律化”是“文化大革命”发动和发展的重要原因[19]819。当前在贯彻民主集中制过程中“发扬民主不够”比“正确集中不够”[9]353的问题更为突出。只有充分发扬党内民主,保证广大党员对“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30]全过程的参与,才能调动党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六有”政治局面。因此,必须不断完善党内民主制度体系:如党员权利保障制度、党代会制度、党内选举制度等制度,实现党内民主的制度化、程序化。

其次,要发挥党内法规和党的纪律在党内政治生态建设中的保证作用。一方面,要不断完善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如,完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等党内法规,构成处理党内政治关系的规范体系。坚持按民主集中制原则处理党内关系,“发扬党内民主、增进党内和谐,实行正确集中、维护党的团结统一”[40]45。另一方面,要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党面临的形势越复杂、肩负的任务越艰巨,就“越要加强纪律建设,越要维护党的团结统一”[41]386。制定《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的目的就是为了严肃党的纪律,“维护党的团结统一”[42]。当然,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还要靠革命理想。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31]。

(二)始终做到“两个维护”是加强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首要任务

从历史上看,“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重要经验”[43]84,对中国共产党这个大党以及党的伟大事业来说至关重要。党的百年历史一再证明了,“什么时候全党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党的事业就不断取得胜利”[44],反之,党的事业就必然遭受挫折。

从理论上看,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中国共产党高度集中统一的政党特征所决定的,也是实现全党团结的必然要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党是高度集中统一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的统一、政治上的团结、行动上的一致是党的事业不断发展壮大的根本所在”[45]157。“只有党中央有权威,才能把全党牢固凝聚起来”[45]21,发挥党的组织优势。

从实践上看,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发挥党的组织体系作用的关键。在党的组织体系中,党中央是大脑和中枢,是对全党实行集中统一领导的核心。只有坚决维护党中央“定于一尊、一锤定音的权威,这样才能‘如身使臂,如臂使指’”[43]86,党的各级组织对党中央的重大决策才能做到令行禁止。

“两个维护”是新时代党对民主集中制的创造性运用。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将“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进一步发展为“两个维护”。“两个维护”的内在逻辑关系体现为:“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最关键的是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33]8党中央已将“两个维护”确定为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和党的首要政治纪律。笔者认为,还应将“两个维护”作为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首要任务。

“两个维护”与坚持民主集中制是辩证统一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发扬党内民主和实行集中统一领导是一致的,并不矛盾”[46]229。在充分发扬民主的基础上进行集中,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中国共产党的一大创举,也是党的领导的独特优势所在。

(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加强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根本价值取向

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价值目标是“风清气正”(具体体现为“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等)。这一价值目标是由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三个“先锋队”的性质以及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体现了党的先进本质。“党除了国家、民族、人民的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的特殊利益”[32]590。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决定了党内政治生态建设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一根本政治立场和价值取向。“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47]要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评价党内政治生态良好的重要标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48]。他之所以强调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要紧扣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43]95,应该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因为只有党的政治建设尤其是党内政治生态建设搞好了,党才能赢得民心民意,党才能凝聚人心,人心才会顺。

党内政治生态建设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干部权力的行使是“权为民用”还是为了一己私利。中国“共产党掌握政权,本来是为人民服务的,而权力本身在社会和人民之上,这就很容易导致脱离群众”[49]。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但有些领导干部却把权力看作自己的私有财产,以权谋私,搞权力腐败。因此,在选人用人环节,要全面考察领导干部为人民服务的能力水平、廉洁程度、工作实绩以及老百姓的口碑。在权力使用环节,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与制约,把权力运行规范到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轨道上。

(四)坚持系统思维是加强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根本准则和重要方法

党内政治生态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具有整体性、动态性等特点,这就需要运用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系统思维方法。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生态修复时指出:要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长江流域系统性着眼。要坚持整体推进,增强各项措施的关联性和耦合性,要坚持重点突破,实现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统一。[50]系统思维既适用于修复自然生态,也适用于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党内政治生态建设既要坚持全面系统的观点,增强各项措施之间的耦合性,又要抓住关键,如,抓住民主法治等“关键方式”、反腐败这一“关键环节”、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选人用人这一“关键领域”,以“关键环节”“关键少数”和“关键领域”的突破带动全局。可以说,注重系统性、协同性是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根本准则和重要方法。

系统思维要求我们:第一,要注意党内政治生态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协同耦合,以实现结构功能最大化。如,要统筹党内政治文化与党内政治生活的关系。“政治文化是政治生活的灵魂”[45]181,因此,要把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作为涵养政治生态的治本之策。又如,要统筹党内政治文化与政治制度的关系,既要强化党规党法等“明规则”,又要抵制和反对“潜规则”等庸俗腐朽的政治文化,不断培厚良好政治生态的土壤。[45]181第二,要注意统筹党内政治生态系统与系统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协同党内政治生态建设与整个社会政治生态建设的关系。以良好的党内政治生态带动整个社会政治生态的好转,反过来,良好的社会政治生态也会促进良好党内政治生态的形成。第三,注意统筹党内政治生态系统与党的建设这个大系统之间的关系。党内政治生态好转的过程正是不同时期党的建设布局协同发力的结果。反过来,良好的党内政治生态也会促进党的建设布局协调发展。

(五)以自我革命精神推进反腐是加强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关键环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权力是一把双刃剑,在法治轨道上行使可以造福人民,在法律之外行使则必然祸害国家和人民。”[51]37-38党内存在的经济腐败、政治腐败等突出问题是党内政治生态最致命的“污染源”。

要“坚持问题导向,以自我革命的政治勇气,着力解决党内存在的各种问题”。[1]13当前面临的“七个有之”“一把手”违法乱纪以及任人唯亲等突出问题均与权力滥用、权力腐败有关。习近平总书记概括的“七个有之”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交织形成利益集团,妄图攫取党和国家权力”[46]226。“一把手”违法乱纪最容易带坏班子,是党内政治生态的重大污染源。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一把手违纪违法最易产生催化、连锁反应,甚至造成区域性、系统性、塌方式腐败”[36]。选人用人上的“任人唯亲、任人唯利、任人唯圈”[1]135等吏治腐败会从权力授予的源头上对党内政治生态造成严重破坏。

权力只要不受制约和监督,就可能被滥用。只有将权力关在法律和制度的笼子里,才能避免权力滥用和权力腐败。党的百年发展历程告诉我们,不断推进反腐败斗争就抓住了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关键环节”。要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精神,进行持续高压反腐。要进行制度反腐,进一步完善对权力运行的制约、监督和问责机制,用刚性制度保证领导干部公正用权、依法用权、廉洁用权[52],消除权力腐败这一党内政治生态的“污染源”,为形成清正廉洁的“反腐生态”和任人唯贤的“组织生态”创造条件。

(六)抓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是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重要保证

领导干部是决定着一个地方或部门党内政治生态的好坏的关键因素。因此,营造良好从政环境,“要从各级领导干部首先是高级干部做起”[40]98,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只有抓住领导干部这个“牛鼻子”,才能“形成一级带一级、一级抓一级的示范效应,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从政环境”[40]103。

从党的作风建设来看,“中央政治局的同志要带头把党的优良作风继承下来、发扬下去”[40]98。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中央政治局要在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方面为全党作表率”[45]190。党中央制定八项规定的初衷就是通过中央政治局改进工作作风,进而带动全党形成密切联系群众等工作作风。又如,在县一级这个层面,“县委书记对一方党风政风具有示范作用”[45]145。

从反腐败斗争来看,一把手位高权重,一旦出问题,容易造成塌方式腐败,因此,“必须用刚性制度把一把手管住,保证一把手正确用权、廉洁用权”[40]100。如果一个地区或单位政治生态恶化,要追究党委书记的责任。因为党委书记要当好“第一责任人,对党负责,对本地区本单位的政治生态负责”[36]。

从党的纪律建设来看,“自觉接受党的纪律约束,决不允许任何个人凌驾于组织之上,中央政治局的同志首先要做到”[1]23。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央政治局要继续在坚持民主集中制方面成为全党典范”[45]189。

从加强党内监督来看,要抓住一把手这个“关键少数”中的“关键少数”,要“抓住‘关键少数’,破解一把手监督难题。”[1]2112021年3月,党中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的意见》对新的发展阶段如何加强“一把手”监督和领导班子监督进行了战略部署。

总之,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生态建设有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其内在演进逻辑体现为:党内政治生态大致经历了良好开局→在曲折中发展→逐步修复→净化与全面净化等发展阶段。为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所采取的措施也有一个“从不自觉到自觉、从消极治理到积极防御、从局部性处理到系统化治理的过程”[21]。百年来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积累的丰富经验,为新的发展阶段进一步加强党内政治生态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2018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对“实现党内政治生态根本好转”[53]又做出了一系列重要战略部署,党内政治生态呈现出从“明显好转”到“根本好转”的发展趋势。

猜你喜欢
民主集中制党中央纪律
陈云民主集中制思想论析
民主集中制的知与行
党中央两次为谁公开祝寿?
彭绍辉:违反群众纪律最可耻
中国共产党发展民主集中制的百年历程
时局图
宝鸡“十严禁”严明村“两委”换届纪律
关键抉择
—— 党中央推进改革开放的战略擘画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纪律